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09篇
  免费   39976篇
  国内免费   22007篇
耳鼻咽喉   3911篇
儿科学   6561篇
妇产科学   2327篇
基础医学   23682篇
口腔科学   6974篇
临床医学   47728篇
内科学   32797篇
皮肤病学   4711篇
神经病学   7503篇
特种医学   15445篇
外科学   33611篇
综合类   113484篇
现状与发展   93篇
预防医学   45619篇
眼科学   4747篇
药学   49694篇
  643篇
中国医学   41968篇
肿瘤学   17094篇
  2024年   1552篇
  2023年   5076篇
  2022年   12673篇
  2021年   15940篇
  2020年   14120篇
  2019年   7198篇
  2018年   7791篇
  2017年   11190篇
  2016年   8184篇
  2015年   15644篇
  2014年   20140篇
  2013年   25753篇
  2012年   37103篇
  2011年   39747篇
  2010年   36001篇
  2009年   31493篇
  2008年   32339篇
  2007年   31127篇
  2006年   27334篇
  2005年   21437篇
  2004年   15124篇
  2003年   12167篇
  2002年   9208篇
  2001年   8401篇
  2000年   6293篇
  1999年   2251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1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7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并发肠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78至2004年收治的62例CD并发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肠外瘘68例次,其中多发瘘6例次;肠内瘘8例次。肠瘘以末端回肠瘘(27例次)和回结肠吻合口瘘(21例次)为主。手术方式主要为回结肠吻合口拆除重建(26例次)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14例次)。首次肠瘘、术后服用免疫药物者复发率15.4%,明显低于未服药患者(34.8%);复发时间为(40±17)个月,明显长于不服药组的(8±3)个月;两组比较,P<0.01。结论CD合并的肠瘘以肠外瘘为主。主要手术方法为瘘口切除与肠吻合术。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CD合并肠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2.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给予前列地尔(10—20滋g,加入0.9%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射,疗程2—4周)治疗。结果:四肢麻木、肢体自发痛、感觉减退、怕冷、怕热、双足蚁行感、脚踏海绵感与溃疡均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是91.8%,94.4%,87.5%,91.3%,75%,88.9%,63.6%和90%。患者在治疗前MCV和SCV均有降低,经过治疗后,MCV和SCV有一定改善(P<0.05)。治疗前发现有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粗糙不光滑、斑块形成、血栓、管腔不规则狭窄甚至闭塞。治疗后发现,血管内径与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下肢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对DP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3.
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调查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MHD患者98例,以45岁为界分为青年组(47例)和中老年组(5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青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47例青年患者中有30例(63.8%)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分别为61.7%、38.3%和34.0%。(2)青年组患者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86.2%,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13.8%,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无心脏病变青年MHD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Kt/V、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是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是影响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上调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旨在探讨Smad7的高表达对大鼠腹膜炎模型的炎症反应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Ⅱ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入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空载体和Smad7质粒转染,72 h后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 ATCC 25922) 109 CFU/kg体重诱导腹膜炎,在48 h后做腹膜功能试验并杀检大鼠。检测腹水及血白细胞计数、腹水细菌菌落计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mad7和CD45在腹膜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腹膜组织Smad7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腹膜功能与腹水白细胞数和细菌菌落数进行Pearson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与空载体组比较,Smad7转基因组大鼠腹膜组织Smad7的表达、腹水白细胞计数和腹膜组织浸润的白细胞数均显著增加,但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显著降低、腹膜功能显著恶化。相关分析显示腹膜功能的恶化与腹水白细胞计数相关而与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无相关。结论 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高表达增强了腹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过强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995.
