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877篇
  免费   40034篇
  国内免费   22484篇
耳鼻咽喉   3915篇
儿科学   6576篇
妇产科学   2356篇
基础医学   23696篇
口腔科学   6989篇
临床医学   47913篇
内科学   32803篇
皮肤病学   4729篇
神经病学   7505篇
特种医学   15467篇
外科学   33682篇
综合类   113824篇
现状与发展   93篇
预防医学   47603篇
眼科学   4757篇
药学   50249篇
  653篇
中国医学   42356篇
肿瘤学   17229篇
  2024年   2109篇
  2023年   5254篇
  2022年   12918篇
  2021年   16298篇
  2020年   14536篇
  2019年   7448篇
  2018年   8002篇
  2017年   11331篇
  2016年   8408篇
  2015年   15822篇
  2014年   20285篇
  2013年   25875篇
  2012年   37299篇
  2011年   39883篇
  2010年   36138篇
  2009年   31609篇
  2008年   32440篇
  2007年   31181篇
  2006年   27349篇
  2005年   21422篇
  2004年   15120篇
  2003年   12174篇
  2002年   9254篇
  2001年   8401篇
  2000年   6283篇
  1999年   2250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1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7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短发卡RNA对人胃癌细胞STAT3基因的沉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小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对胃癌MKN-45细胞STAT3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根据STAT3 mRNA 编码序列,设计RNA干扰靶点,构建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psiRNA-H1/STAT3),使用脂质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实验分为对照(A)组,psiRNA-H1转染(B)组和psiRNA-H1/STAT3转染(C)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特异性小RNA干扰基因对胃癌细胞STAT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siRNA-H1/STAT3经限制性酶切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基因插入正确,并经测序证实。将其成功转染MKN-45细胞后,该细胞的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将成功构建的针对STAT3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MKN-45细胞,能有效抑制该细胞的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为STAT3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人体尺神经显微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人体尺神经行连续冰冻组织切片,经染色、扫描后获取尺神经连续断面二维图像信息,通过3D Nerve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勾画出完整的尺神经干三维解剖图谱.方法 取自愿捐献死亡3 h内38岁男性左侧尺神经全长(自臂丛内侧束至腕横韧带)标本1例,长约50cm,经定位、包埋、连续冰冻组织切片、乙酰胆碱脂酶组织化学染色,获取尺神经连续二维图像信息,应用3D Nerve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对尺神经内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尺神经在不同断面神经束的数量、位置及内部神经纤维的性质均有变化.应用尺神经3D Nerve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可在任意断面、任意角度观察尺神经内部的显微结构,追踪各神经束的立体行径,动态地展示尺神经内部神经束的复杂结构.结论 尺神经的3D Nerve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可真实地再现尺神经干全长及其内部各神经束的三维立体行径,为医学教学与临床修复尺神经损伤提供精确的神经任意断面三维立体解剖图像,有助于提高神经修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3.
汶川地震陇南灾区伤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甘肃陇南伤情情况,进一步讨论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灾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甘肃陇南地震受灾人口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致伤原因、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此次地震伤抽样调查中共有1652例,死亡16例,四肢骨折患者750例,占45.4%,精神、神经方面40例,占2.4%。通过有组织的及时救助伤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加强地震伤的预防与救治,从而有效地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94.
支气管扩张症辨证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证候特点.方法:通过对563例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以症状、体征、舌、脉及相关理化检测为变量的基本信息,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提炼支气管扩张症的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结果:临床上支气管扩张症多见4种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壅肺证(45.65%)、肝火犯肺证(24.51%)、肺脾气虚证(22.38%)、气阴两虚证(7.46%).结论: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研究支气管扩张症辨证分型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以通过主症判别分析法建立证候识别模式,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术中射频消融后病灶刮除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射频消融(RFA)后再行病灶刮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2006年,对1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中实施RFA后再行病灶刮除术,将FRA前后病灶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随访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中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RFA后瘤组织固缩,刮除顺利,出血量350~3800ml,平均1024.5ml.全部病例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9.8个月,全部患者生存期超过6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6个月时平均1.9分.1例出现局部肿瘤复发.RFA前的标本光、电镜检查均未见肿瘤组织坏死.RFA后光镜检查3例无明显坏死,9例肿瘤细胞完全坏死:电镜检查10例肿瘤细胞完全坏死,1例肿瘤细胞部分坏死,1例无明显坏死.结论:术中RFA后再行病灶刮除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行,有利于肿瘤的刮除,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动力学变化评价心肌存活的价值.