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4篇 |
免费 | 303篇 |
国内免费 | 20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76篇 |
基础医学 | 197篇 |
口腔科学 | 78篇 |
临床医学 | 432篇 |
内科学 | 292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69篇 |
特种医学 | 77篇 |
外科学 | 327篇 |
综合类 | 900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591篇 |
眼科学 | 39篇 |
药学 | 46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78篇 |
肿瘤学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254篇 |
2012年 | 347篇 |
2011年 | 378篇 |
2010年 | 293篇 |
2009年 | 268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275篇 |
2006年 | 237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方法在急性腹膜炎模型小鼠炎性内脏痛的镇痛及抗炎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小鼠60只,体重24~2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CK组)、急性腹膜炎模型组(VP组)、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组(DEX-V组)、右美托咪定腹腔注射组(DEX-P组)、右美托咪定+甲基牛扁碱组(DEX-M组)。VP组、DEX-V组、DEX-P组DEX-M组腹腔注射0.9%乙酸溶液0.1 ml/10 g建立急性腹膜炎模型,CK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5 min,VP组、DEX-P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10μg/kg,DEX-V组经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DEX-M组经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和α7nACh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甲基牛扁碱2.4μg/g。观察并记录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建立后2 h内的镇静情况、扭体反应和内脏痛指数(VPI评分);建模6 h后取材并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腹膜组织匀浆中IL-6、TNF-α的浓度;取小鼠腹腔注射部位壁层腹膜组织,在光镜下观察其水肿程度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CK组比较,VP组、DEX-V组、DEX-P组和DEX-M组均出现扭体反应,给药后15、30、45、60、75、90、105、120 min时VPI评分明显升高(P<0.05),血清和腹膜组织匀浆的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腹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与VP组比较,DEX-V组和DEX-P组镇静效果较好,给药后30、45、60、75 min时VPI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和腹膜组织匀浆的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腹膜组织水肿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与DEX-P组比较,DEX-V组腹膜组织匀浆中的IL-6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DEX-M组镇静情况、给药后45、60、75、90 min时VPI评分、血清和腹膜组织匀浆的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局部腹膜组织水肿明显加重,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多。结论右美托咪定局部腹腔注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腹膜炎小鼠的内脏痛指数,对局部腹膜组织有抗炎作用且效果优于静脉注射,其抗炎机制可能部分与激活a7nACh受体引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大鼠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Wistar成年大鼠96只随机分为爆炸伤组和假手术组(各48只),右侧颞顶部开直径为1cm的骨窗后用80mgTNT电雷管在5cm垂直距离爆炸,于伤后4,12h、1,2,5,7d分别检测损伤区脑含水量,病理学变化、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爆炸伤后损伤区脑含水量呈进行性增加,并于伤后2d达高峰。AQP4的表达也明显升高,开始局限于损伤中心,而后增高的区域扩大,AQP4表达增高的区域与光、电镜下脑水肿区域一致,单位面积表达的量于伤后2d出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但直到第7天其表达的量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爆炸伤后4h和12h,伊文思蓝渗出主要局限于损伤中心,随时间延长,尽管脑水肿程度加重,但伊文思蓝渗出范围无明显扩大。结论爆炸伤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要表现,继发性细胞毒性脑水肿可能是爆炸伤后期脑水肿的主要原因,AQP4表达增加参与了爆炸伤后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94.
