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1篇
  免费   3209篇
  国内免费   1729篇
耳鼻咽喉   323篇
儿科学   477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1668篇
口腔科学   476篇
临床医学   3437篇
内科学   2589篇
皮肤病学   328篇
神经病学   580篇
特种医学   1232篇
外科学   2686篇
综合类   8054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3388篇
眼科学   339篇
药学   3206篇
  39篇
中国医学   2778篇
肿瘤学   1269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480篇
  2023年   486篇
  2022年   992篇
  2021年   1210篇
  2020年   1096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571篇
  2017年   840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1395篇
  2013年   1818篇
  2012年   2566篇
  2011年   2728篇
  2010年   2423篇
  2009年   2217篇
  2008年   2217篇
  2007年   2195篇
  2006年   1853篇
  2005年   1536篇
  2004年   1086篇
  2003年   873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制备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并考察制剂的纤毛毒性和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考察盐酸纳洛酮在不同pH溶液中的稳定性,不同吸收促进剂对盐酸纳洛酮的促渗透效果,筛选出适宜的处方;以离体蟾蜍上颚黏膜表面纤毛的相对运动百分率评价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的纤毛毒性;考察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结果盐酸纳洛酮溶液在pH3.5~5.5范围内稳定,0.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促渗透效果最好;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的纤毛毒性小且可恢复;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起效快,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与肌肉注射相当.结论 本文制备的鼻腔喷雾剂体外性质稳定可控,纤毛毒性小,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PD病人(PD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组)各50例,PD病人根据运动障碍症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和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为主型(PIGD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Hoehn-Yahr(H-Y)分级评定为早期(H-Y<3级)及中晚期(H-Y≥3级).分别测定各组血清U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结果:PD组血清UA水平低于HC组(P<0.01);PIGD组血清UA水平较TD组明显降低(P<0.05);中晚期PD病人血清UA水平低于早期(P<0.01).各组血清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PD不同运动亚型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成为预测PD发病风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运动分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3.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对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2005年6月至2015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患者术前一周内的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及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的术前PLR、d-NLR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值组(PLR>153.075、d-NLR>1.245)和低值组(PLR≤153.075、d-NLR≤1.245)。观察比较高、低PLR、d-NLR组的一般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探讨影响未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GIST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无论GIST患者术后是否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与低PLR组、低d-NLR组相比,高PLR组、高d-NLR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更短(P 均HR ):4.295,95%可信区间(CI ):1.772~10.413;P =0.001〕、非胃部位(HR :2.247,95%CI :1.200~4.209;P =0.011)、核分裂象数>5/50 HPF(HR :4.678,95%CI :2.364~9.257;P HR :2.549,95%CI :1.159~5.606;P =0.020)是GIST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NIH高危患者中,高PLR或高d-NLR组(B组)患者较低PLR和低d-NLR组(A组)患者RFS更短(P =0.006)。结论 术前d-NLR的高低是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LR、d-NLR可作为评估GIST术后RFS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望在临床上预测GIST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经乙肝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自体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从转HBV基因小鼠体内提取DCs,体外诱导为成熟D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为特异性IECs,将其经阴茎背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实验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组、IEC组,观察6个时间点:0 h、2、4、6、8周和12周;通过生化检测肝功能,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因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内的HBsAg 和HBcAg,评估IECs对小鼠体内HBV复制的影响。结果:IEC组小鼠于6、8周和12周时,肝功能明显改善,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HBsAg和HBcAg明显减少,且均优于NS组(P﹤0.05)。结论:特异性IECs可修复转HBV基因小鼠肝脏功能、抑制HBV复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作用。  相似文献   
95.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温热刺激作为艾灸起效的基础,能够调节穴位局部到脏腑器官乃至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效利用艾灸温热刺激的研究能够积极推动艾灸临床应用,为艾灸疗效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96.
艾灸是临床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一直以来有关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的安全性备受关注,但由于相关研究采用的方法学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差异比较大。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对艾烟成分、动物毒理性实验,体外毒理实验、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法及结果的总结,梳理了目前艾烟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法,为后续艾烟安全性评价实验者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失笑散颗粒对大鼠的毒性。方法:取体质量为140~160 g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组、B组、C组。正常喂养3 d,给药前禁食10 h,A组给药剂量为65.00 g·kg-1,B组剂量为45.50 g·kg-1,C组剂量为31.85 g·kg-1。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包括行为活动、皮毛、分泌物、排泄物、中毒及死亡情况。另取体质量为140~160 g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称质量并记录,给药前禁食10 h,实验组给予最大剂量失笑散颗粒,一次用量64 g·kg-1,每天给药3次,采取灌胃方式给药,此给药剂量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216.5倍。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灭菌纯水灌胃。给药2 h后自由饮水和进食,观察时间为2个月,记录观察期末两组大鼠的体质量、饮食及饮水量。观察期结束后,脱颈椎处死大鼠,解剖各组大鼠,肉眼观察其主要脏器是否有病变,并用电子天平测定心、肝、肾、胃、脾的湿质量,计算各脏器系数并记录。对比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大鼠的一般情况如下,运动情况:第1次给药后,大鼠无明显异常表现,第2次给药后,部分大鼠在2 min后出现整理毛发,自主活动减少,喜静卧不动,第3次给药后,大鼠活动状态同第2次给药后;排泄物及分泌物:第1次给药后2 h,个别大鼠大便较稀,第2次给药后1 h,个别大鼠大便较稀,第3次给药后大鼠状态同第2次给药后,大鼠分泌物无异常,第2天稀便症状基本消失;无中毒及死亡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失笑散的半数致死量无法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药前后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无明显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前和给药后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的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笑散颗粒剂对实验动物的体质量、进食、饮水及动物脏器无明显不良反应,毒性较小,安全性高,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究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通过腹腔镜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40例(复杂组),并选取同期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40例(非复杂组).两组患者均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非复杂组治疗总有效率(95.0%)与复杂组(9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方面,复杂组患者均明显高于非复杂组患者(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杂组发生率(7.5%)与非复杂组发生率(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通过腹腔镜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均较显著,具有较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在手术时间、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方面,复杂性阑尾炎患者明显长于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5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患者术中行小剂量轻比重CSEA;对照组31例,患者术中行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及麻药用量.结果 实验组患侧麻醉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22.4±6.1)s,麻醉完善时间(7.3±1.4)min,麻药用量(5.6±1.0)mg,健侧Bromage 2~3级显著减少,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不仅起效迅速且麻药用量小﹑阻滞区域小,对降低老年麻醉手术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软骨细胞表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诱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抽取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考察细胞软骨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但并未促进成骨特异性的碱生磷酸酶合成和钙盐沉积。结论: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细胞表型,而不产生诱导成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