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9篇 |
免费 | 344篇 |
国内免费 | 2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112篇 |
妇产科学 | 40篇 |
基础医学 | 218篇 |
口腔科学 | 57篇 |
临床医学 | 458篇 |
内科学 | 271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58篇 |
特种医学 | 139篇 |
外科学 | 276篇 |
综合类 | 1242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429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51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506篇 |
肿瘤学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50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186篇 |
2013年 | 240篇 |
2012年 | 335篇 |
2011年 | 405篇 |
2010年 | 336篇 |
2009年 | 294篇 |
2008年 | 337篇 |
2007年 | 312篇 |
2006年 | 272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老年低钠血症患者的病因及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因低钠血症住院的老年患者26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1例老年低钠血症患者中,轻度低钠血症97例,占37.17%;中度低钠血症164例,占62.84%;重度低钠血症33例,占12.65%.其病因构成为: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患者77例,占29.51%;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的脑卒中患者56例,占21.46%;颅脑外伤患者34例,占13.03%;以慢性心力衰竭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3例,占8.82%;以肝硬化为主的肝脏疾病患者19例,占7.28%;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主的肾脏疾病患者16例,占6.13%;急慢性胃肠炎患者12例,占4.60%;以甲状腺机能减低为主的代谢性疾病患者11例,占4.22%;以肺癌为主的肿瘤患者8例,占3.01%;其他疾病患者5例,占1.92%.结论 老年低钠血症患者中以饮食结构不合理为主要病因,合并脑卒中、颅脑外伤、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占绝大多数;高盐饮食及静脉补钠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观察并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对抑郁症患者性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抑郁症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20mg/d),治疗组帕罗西汀与丁螺环酮联合用药(帕罗西汀20mg/d,丁螺环酮30mg/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亚利桑那性经验量表(ASEX)评价疗效,并且比较治疗前后孕酮(PROG)、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催乳素(PRL)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糖检测,随时记录不良反应,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性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患者性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8个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进行评估,通过离断肿瘤供应血管、缩小肿瘤体积、分离肿瘤与毗邻血管及神经间隙等方法,最终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20例患者,术后12例明显好转,6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2例不全偏瘫,6例动眼神经麻痹,全部患者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4年,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Ⅱ级者(共27例)术后未见复发,SimpsonⅢ级者(2例)切除后均行放疗或γ刀治疗,其中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术中精细评估肿瘤与毗邻重要结构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分离、切除肿瘤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彻底切除的关键,且积极切除肿瘤对恢复视力及控制肿瘤有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健中愈疡片对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所致胃肠道损伤大鼠胃粘膜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法莫替丁组(剂量为7.14 mg.kg-.1d-1),党参颗粒1、2组(剂量分别为0.71、2.84 g.kg-.1d-1),健中愈疡片1、2组(剂量分别为0.27、1.08 g.kg-.1d-1)。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皮下注射20 mg/kg消炎痛复制胃粘膜损伤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组造模7 h和7 d后的胃粘膜组织PGE2的含量。【结果】造模7 h和7 d后各组胃粘膜组织PGE2的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但各给药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造模7 d后各给药组分别与各自造模7 h后比较PGE2含量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健中愈疡片对胃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胃粘膜PGE2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将 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sodium valproate/valproic acid,VPA,189 mg/kg)、CA组(60 mg/kg)和 DCA组(60 mg/kg),每组9只,对照组及模型组为假给药,各给药组于造模前1 h预给药,连续给药16 d。采用(45.0±0.5)℃水浴建立惊厥大鼠模型,每隔1 d水浴1次,共计8次,观察记录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惊厥发作时间、惊厥结束时间,对大鼠惊厥发作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IL-6含量及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均 < 0.001);VPA组和DCA组惊厥发作等级显著降低(P < 0.001,P < 0.01),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和 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01),海马组织中Glu和GABA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DCA组和VPA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除血清中IL-1β和海马组织IL-6的水平外,CA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 (P < 0.01)。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锥体细胞胞体紧缩,体积变小,染色加深,嗜碱性增强,胞质胞核分界不清;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DC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与VPA组相近。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处理、文献及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312个差异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共筛选出9个差异化合物;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 CA和DCA的抗惊厥作用主要涉及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和丁酸代谢通路。结论:CA和DCA对热性惊厥大鼠的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等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惊厥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7.
重庆地区儿科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与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科第三代头孢菌素(TGC)的使用与临床分离G-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TGC,遏制G-杆菌耐药分离株的增长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提取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所有来院就诊病人消耗的TGC药品资料,并统计TGC的用药频度;微生物室的细菌学检查按照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细菌,药敏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收集同期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在细菌室的送检标本和G-杆菌检测结果的详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消耗TGC的DDDs和金额分别占同期抗生素的6.42%和15.23%,单品种主要集中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4个品种上;临床分离菌株以G-杆菌为主,占临床分离菌株的67.96%,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38.38%)、肺炎克雷伯菌(34.83%)、铜绿假单胞菌(13.36%)和流感嗜血杆菌(9.51%)为主;4年中G-杆菌对4个TGC品种的耐药率分别为45.56%、40.19%、47.75%和48.28%,TGC消耗量(DDDs)与G-杆菌耐药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7751,P=0.039).结论:要遏制G-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规范和合理使用TGC是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运用MIPPO(微侵入钢板插入技术)结合NCB万向锁定板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MIPPO结合NCB万向锁定板对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5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男21例,女14例;右髖16例,左髖19例;年龄为68~92岁,平均年龄83.5岁,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11例,Ⅳ型10例,Ⅴ型7例。术前对患者均行骨盆正蛙位X光片和CT扫描,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髖关节Harris评分等,初步分析该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和经验。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50.2 min(40~6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80 m L(150~230 m L)。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平均15.6个月(12~39个月)随访,1例出现术后内固定松脱后再行半髖置换治疗,34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8个月(6~9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4例患者髖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4.5分(75~90分)。结论 MIPPO结合NCB万向锁定板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是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特别对于骨质疏松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MIPPO结合NCB万向锁定板可以达到更好的复位和早期稳定,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治疗方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自然裂伤与分娩中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31例进行研究,并分为研究组(会阴侧切)和对照组(自然裂伤),分娩42d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产后相关并发症、肌电位及盆底肌力。结果:排尿困难与压力排尿失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1.05±0.53)h,对照组第二产程(1.03±0.64)h,第二产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05)。研究组肌电位(2.81±2.65)μV,对照组肌电位(2.89±2.79)μV,肌电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05)。两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_c=1.083U,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大,易发生性功能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选择该术式时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