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方法 摘除SD大鼠右肾,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和去甲斑蝥素组;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24 h)。第5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作病理学检查。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重/体重、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24 h)、肾小球硬化指数、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升高(P均 < 0.01), 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 < 0.01)。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区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免疫荧光显示IgG和C3沉积于系膜区(3+~4+)。去甲斑蝥素干预后,肾病大鼠除Alb升高(P < 0.01)外,上述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 < 0.05或0.01);系膜区有散在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灶状融合;IgG和C3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减弱。各组间Scr、BUN、ALT及血常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尿蛋白,减轻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且无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pamycin on cholesterol homeostasis of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ethods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 line (HMCL)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IL-1β group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rapamycin groups.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accumulation was observed and measured by oil O staining and HPLC.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LDLR, PPARγ, LXRα, ABCA1 in HMCL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IL-1β and rapamycin. Results Rapamycin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under normal condition. IL-1β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by 143% of control (P<0.05), and 10, 50, 100 ?滋g/L rapamycin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effect of IL-1β (87%, 116%, 96% of control respectively, all P<0.05). Rapamycin could suppress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LDLR caused by IL-1β on both mRNA and protein level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P<0.01). Rapamycin dose-dependently up-regulated the reduced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ABCA1, the decreased mRNA expression of PPARγ and LXRα induced by IL-1β as well (P<0.01). Conclusion Rapamycin may contribute to the maintenance of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homeostasis i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under inflammatory state by both reducing cholesterol uptake and promoting cholesterol efflux.  相似文献   
997.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小剂量罗格列酮组、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B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Scr)水平及尿白蛋白定量(24h)。随后处死大鼠,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同时留取。肾脏组织作PAS染色行病理检查。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大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BS、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肾组织MDA含量、MCP-1mRNA及蛋白质表达、NF-κB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T-AOC活性显著上升;肾小球面积及体积减小。结论大剂量的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活性,降低MCP-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罗格列酮对实验性慢性环孢素肾病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SG)对慢性环孢素肾病(CCN)大鼠模型的肾保护作用。 方法 低盐饮食基础上建立CCN大鼠模型,其中1组模型鼠用RSG同时灌胃。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14天和第35天处死动物,检测血浆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1型受体(AT1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CsA和RSG孵育NRK细胞。RT-PCR检测肾皮质TGF-β1,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FN、AT1R、p-ERK水平。 结果 RSG可改善环孢素A导致的大鼠肌酐清除率的下降[(0.586±0.094)比(1.072±0.105)ml&#8226;min-1&#8226;kg-1,P < 0.01]、血浆和肾组织AngⅡ水平增加(P < 0.01)、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P < 0.01)、肾间质纤维化(1.707±0.019 比 2.335±0.022,P < 0.01)、肾组织α-SMA表达增加(P < 0.01)、肾皮质TGF-β1 mRNA水平增加(P < 0.01)、NRK细胞FN、AT1R和p-ERK蛋白水平增加(P < 0.05)。 结论 RSG可能通过减轻炎细胞浸润、影响AngⅡ作用和下调TGF-β1等途径减轻CsA所致的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短发夹RNA(shRNA)对人血清白蛋白(HSA)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增殖,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有关机制。方法 构建TGF-β1shRNA的pcDU6载体质粒,体外培养HK2细胞株。采用脂质体转染将表达TGF-β1shRNA的pcDU6质粒载体(pcDU6-A1-A2和peDU6-B1-B2)分别导人实验组细胞。用HSA(5g/L)刺激HK2细胞12h或24h。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RT-PCR半定量分析HK2细胞中TGF-β1、CTGF和FNmRNA的表达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K2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及FN蛋白质水平。结果 HK2细胞在HSA刺激下,其TGF-β1、CTGF及FN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培养液中TGF-β1和FN的蛋白质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与pcDU6空载体组比较,pcDU6载体质粒介导的TGF-β1shRNA干扰组TGF-β1、CTGF及FN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TGF-β1shRNA转染HK2细胞后12h或24h,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和FN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HK2细胞增殖被部分抑制(P〈0.05)。在细胞增殖、TGF-β1、CTGF及FN基因表达方面,TGF-β1shRNA干扰组组间比较,以及pcDU6空载体转染组与HSA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DU6载体质粒介导的TGF-β1shRNA能够明显抑制HSA刺激下HK2细胞增殖、TGF-β1、CTGF和FN基因的表达。HSA刺激HK2细胞增殖及CTGF和FN基因的过表达可能通过TGF-β1介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高糖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Ms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和意义。 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高糖作用大鼠MsC的不同时间点(0、12、24、48、96 h)c-Met的表达。分别用光辉霉素A(mithramycin A)和SU11274抑制转录因子Sp1的DNA结合活性和阻断c-Met。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观察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以荧光探剂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捕获细胞内活性氧。 结果 大鼠MsC的c-Met表达在高糖作用12、24和48 h都明显上升,96 h开始下降。光辉霉素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上调。大鼠MsC内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在高糖作用下明显增强。HGF及c-Met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MsC内活性氧的增多。 结论 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p1介导。HGF-c-Met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高糖所致大鼠MsC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