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搜集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2例,应用Aquilion1.42软件工作站对CT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后处理,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 12例病变均为单发。CT平扫病变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CT值39~48HU,边缘清晰;动脉期图像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且较均匀,CT值高达200HU以上;延迟扫描病变密度明显降低。12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其中3例包绕颈总动脉和颈内、颈外动脉,9例骑跨于颈动脉分叉处,压迫颈内动脉向后外推移、颈外动脉向前或前内推移。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可以对颈动脉体瘤作出定性、定位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吴洋鹏|张文兴|冷大跃|刘欢|李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4):403-40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全麻下用微型腹腔镜对212例0.5~6岁,平均5.3岁的小儿腹股沟疝进行治疗,对有肠管嵌顿者于肠管还纳,并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溃破,行内环口高位结扎。结果212例小儿腹股沟疝均在微型(直径0.3 cm)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无需行肠切除者。212例患儿随访0.5~2年,平均1.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透析中心夜间血液透析(INHD)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INHD共6个月,3次/周,7.5 h/次。进入INHD前及开始后1、3、6(或3、6)个月测定透析相关指标,做心脏彩超检查、SF-36问卷调查,记录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进入INHD后,患者透前血压显著下降(130.3/86.0比139.3/88.6 mm Hg, P < 0.01);透后血压显著上升(121.1/80.5比115.0/77.8 mm Hg,P < 0.01);透析中高血压(9.8%比24.0%)及低血压发生率(7.3%比14.9%)均显著减少(均P < 0.01)。INHD 6个月后血磷[(1.37±0.27)比(2.08±0.49) mmol/L,P < 0.01]和iPTH值[(355.4±139.6)比(632.3±750.0) ng/L,P < 0.01]显著下降;血钙水平显著上升[(2.64±0.25)比(2.28±0.37) mmol/L,P < 0.05]。与INHD 1个月相比,INHD 6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升高[(1.27±0.29)比(0.75±0.0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下降[(2.04±0.52)比(2.75±0.75) mmol/L,P < 0.05];尿素下降率(URR)[(79.7±0.1)%比(64.7±4.7)%]和Kt/V(1.40±0.44比0.89±0.25,P < 0.01)显著增加;β2-MG水平显著下降[(17.3±3.9)比(24.6±5.9) mg/L,P < 0.01];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下降(99.8±29.0比114.8±72.7,P < 0.05);SF-36量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得分显著升高(均P < 0.01)。INHD 6个月时降压药物使用种类、EPO剂量、活性维生素D3(P < 0.05)及降磷药物剂量(P < 0.01)均显著减少,停用降压药、活性维生素D3及降磷药物患者数显著增加(P < 0.05)。 结论 INHD能改善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脂质代谢紊乱,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系统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创伤数据库(2009);MEDLINE(1966~2009);EMbase(1966~2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9);PUBMED;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中义骨科期刊的相关文献.收集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比较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8.[结果]纳入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比较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对照试验6篇,其中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38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ORIF和CREF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ORIF 组优于CREF组[[RR 0.37,95%CI(0.15,0.88),P=0.03];(2)ORIF组治疗后针道感染率显著低于CREF组,[RR 0.13,95%CI(0.03,0.46),P=0.002],而畸形愈合率方面两种方法治疗后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R 0.17,95%CI(0.03,1.04),P=0.05];(3)功能:旋前旋后以及臂肩于功能失用评分(DASH score)方面ORIF优于CREF组,[WMD8.85,95%CI(6.24,11.45)和[WMD-8.67,95%CI(-12.88,-4.46)];握力方面两种方法治疗后关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总的并发症率,针道感染率显苫低于CREF组;治疗后的旋前旋后功能和DASH score方面ORIF均优于CREF组;仵畸形愈合率和握力方面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功能恢复等方面考虑,切开复位内因定(ORIF)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更好的选择.但冈研究质量和研究样本的局限性,上述结论有待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98.
联合应用坦索罗辛和托特罗定治疗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及对比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及单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治疗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184例顽固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程4周至2年。所有患者均为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1周后LUTS症状无改善。入选病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坦索罗辛组89例继续应用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95例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给予坦索罗辛0.2 mg 1次/d+托特罗定2 mg 2次/d,治疗4周。分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储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最大尿流率(Qmax)检测,评估治疗后LUTS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坦索罗辛组储尿期IPSS、QOL总体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3.23±4.39)、(4.23±1.27)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2.21±4.07)、(3.53±0.9)分,Qmax由治疗前的(12.31±8.39)ml/s上升到治疗后的(14.12±8.62)ml/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储尿期IPSS、QOL总体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4.45±5.31)、(4.45±0.79)分降到治疗后的(6.56±2.03)、(2.34±0.73)分,Qmax由治疗前的(11.41±9.21)ml/s上升到治疗后的(15.52±8.35)ml/s,与联合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184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联合应用坦索罗辛和托特罗定能明显缓解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急性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人群中结直肠肿瘤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进行的17 939例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结直肠肿瘤的性别、年龄及部位分布特征.结果 共诊断结直肠肿瘤4450例(24.8%),其中结直肠息肉3410例(19.0%),结直肠腺癌1040例(5.8%).肿瘤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从40岁开始明显增加(P<0.01),并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结直肠肿瘤分布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占63.3%,近端结肠占36.7%.其中息肉局限于远端结肠者1802例(52.8%)、局限于近端结肠者1049例(30.8%)、同时位于近、远端结肠者559例(16.4%).癌肿位于远端结肠者921例(88.6%),位于近端结肠者118例(11.3%),同时位于近、远端结肠1例(0.1%).结论 乙状结肠镜检查不足以对全结肠肿瘤进行筛查,采用全结肠镜检查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手术预后的因素,为远端胆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5-2009年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3例远端胆管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法对10个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41%和25%,中位生存期为24.13个月;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切缘情况与远端胆管癌术后生存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切缘情况、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远端胆管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切缘情况、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为远端胆管癌切除术后有关生存影响的独立因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远端胆管癌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