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71篇 |
免费 | 3209篇 |
国内免费 | 17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3篇 |
儿科学 | 477篇 |
妇产科学 | 134篇 |
基础医学 | 1668篇 |
口腔科学 | 476篇 |
临床医学 | 3437篇 |
内科学 | 2589篇 |
皮肤病学 | 328篇 |
神经病学 | 580篇 |
特种医学 | 1232篇 |
外科学 | 2686篇 |
综合类 | 8054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预防医学 | 3388篇 |
眼科学 | 339篇 |
药学 | 3206篇 |
39篇 | |
中国医学 | 2778篇 |
肿瘤学 | 12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480篇 |
2023年 | 486篇 |
2022年 | 992篇 |
2021年 | 1210篇 |
2020年 | 1096篇 |
2019年 | 587篇 |
2018年 | 571篇 |
2017年 | 840篇 |
2016年 | 597篇 |
2015年 | 1084篇 |
2014年 | 1395篇 |
2013年 | 1818篇 |
2012年 | 2566篇 |
2011年 | 2728篇 |
2010年 | 2423篇 |
2009年 | 2217篇 |
2008年 | 2217篇 |
2007年 | 2195篇 |
2006年 | 1853篇 |
2005年 | 1536篇 |
2004年 | 1086篇 |
2003年 | 873篇 |
2002年 | 707篇 |
2001年 | 639篇 |
2000年 | 416篇 |
1999年 | 17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成骨细胞的成骨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IGF-1对兔成骨细胞的成骨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兔成骨细胞,第2代成骨细胞分别在含0.1ng/ml,1ng/ml,10ng/ml,20ng/mlIGF-1的DMEM中培养,24,36h后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72,108h收集培养上清进行骨钙素放射免疫法(RI)测定。结果:IGF-1与成骨细胞培养24,36h,经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GF-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IGF-1浓度为0.1、1、10ng/ml,各组之间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F-1与成骨细胞培养72.108h,经RI检测,不同浓度IGF-1对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1对成骨细胞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在0.1-10ng/ml范围,存在浓度依赖性,未发现IGF-1对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反应器的建立及体外转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由微载体培养的L-02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舱构成的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效能。方法 采用微载体培养高浓度L-02人肝细胞,同时使用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和血泵等共同构成生物人工肝系统。在体外转流试验中观察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葡萄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浓度的变化以及实验对肝细胞的影响等。结果 L-02肝细胞能很好地粘附于cytodex 3微载体上形成微载体诱导的肝细胞聚集体;移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体外循环,4h后可见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和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27.1μmmol/L和1.75mmol/L;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为15.21mg/L;肝细胞仍有较高活力达75%。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生物反应器作为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核心组件具备一定的生物合成和解毒代谢功能,为进一步建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上颈椎手术的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介绍上颈椎手术中所遇到的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近年来所进行的110例上颈椎手术中所出现的4例早期并发症予以报告,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经口腔手术,术中大出血,经DSA检查发现为咽升动脉损伤,予以血管栓塞止血。现已术后34个月,可扶拐行走,但由于多次出血,出现脑缺血后遗症,夜间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行后路枕颈融合术,术中行C2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一侧螺钉进入椎动脉孔,损伤椎动脉,即时以螺钉拧入,未见再出血,现术后半年,情况稳定;1例齿状突骨折,行颈前路直接中空螺钉固定时,自螺钉孔中出现脑脊液漏,术中骨蜡封堵螺钉孔,术后未见脑脊液漏;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行一期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出现脊髓不完全损伤,经对症处理,脊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年复查肌力恢复至Ⅳ级以上,感觉正常。110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结论减少术中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对解剖的熟练掌握,同时应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地了解。对于经口腔入路感染的预防,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妥善的术后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4.
地氟醚和安氟醚在不同氧流量下摄取过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地氟醚与安氟醚在不同氧流量下输送的动力学特性。方法 60例ASAⅡ-Ⅲ级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例,于0.5L/min、3L/min、6L/min氧流量下分别接受0.5MAC地氟醚(3%)或安氟醚(0.84%)麻醉。麻醉诱导后用Draeger麻醉机控制通气,用Datex气体监测仪连续监测挥发罐设定浓度(Fd)、吸入氧浓度及呼末二氧化碳浓度,气管插管口处呼气末麻醉药浓度(Fa)、吸入浓度(Fi),共32min。观察和比较两种药物Fa/Fi、Fa/Fd、Fi/Fd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安氟醚或地氟醚随着氧流量增高,Fa/Fi、Fa/Fd、Fi/Fd比值加大,出现差别的快慢与流量密切相关;同一氧流量下地氟醚Fa/Fi、Fa/Fd、Fi/Fd上升迅速,在观测的32min内均明显高于安氟醚,这种差别在低流量麻醉中(0.5L/min)表现得尤为突出。结论 与安氟醚相比,吸入麻醉中地氟醚的摄取较快,Fa/Fi,Fa/Fd和Fi/Fd增大较迅速,麻醉可控性强,尤其在低流量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5.