方法15只离体Krebs-Henseleit(KH)液灌注的鼠心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5只),有葡萄糖的缺血-再灌注组(IR+G组,5只),无葡萄糖的缺血-再灌注组(IR-G组,5只).用含99Tcm-MIBI(14.8MBq)的KH液灌注,观察40min的摄取和清除.用肌酸激酶(CK)分析、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心肌损伤程度,用放射自显影(ARG)观察99Tcm-MIBI在心肌内的分布.结果99Tcm-MIBI的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在IR+G组为(7.09±0.97)%ID/g,IR-G组为(6.64±0.68)%ID/g,对照组为(11.44±1.79)%ID/g,IR-G组与IR+G组相比摄取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IR-G组和IR+G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IR-G组99m-MIBI清除分数为(72.75±9.89)%,远高于对照组[(20.68±1.92)%]和IR+G组[(21.03±3.68)%,P均<0.05],对照组与IR+G组的差异无显著性.99Tcm-MIBI的40min清除末滞留率在IR-G组[(1.82±0.73)%ID/g]和IR+G组[(5.61±0.89)%ID/g]远小于对照组[(9.09±1.57)%ID/g,P<0.05],IR-G组也远小于IR+G组(P<0.001).CK分析、TFC染色和TEM分析证明IR-G组比IR+G组有更多的心肌损伤.通过TTC染色(r=0.84,P<0.05)和CK分析(r=-0.97,P<0.05)确定最终99Tcm-MIBI的活度与存活心肌量高度相关,通过ARG证实99Tcm-MIBI分布于鼠心肌细胞及间质内(光镜下).结论99Tcm-MIBI的清除对代谢状态敏感,可用于评价进行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应用大鼠脾损伤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探讨低压及低压扩容复苏治疗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可行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 ,在大鼠脾损伤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等分为 5组 ,组 1 :假手术组 ;组 2 :休克未处理组 ;组 3:常压复苏组 (急救期控制MAP在 80mmHg以上 ) ;组 4 :低压复苏组 (急救期控制MAP在 6 0mmHg±5mmHg) ;组 5 :低压扩容复苏组 (急救期输入硝普钠 5 μg·kg- 1 ·min- 1 ,同时输液控制MAP在 6 0mmHg± 5mmHg)。结果  1~ 5组平均存活时间 (min)分别为 1 80、73.5 0± 8.0 4、1 1 4 .30± 31 .33、1 4 6 .70± 2 8.0 7和 1 71 .6 0± 1 5 .74 ,除组1、组 5外 (P =0 .0 6 71 ) ,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5组的急救期出血量 (ml·kg- 1 )分别为 :3.79± 1 .39、1 7.4 1± 8.88、8.6 7± 4 .5 9、1 0 .33± 4 .31 ,其中组 3出血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 ;组 4、组 5与组 2比较出血量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在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治疗中 ,低压及低压复合适量硝普钠扩容复苏方法可改善组织代谢 ,提高生存时间 ,是更为理想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创伤性肾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RAVF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8例不适宜做外科治疗的RAVF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外伤性损伤4例,医源性损伤4例。6例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钢丝圈栓塞术,2例行被覆膜支架置入患侧肾动脉内封闭瘘口。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肾内型动静脉瘘4例,累及肾动脉段-亚段级分支;主干(肾外)型动静脉瘘4例。治疗均获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血管造影显示瘘口被封闭。轻微并发症1例。医源性RAVFs患者术后失血症状迅速改善,肉眼血尿消失;4例术前存在心脏负荷过度症状患者,闭塞动静脉瘘后症状迅速改善,血管杂音消失。术后肾功能测定均属正常范围,其中2例肾动脉被覆膜支架置入患者,同位素肾扫描显示患侧肾脏形态、功能正常。术后随访10~42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0,18个月死于与RAVFs无关的疾病。6例仍然生存,一般情况良好,未再针对RAVFs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结论 介入技术,包括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栓塞术和被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型RAVFs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目的评价比较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25~40m l)的疗效异同。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42个参研医院共随机入选46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排除88例,其中资料不全者16例;不符合入选标准者72例,分别为Glasgow评分≤8分(64例)、术前出血量>40m l(7例)、从发病到达急诊室时间>72h(1例)。评价治疗14d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3个月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最终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数为377例,其中微创治疗组195例,对照组182例。微创治疗组患者于治疗14d时,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931,P=0.02);治疗3个月时达良好功能状态的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5.91%vs21.82%;χ2=8.294P=0.004)。微创治疗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88%vs63.03%,χ2=16.948,P<0.01);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67%vs8.79%)。结论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应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小血肿不增加病死率,并可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 Fas、Bcl- 2在 γ射线体外诱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表达情况 ,以探讨辐射致癌的机制。方法 :采用 4次 1.75 Gyγ射线全身照射 BAL B/ c小鼠诱发白血病模型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照射后白血病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中 Fas、Bcl- 2的表达进行检测 ;应用抗 Fas抗体诱导细胞凋亡 ,进一步观察 Fas、Bcl- 2的表达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 Fas表达较未癌变组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 .0 1) ,而 Bcl- 2的表达明显增强 (P<0 .0 1)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明显耐受抗 Fas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 结论 :Fas低表达、Bcl- 2高表达导致了细胞凋亡受到抑制 ,这可能是辐射引起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