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000篇 |
免费 | 44774篇 |
国内免费 | 269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52篇 |
儿科学 | 7043篇 |
妇产科学 | 2848篇 |
基础医学 | 30085篇 |
口腔科学 | 7791篇 |
临床医学 | 55476篇 |
内科学 | 40640篇 |
皮肤病学 | 5173篇 |
神经病学 | 10448篇 |
特种医学 | 175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38938篇 |
综合类 | 122997篇 |
现状与发展 | 100篇 |
一般理论 | 5篇 |
预防医学 | 51108篇 |
眼科学 | 6152篇 |
药学 | 56170篇 |
730篇 | |
中国医学 | 45899篇 |
肿瘤学 | 220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99篇 |
2023年 | 6165篇 |
2022年 | 15237篇 |
2021年 | 19062篇 |
2020年 | 16673篇 |
2019年 | 9546篇 |
2018年 | 9980篇 |
2017年 | 13057篇 |
2016年 | 10083篇 |
2015年 | 18452篇 |
2014年 | 23299篇 |
2013年 | 28411篇 |
2012年 | 41125篇 |
2011年 | 43983篇 |
2010年 | 38686篇 |
2009年 | 33537篇 |
2008年 | 35052篇 |
2007年 | 33877篇 |
2006年 | 30124篇 |
2005年 | 23995篇 |
2004年 | 17018篇 |
2003年 | 14217篇 |
2002年 | 11056篇 |
2001年 | 9953篇 |
2000年 | 7706篇 |
1999年 | 3629篇 |
1998年 | 1510篇 |
1997年 | 1309篇 |
1996年 | 1048篇 |
1995年 | 1007篇 |
1994年 | 911篇 |
1993年 | 478篇 |
1992年 | 550篇 |
1991年 | 455篇 |
1990年 | 361篇 |
1989年 | 336篇 |
1988年 | 255篇 |
1987年 | 252篇 |
1986年 | 228篇 |
1985年 | 159篇 |
1984年 | 89篇 |
1983年 | 83篇 |
1982年 | 76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31篇 |
1959年 | 27篇 |
1958年 | 36篇 |
1957年 | 36篇 |
1956年 | 23篇 |
1955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海绵状血管瘤内压监测指导栓塞及硬化剂注射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探讨在栓塞硬化海绵状血管瘤中瘤腔内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在29例治疗过程中给机械性减缓交界本静脉回流,进行了瘤腔内压连续监测,发现:瘤腔基础内压力0.667~2.0kPa(1kPa=7.5mmHg)。颈部最低,回流快者所需栓塞次数多,用量大,瘤腔内压力曲线在栓塞初始为平台波形,提示回流静脉逐一被栓塞,随后出现缓慢下降的印峰波形,去除瘤体表浅回流静脉机械性压迫,瘤腔内压不变,提示回流静脉全部栓塞,可注 相似文献
93.
利用仿生化学的原理,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儿茶酚胺类和两个羟基吡啶酮类八配位的螯合剂,初步动物试验表明,具有较强的钚促排能力。 相似文献
94.
95.
96.
上颌阻生尖牙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阻生上颌尖牙的病因、临床检查、诊断及其相应的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7例上颌尖牙阻生患者,通过病史询问、临床检查、X线片和模型测量的综合分析,从临床角度对阻生牙进行了诊断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矫治,并对矫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采取适宜有效的治疗办法,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牙周膜愈合成功率达100%,活髓牙成功率达93.6%,牙龈形态良好者达89.4%。结论:尖牙阻生情况各异,治疗方法多样,根据临床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矫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经胼胝体穹隆间人路切除下丘脑内型错构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报告4例下丘脑内型错构瘤,采用右额后开颅经胼胝体-透明隔-穹隆间入路切除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结果4例均为儿童,男女为31,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错构瘤为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低钠血症1例,轻度尿崩1例,无其他合并症。随诊半年至1.5年,无任何癫痫发作。结论经胼胝体-透明膈-穹隆间入路是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的最佳手术入路,错构瘤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8.
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 cells,BTSCs)发现以来,BTSCs的来源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TSCs起源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sells,NSCs)的基因突变 [1],而最新提出的干细胞壁龛(niche)学说认为壁龛作为十细胞生存的微环境,通过与干细胞之间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99.
板股韧带的MRI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 ,建立由它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的鉴别方法。资料与方法 采用 6 0侧正常膝进行矢状和冠状位MR扫描 ,观察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 板股韧带显示率为88.3% (5 3侧 ) ,其中板股前韧带为 2 6 .7% (16侧 )、板股后韧带为 86 .7% (5 2侧 )和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 2 3.3% (14侧 )。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 ,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 ,5 2 .8% (2 8/5 3)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 ,被称为假撕裂 ,易与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混淆。但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 (2 1/2 8)或垂直方向 (7/2 8)。结论 根据假撕裂位置、方向以及冠状像和连续矢状面的观察 ,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脊髓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解剖学。方法依据112例术前病史、体检、影像学、尿流和肛肠动力学、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EMG检查评价并行脊髓手术治疗。术中观察脊髓形态学改变并留取组织学标本。结果按照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病理解剖改变将其分为终丝拴系、脊髓粘连、脊髓脂肪瘤、囊性占位、脊髓纵裂、静态病变六型及若干亚型。结论脊髓发育不良主要为一进行性加重的动态病理过程,其脊髓神经损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是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改变,应尽早诊断和椎管内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