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4篇
  免费   1485篇
  国内免费   861篇
耳鼻咽喉   174篇
儿科学   227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826篇
口腔科学   260篇
临床医学   1864篇
内科学   1239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340篇
特种医学   615篇
外科学   1244篇
综合类   427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02篇
眼科学   188篇
药学   1733篇
  15篇
中国医学   1653篇
肿瘤学   54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748篇
  2013年   1028篇
  2012年   1459篇
  2011年   1438篇
  2010年   1362篇
  2009年   1205篇
  2008年   1289篇
  2007年   1193篇
  2006年   946篇
  2005年   840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8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阐述了柯达DryView系列干式激光成像仪的工作原理、日常使用须知及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探讨其围手术期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法:68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男28例,女40例;年龄70~88岁,平均76.4岁。所有患者于关节置换术前采用有效的降糖,降压,营养心肌,保肝,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综合处理,控制合并症。患者全身情况、脏器功能状况可耐受手术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早期出现腹泻并发症,经应用制霉菌素及金双岐调节肠道菌群,腹泻控制。按Harris标准评价疗效,优39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92.6%。结论: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是处理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比较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及GABA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丁酸在大鼠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分侧脑室、室旁核和海马三组 ,每组又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蝇蕈醇组及氯苯氨丁酸组 ,分别经侧脑室、海马和室旁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药物 ( 1× 1 0 - 3 mol·L- 1,1 μl) ,在大鼠甩尾测痛模型上”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微量注射蝇蕈醇和氯苯氨丁酸在不同脑区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的痛阈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P <0 .0 5或P <0 .0 1或P <0 .0 0 1 ) ,虽然蝇蕈醇与氯苯氨丁酸在侧脑室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氯苯氨丁酸在海马的镇痛作用明显强于蝇蕈醇(P <0 .0 0 1 )。比较药物在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发现 ,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区别 ,但均强于侧脑室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最强 ,其次为海马、侧脑室。结论经侧脑室、海马或室旁核微量注射蝇蕈醇或氯苯氨丁酸均能降低大鼠对痛的感受性。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可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镇痛作用较明显 ,其次为海马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子中含吡啶基的有多个杂环的化合物系列的波谱表征,方法:由烟酸出发,经多步反应,制得有吡啶基的均三唑并噻二嗪化合物,并进行红外,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测试。结果:得到原料,中间体和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图。结论:标题化合物红外光谱1600cm^-1处多有C=N伸缩振动峰,1250cm^-左右有N-N=C伸缩振动峰,700cm^-1有C-S-C弯曲振动峰;噻二嗪亚甲基氢的化学位移δ值约为4.46,吡啶基四个氢原子化学位移约为9.3、8.9、8.7、8.0,噻二嗪亚甲基碳化学位移为23。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70例非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作对照.结果在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后食欲状况、恶心呕吐、腹胀发生情况5个方面进行比较,两组消化道功能恢复差异明显(P均<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延迟,临床护理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小肠浆肌膜腔内自体脾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增加自体脾组织移植量的方法,提高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功能。方法贵州小型香猪3头,经肌注麻醉后剖腹切除脾脏,取脾脏的1/2约150g,切成1mm×1mm×1mm小块备用。在距Treitz韧带50cm处,切取保留肠系膜血管的空肠30cm旷置,再吻合肠管恢复肠腔通道,缝闭肠系膜裂口。旷置空肠等分2段,去除肠粘膜,缝闭一端,将约50g脾组织块分别植于2段肠浆肌膜腔内,缝闭另一端口,妥善固定于肠系膜上。大网膜内移植30g脾组织作为对照观察。结果4个月饲养期间内无肠梗阻发。3段肠浆肌膜腔内脾组织再生良好,组织结构与大网膜内移植脾组织无明显差别,2段再生较差,1段形成脓肿。结论肠浆肌膜腔内移植脾组织的量较大,可作为自体脾组织的移植术式。  相似文献   
17.
3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6年9月瑞金医院收治的36例病理诊断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见于胰腺头颈部,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诊断囊性肿瘤的正确率分别为69%(25/36)和94%(34/36)。CT对于囊腺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0%(29/36),对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正确率为61%(22/36)。在不能排除或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人中MRI对于囊腺瘤的诊断正确率80%(4/5)。本组3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1例行胰腺节段切除;12例行胰体尾切除;5例行局部切除,1例行剖腹探查活组织检查。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胰瘘、内出血、幽门梗阻、胰腺假性囊肿合并肠瘘病人及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1例因内出血死亡。本组3例失访,32例获随访,除2例因其它疾病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CT和MRI,结合肿瘤学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可大大提高浆液性囊腺瘤的术前诊断率。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但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大多数浆液性囊腺瘤可考虑随访;有症状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或与黏液性囊性肿瘤不能鉴别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蜂毒和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骨关节炎4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骨关节炎新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运用纯中药制剂蜂毒注射液和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 ,并与局封治疗作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 2 % ,对照组为 77.0 0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且两组副作用、复发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蜂毒和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局封治疗 ,且能减少副作用 ,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观察,研究其规律性及与心肌梗死发生、转归的关系。方法 对75例AMI患者分别进行睡眠质量观察和评估。结果 AMI患者按睡眠质量总分分组后,高得分组(≥5.06分,40例)的平均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数目均明显高于低得分组(〈5.06分,35例),而低得分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却明显高于高得分组(P〈0.05)。结论 AMI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并影响其梗死面积、合并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