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5篇 |
免费 | 232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72篇 |
基础医学 | 125篇 |
口腔科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292篇 |
内科学 | 194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63篇 |
特种医学 | 60篇 |
外科学 | 296篇 |
综合类 | 671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417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30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84篇 |
肿瘤学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171篇 |
2012年 | 231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222篇 |
2007年 | 204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药用载体星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水溶性药物微球制剂突释现象。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星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star-poly(lactic acid-glycollic acid)copolymer,star-PLGA);采用IR、1H-NMR、GPC、DSC及葡萄糖鉴别反应确证共聚物结构,考察理化性质;以天麻素为模型药物,考察star-PLGA微球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glycollic acid)copolymer,PLGA)微球的释放行为。结果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凝胶渗透色谱测定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 178;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star-PLGA为非结晶态;葡萄糖鉴别反应表明star-PLGA中有共价键结合的葡萄糖。Star-PLGA微球能很好地控制突释现象,释放行为平稳,其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成功合成了star-PLGA(物质的量比50∶50),作为微球制剂的载体star-PLGA能降低水溶性药物的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汉族人口三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口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样本为450名中国汉族人口,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GSTP1+313核苷酸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GSTM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和45%,同时具有GSTM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型基因型的人个体频率为28.92%;而GSTP1+313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为18.7%,并发现该人群中同时具有3种危险基因型(GSTM1缺失型、GSTT1缺失型和GSTP1+313A/A)的个体频率为18.04%。GSTs基因型分布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结论:中国汉族人口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不同于其他种族。 相似文献
995.
对1978-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卫生政策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我国的卫生政策研究发展迅速,核心期刊初显雏形,虽然核心著者群体尚未出现但已有了一定数量的高产作者,除卫生部外,大学院校为卫生政策研究论文的主要产出单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生物膜对不同范围骨缺损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在犬两侧股骨内植入种植体并形成水平宽度3 mm、垂直深度5 mm、水平长度分别为0、1、2、3、4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实验侧直接拉拢缝合,对照侧覆盖生物膜后缝合.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3 mm以下缺损区无论有无生物膜骨密度与周围骨组织密度无明显差异;4 mm缺损骨密度有膜组高于无膜组.结论:生物膜对3mm以下骨缺损骨组织的再生修复无明显影响,对较大范围骨缺损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氯胺酮预处理对先天陛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n=12):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干预组(K,组和K2组)。在劈胸骨时、主动脉插管时和主动脉开放前5min,K1、K2组分别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和1.0mg/kg,C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于上腔静脉插管时(T1)、主动脉阻断后30min(T2)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取适量心肌组织,应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心肌中iNOS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T1比较,三组T2和T3iNOS mRNA均升高(P〈0.01);与C组(2.85±0.48、4.49±0.86)比较,K1、K2组T2和T3iNOS mRNA均显著降低(2.33±0.31、3.76±0.61和1.92±0.12、3.12±0.39);K2组与K1组比较,T2和T3iNOS mRNA均降低(P〈0.05)。结论氯胺酮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心肌iNOS mRNA的表达量,减少血浆心肌酶的漏出,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1%双硫磷砂粒剂现场灭蚊幼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双硫磷砂粒剂对大容器和河流孳生的淡色库蚊、废旧轮胎和雨水井中孳生的白纹伊蚊幼虫的现场杀灭效果,以及该药物控制不同类型孳生地蚊虫孳生的持效期和适宜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1%双硫磷砂粒剂处理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孳生地,观察2种蚊幼密度变化及持效期。结果投放0.25mg/L 1%双硫磷砂粒剂28d后,容器内淡色库蚊幼虫密度下降率达到80%以上,持效期接近1个月,而投放2g/m^2剂量于河流中,淡色库蚊幼虫密度下降80%以上的时间为11d,持效期为12d;对白纹伊蚊而言,1mg/L剂量投放20d后,对废旧轮胎和雨水井蚊幼的杀灭效果差不多,蚊幼密度下降率都接近100%。结论10k双硫磷砂粒剂对河流中淡色库蚊的有效控制时间在2周左右,1mg/L剂量对其他孳生地的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有效控制时间均在28d左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