正常精子体外与活性氧作用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目的 :观察精子与活性氧 (ROS)作用后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选择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子作为正常精子模型 ,应用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ROS ;在有氧环境下ROS与精子模型孵育后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 结果 :正常精子模型与ROS作用后 ,精子膜及顶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 ,精子线粒体结构出现异常。 结论 :过多的ROS可致精子膜、顶体以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 ,损害精子功能。 相似文献
106.
中期因子转录物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定位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中期因子 (Midkine,MK)转录物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 noma ,HCC)中的定位情况与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 33例人HCC组织、10例良性肝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瘤旁肝组织进行了MKmRNA及蛋白的定位与表达研究。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原位杂交结果具有一致性 (χ2 =0 5 0 0 ,P >0 0 5 )。MK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MKmRNA及蛋白的阳性信号聚集于HCC细胞质。在HCC细胞外组织中亦有MK表达 ,尤以血管密集处明显。HCCMK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学类型、分级等临床病理学特点无相关性。结论HCC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MK增加 ,并可能与促进HCC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采用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旨在早期发现青少年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并为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71例行甲状腺FNAC年龄低于23岁临床上有甲状腺肿大病例的涂片,采用HE染色和快速染色法相结合,并根据炎症程度依次分成4型。同时与甲状腺B超检查,实验室甲状腺功能状态检查和自身抗体测定相比较。结果:B超显示: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12例,炎症改变53例,腺瘤结节样改变5例,腺体正常1例;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FT3、FT4高于正常22例,低于正常9例,正常范围40例。自身抗体抗甲状腺球旦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70例高于正常,1例正常;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37例高于正常。FNAC示甲亢的病例14例,桥本氏病Ⅰ型35例,Ⅱ型13例,Ⅲ型3例,Ⅳ型桥本氏甲亢6例。结论:甲状腺FNAC由于安全、简便、快速及准确,有利于早期诊断青少年AITD,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8.
冷冻保存同种带瓣管道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保存对带瓣管道的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40份同种主、肺动脉管道 ,经修剪、抗生素液处理 ,液氮冷冻保存 4~ 12个月后取出 ,留取主、肺动脉壁片、二尖瓣作细胞培养、光镜和电镜检查 ,并取新鲜主、肺动脉壁片、二尖瓣 4份作对照。结果 冷冻保存 4~ 7个月的管道 ,于 4周后成纤维细胞长满视野 ,细胞收获数为 :二尖瓣 (67.64± 2 5 .60 )万~ (74.5 8±12 .3 4)万 ,主肺动脉壁片 (3 2 .45± 4.75 )万~ (3 8.67± 18.3 2 )万 ,冷冻 1年的管道极少量细胞生长 ,为 (3 0 .61± 17.3 3 )万和 (15 .64± 8.73 )万。保存 4~ 7个月组和新鲜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保存 12组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病理改变见内皮细胞层消失 ,电镜下见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形态正常 ,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 液氮冷冻保存 7月内 ,带瓣管道仍具有较强的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处理及其疗效。[方法]1999~2009年5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手术中出现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23例,为术中减压损伤硬膜、骨折块刺破硬膜或骨折移位致硬膜严重撕裂伤所致。硬膜缺损面积(0.6~3.0)cm×(0.8~2.5)cm。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医用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处理。术后取低枕平卧位,常规应用甲强龙、甘露醇及抗生素4~6 d。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结果]经术中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和术后辅助处理后,21例治愈,切口Ⅰ期愈合;另2例术后存在脑脊液漏者,分别在术后8、15 d治愈。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效果良好。[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术中发生CSFL者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医用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0.
背景 研究表明脊髓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各种病理性疼痛模型中活化,并且活化的胶质细胞在各种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脊髓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调节中的作用.内容 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参与病理性疼痛调节的生理基础,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及其检测,脊髓胶质细胞活化与病理性疼痛和脊髓胶质细胞参与病理性疼痛的调节机制等几方面就与此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趋向 胶质细胞将继续引起疼痛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它为临床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