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493篇
  免费   43657篇
  国内免费   25257篇
耳鼻咽喉   4265篇
儿科学   7047篇
妇产科学   2696篇
基础医学   27691篇
口腔科学   7668篇
临床医学   52277篇
内科学   38352篇
皮肤病学   5117篇
神经病学   9593篇
特种医学   169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38115篇
综合类   121439篇
现状与发展   100篇
预防医学   50577篇
眼科学   5574篇
药学   54479篇
  710篇
中国医学   45326篇
肿瘤学   20389篇
  2024年   2234篇
  2023年   5718篇
  2022年   14016篇
  2021年   17829篇
  2020年   15892篇
  2019年   8813篇
  2018年   9212篇
  2017年   12599篇
  2016年   9603篇
  2015年   17518篇
  2014年   22410篇
  2013年   28189篇
  2012年   40326篇
  2011年   43192篇
  2010年   38668篇
  2009年   33806篇
  2008年   35003篇
  2007年   33657篇
  2006年   29623篇
  2005年   23440篇
  2004年   16882篇
  2003年   13944篇
  2002年   10819篇
  2001年   9472篇
  2000年   7102篇
  1999年   2835篇
  1998年   888篇
  1997年   757篇
  1996年   661篇
  1995年   568篇
  1994年   543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59篇
  1980年   23篇
  1965年   18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CX3CR1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63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按照处理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10-7~10-5mol/L辛伐他汀不同浓度组和作用4、8、12 h不同时间组,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CX3CR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组中CX3CR1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作用时间组中CX3CR1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CX3CR1的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从而发挥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2.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时程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不同时间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时程变化.方法 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室大面积心梗,分别于术后1、2、4、8周测心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后开胸取心脏.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HMGB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心功能检测提示造模成功,心梗大鼠术后早期(1 w)HMGB1 mRNA表达上调(P<0.01),而心梗后期(8周)则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mRNA水平变化类似,HMGB1蛋白水平在心肌梗死组大鼠术后早期(1~2周)表达水平增加(P<0.01),而心梗后期(8周)则显著下调(P<0.05).结论 HMGB1作为炎症调节因子,在心梗早期对心肌的炎性反应进行调控;并在心梗后期参与调节基因转录,进行心肌修复.在心梗的不同阶段对HMGB1的表达进行干预有望减少心梗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03.
目的 探讨温肺健脾汤治疗肺气虚寒证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气虚寒证持续性A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肺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 <0.05)。治疗后,两组的IL-4、 IL-6、 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的IL-4、 IL-6、 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温肺健脾汤能够有效提高肺气虚寒证持续性AR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04.
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尽管随着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不断发展,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由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且缺乏准确诊断或发现时已是晚期,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预后不佳,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监测疗效的有效标志物至关重要。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肿瘤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研究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肿瘤存在有别于正常组织的代谢特征,肿瘤独特的代谢特征与生物表型存在紧密的关联。代谢组学通过对生物系统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阐明肿瘤在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某些关键生化途径的重塑机制,并对其进行解析与精准干预。综述代谢组学在妇科常见肿瘤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预期其可为妇科常见肿瘤的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提供潜在靶点,为妇科常见肿瘤筛选预后生物标志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05.
目的 对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冷沉淀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抽取长春市中心血站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采集的400 ml合格血液60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按照冷沉淀凝血因子终产品容量分组,将其分为A、B两组,A组:20~30 ml,30袋;B组:40~50 ml,30袋。比较两组冷沉淀的容量、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A组的容量[(29.73±0.74)ml/袋]低于B组[(44.57±2.80)ml/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的Ⅷ因子含量[(103.78±15.06)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289.60±58.72)mg/袋]与B组[(104.68±24.42)U/袋、(296.70±55.29)mg/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不同容量的冷沉淀,两组冷沉淀的质量无差别,均符合国家标准,此制备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06.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注射用骨肽和维D2磷葡钙片联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维D2磷葡钙片+注射用骨肽);治疗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维D2磷葡钙片+注射用骨肽+唑来膦酸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1~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1~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  相似文献   
907.
电致孔条件下巴布剂中青藤碱透皮吸收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巴布剂结合电致孔透皮给药,与被动扩散透皮给药进行比较,初步考察在电致孔条件下巴布剂中青藤碱透皮吸收的药动学特点.方法:以青风藤为模型药物,以活体兔分别进行被动扩散给药(PD)和电致孔透皮给药(EP),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采用统计矩分析法处理分析血药浓度数据.结果:电致孔技术透皮给药的AUC0→∞为43.396,是被动扩散的1.32倍,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为20.025,是被动扩散的86%,cmax为1.825,是被动扩散的1.31倍, tmax减小,比被动扩散提前4 h;消除速率常数λ二者一致;电致孔技术透皮给药的药-时曲线比被动扩散的药-时曲线平滑且下降较慢.结论: 将电致孔技术与巴布剂结合能够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08.
Background: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of gut microbiota may explain the medically helpful responses towa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 essential part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in treat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This study aimed to illuminate the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of gut microbiota of TCM with CKD.Methods:The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the 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CNKI, WanFang, VIP, and CBM databases, from its inception to October 2021 to discriminat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CM on CKD.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performed literature selection,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The risk of bia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estimated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random sequence generation, allocation concealment, blinding of patients, blinding of outcome assessment, completeness of outcome data, selective reporting, and other bias using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tool for assessing the risk of bias.Results and Conclus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stinal flora,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high-quality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CM for CKD. It provides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treating CKD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Inplasy registration number:INPLASY2021100118.  相似文献   
909.
从服务功能、内容构成和页面设计3方面调查分析我国中医药门户网站基本情况,阐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包括制定中医药门户网站建设指南、鼓励中医药特色栏目建设、融入新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等。  相似文献   
910.
在深入分析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升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