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5篇
  免费   988篇
  国内免费   542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246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812篇
口腔科学   247篇
临床医学   1729篇
内科学   1123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352篇
特种医学   400篇
外科学   1045篇
综合类   325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66篇
眼科学   196篇
药学   1295篇
  5篇
中国医学   1116篇
肿瘤学   55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815篇
  2012年   1197篇
  2011年   1332篇
  2010年   1265篇
  2009年   1059篇
  2008年   1209篇
  2007年   1208篇
  2006年   1036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掌握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情近况及疫情动态变化,为预警、预报、防控提供新的信息。方法在口岸城区、郊区、野外15个不同生境监测点布夹、布笼捕鼠,探洞、采集体外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取血、脏器用微量法进行鼠疫F1抗体、抗原检测,对阳性结果用试管法复判。结果2008年在口岸地区捕获小型哺乳动物4目6科10属13种599只,年平均捕获率2.8%,其中城区捕获率为0.5%,郊区2.1%,野外4.6%;小家鼠为城区优势种,大沙鼠为郊区、野外的优势鼠种。采集蚤类6科12属17种6050匹,臀突客蚤为优势蚤种。采集蜱类238只,螨类23只。血清学检测F1抗体873份,抗原548份。从入境交通工具中查到夹带的啮齿动物4批、犬类尸体1批、蜱类3批338只。结论2008年口岸城区鼠密度降至历史最低。大沙鼠在郊区、野外均为优势种,臀突客蚤为主要传播媒介,预示大沙鼠鼠间疫情没有停息,入境交通工具夹带媒介生物种类多,存在传疫风险。  相似文献   
992.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单纯鼻胃管喂养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均用瑞士雀巢公司提供的雀巢早产儿配方奶,记录喂养2周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自行吮母乳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8±1.8)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10.1±1.3)天,显著缩短(P<0.01);达自行吮母乳时间(8.1±0.9)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9.5±1.3)天,显著缩短(P<0.01);喂养2周后两组的体重、身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残留、呕吐、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增长、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反义整合素αV、β3基因治疗裸鼠皮下种植性人肝细胞肝癌的效果.方法 4周龄雄性裸鼠120只分为4组,皮下接种人肝癌细胞系HepG2,建立种植瘤肝癌模型.应用电转染方法分别用整合素αV、β3及αVβ3反义基因治疗,观察肿瘤体积及重量,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技术分别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对照组、αV组、β3组及αVβ3组肿瘤重量分别为(1.38±0.92)g、(1.28±0.27)g、(1.30±0.34)g、(1.08±0.16)g,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2=4.76,q13=3.73,q41=14.28,P<0.05);微血管密度分别是(17.53±1.88)、(16.06±1.92)、(15.83±2.00)、(14.86±1.6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2=3.91,q13=4.55,q41=7.13,P<0.01);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0.53%±3.29%,19.80%±4.06%,21.93%±3.26%,24.03%±4.4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2=29.41,q13=33.52,q14=39.7,P<0.01).结论 反义整合素αV、β3基因治疗对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应用整合素αVβ3反义基因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前降支闭塞部位的作用。方法:对74例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前间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均发生于大对角支开口远端。②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在大对角支开口近端者占74.1%。③前壁AMI患者合并下壁导联ST段抬高时,73.3%为前降支优势动脉远端病变,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前降支非优势动脉近端病变占60%,下壁导联ST段无改变组中,前降支优势动脉近端和非优势动脉远端病变所占比例近似。结论:前壁AMI时,心电图对前降支长度及闭塞部位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收集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与常规四联疗法对比补救根除Hp疗效的国内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截止2015年1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研究,共788例患者,其含呋喃唑酮的治疗组396例,常规疗法的对照组392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呋喃唑酮四联疗法的治疗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四联疗法相比,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Hp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补肾药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和黄芪苷Ⅰ对实验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及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犬BMSCs,诱导培养、传至第三代时于培养液中添加淫羊藿苷或黄芪苷Ⅰ使两种药物的终浓度为50 ng/m l。设BMP-2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1至第8天每天测细胞的MTT值,绘制BMSCs生长曲线、观察其增殖情况;于第1、3、6、10、14天检测BMSCs的ALP和OD值,绘制该OD值变化曲线判断ALP的活性。结果:淫羊藿苷和黄芪苷Ⅰ预处理后BMSCs的MTT值从第1天至第7天均高于空白对照组;BMSCs分泌ALP的OD值也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淫羊藿苷和黄芪苷Ⅰ能促进BMSCs增殖、促进BMSCs合成ALP从而增强其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及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6只(200±20)g,第一批46只分4组,即脓毒性休克模型组(L组,n=16),脓毒性休克1h后予依达拉奉(6.0、3.0和1.5mg/kg)3个剂量组(EH、EM、EL组,n=10)治疗,观察其24h动物存活情况;另一批50只分手术对照组(仅予生理盐水治疗)、L组、EH组、EM组、EL组5组,每组各10只。大鼠脓毒性休克1h后予如前处理,于休克6h后取肾组织测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LD)、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依达拉奉治疗后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其作用呈量效关系,3个剂量组死亡率分别为10%、10%、30%。同时,依达拉奉可显著升高肾组织中的SOD并降低LDH、MDA活性、降低LD水平。组织学观察可见未治疗组肾小球肿胀、间质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变化,依达拉奉治疗后上述变化明显改善。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脓毒性休克大鼠的死亡率,减少肾组织损伤,其机制与提高脓毒性休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口腔医院环境带菌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口腔专科医院环境、医务人员手及口腔诊疗用水等的带菌状况。方法对该院手术室和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工作区周围空气、口腔诊疗用水、使用中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共采集133份样本,检测合格118份(88.72%),其中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6.67%,病房空气合格率90.00%,层流手术间空气合格率60.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76.19%,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00%,口腔诊疗用水检测均不合格。结论应加强对口腔诊疗用水、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术室空气的监控,以减少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蒲葵子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及抗血管生成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李傲  董小萍  徐晓玉 《中药材》2008,31(5):718-722
目的:筛选蒲葵子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探讨蒲葵子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蒲葵子醇提物各分离部位对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对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以活性部位作用于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内皮细胞F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蒲葵子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可选择性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膀胱癌细胞株T24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可分别达74.66%和86.52%,并可显著降低各肿瘤细胞株分泌VEGF水平。石油醚部位对HT-29和T24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80%和38.67%,并可降低各肿瘤细胞分泌VEGF水平,但作用强度均不及乙酸乙酯部位。水和正丁醇部位未表现抗肿瘤活性。对VEGF诱导内皮细胞表达FlK mRNA和蛋白,乙酸乙酯部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蒲葵子醇提物乙酸乙酯分离部位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分泌VEGF,抑制VEGF诱导内皮细胞表达Flk-1 mRNA和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苏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感染率及HIV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2008-2009年间,通过场所招募、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同伴转介等方法,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检测其HI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纳入MSM研究对象717人,研究对象的年龄中位数为26岁,69.7%未婚。58人检测为HIV抗体阳性,HIV感染率为8.1%;105人检测为梅毒阳性,梅毒感染率为14.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HIV感染风险是大专以下者的0.40倍(OR=0.40,95%CI:0.19~0.87);来自本省其他地区的MSM感染HIV风险是本市MSM的2.70倍(OR=2.70,95%CI:1.19~6.12);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做过0者,感染风险是未做过0者的2.85倍(OR=2.85,95%CI:1.27~6.38);最近6个月内有≥2个同性性伴者的感染风险是只有1个同性性伴者的3.48倍(OR=3.48,95%CI: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