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7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16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461篇
内科学   271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274篇
综合类   123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42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502篇
  2篇
中国医学   508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开放复位内固定的老年患者9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65~95岁,随机分为3组(n=30):A组在给予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前10min以20ml/min的速度输注林格液500ml;B组术中患者注入局麻药后血压开始下降时输注琥珀酰明胶500ml;C组在给予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前10min以20ml/min的速度输入琥珀酰明胶500ml。记录患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注药后15min(T2)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黄碱的使用情况。结果:A组、B组患者的SBP、DBP T2低于T0(P<0.05),相应的麻黄碱的使用率A组24例(80%)、B组15例(50%)相比C组的4例(13.3%)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琥珀酰明胶在老年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开始前应用能有效维持麻醉早期血压的稳定,减少升压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进一步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临床应用 ,强调PEG是内镜治疗学中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剖腹胃造瘘术的成功典型。方法 :采用非剖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38例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PEG成功率高 ,38例中 37例成功 ,并发症少 ,放置时间较长。结论 :PEG安全、便捷、有效、经济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不需剖腹手术旋转胃造瘘管的新方法 ,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8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的第3周、第5周、第7周和第12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和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取健侧子宫角中段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建模成功率为65%;生长良好的囊肿囊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有与正位子宫内膜接近同步的发情周期改变;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趋势(P<0.05),同一时间内子宫旁韧带处病灶明显大于肠系膜处病灶(P<0.05)。【结论】将实验动物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到子宫旁韧带或肠系膜上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是子宫内膜异位病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此种异位内膜随动情周期有周期性改变,生理特性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开窍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48组大鼠随机分为6组,脑醒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尼莫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测定NOS,LPO,SOD,GSH-Px,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活血化瘀开窍中药能适度提升脑组织NOS浓度,并能提高SOD,GSH-Px的的活性,降低LP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采用GRADE系统评价方法评估临床实践中两种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联合治疗高血压的循证证据,以期建立一种可行的寻找药物治疗方案循证证据的工作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两种CCB联合治疗高血压这一临床问题根据PICO原则转换后,检索相关数据库,按设定标准对结果进行筛选和证据质量评级,再对每一个结局指标做综合性评价,最终判断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结果:两种CCB联合治疗高血压有循证证据,但证据质量低。具体联合方案为二氢吡啶类(dihydropyridine,DHP)联合非二氢吡啶类(nondihydropyridine,NDHP)。与单用DHP相比,DHP与NDHP联合治疗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单用NDHP相比,联合治疗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与单用DHP或NDHP相比,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GRADE是一种可行的评估药物治疗方案循证证据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DHP与NDHP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但证据质量低,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联合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泵抑制剂(利血平)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作用.方法 应用3组BacT.ALERT3D培养仪系统的培养基,分别命名为A、B、C组培养基.3组培养基均接种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A、B组同时加入利福平1 μg/mL;环丙沙星2 μg/mL.;利福平1 μg/mL和环丙沙星2 μg/mL;A、C组同时加入利血平20 mg/L;C组未加入任何抗结核药物.结果 在A组培养基中,耐利福平1μg/mL的14株菌株中有2株恢复对利福平的敏感性,12株仍然耐药;耐环丙沙星2μg/mL的6株菌株和耐利福平1μg/mL及环丙沙星2μg/mL的22株菌株全部恢复药物敏感性.在B组培养基中,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药物耐药性无变化.在C组培养基中,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明显生长,说明利血平对所研究菌株无抑制作用.A组与B组培养基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存在耐药机制之一的外排系统;泵抑制剂之一利血平对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有抑制其外排作用,使结核分枝杆菌恢复敏感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近交系Wistar大鼠进行繁殖性能的测定。方法选取血缘扩大群共18对,90日龄开始按1♀*1♂进行交配,统计其生长繁殖性能。结果第二、三、四胎的平均窝产仔数和断奶窝重比第一和第五胎高。第一胎仔鼠从出生第3天到第7天(增重9.42 g)、第14天到第21天(13.98 g)快速生长。母鼠怀孕期、哺乳期体重、饲料和水的日消耗量有明显的差异,母鼠哺乳期饲料和水的日消耗量均比怀孕期高,母鼠怀孕期体重明显比哺乳期重,母鼠怀孕期体重后期比初期增加150 g左右,曲线呈上升趋势。结论本群Wistar近交系大鼠的生长繁殖符合近交系大鼠的生长繁殖规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纳米碳酸钙的补钙效果。方法:选用3周龄离乳的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基础组(低钙组)、碳酸钙组、螯合钙组、纳米碳酸钙组,进行28d饲养实验。结果:补钙组的股骨长、股骨重、血钙均高于基础组。螯合钙组、纳米碳酸钙组的股骨长、股骨重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钙含量,补钙组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碳酸钙是一种良好的钙源,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补钙药物。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射干甙是否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EOS)脱颗粒作用。方法:哮喘病人外周血采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分离,收集EOS培养后检测射干甙作用前后主碱蛋白(MBP)及EOS阳离子蛋白(ECP)含量的变化。结果:射干甙作用后MBP和ECP含量降低。结论:射干甙具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作用。  相似文献   
80.
针刺治疗痛经的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痛经大鼠胸腺、脾脏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己烯雌酚和催产素复制痛经模型,电针组同时予以电针双侧三阴交、关元穴治疗,10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病理变化,检测大鼠全血CD3、CD4、CD8水平。【结果】模型大鼠的扭体发生率为100%,胸腺和脾脏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CD3、CD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电针组的扭体发生率为80%,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一定的改善,CD3、CD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除直接止痛或缓解疼痛外,还与其一定程度上拮抗原发性痛经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