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80篇
  免费   17868篇
  国内免费   11794篇
耳鼻咽喉   1729篇
儿科学   1914篇
妇产科学   2447篇
基础医学   22063篇
口腔科学   3306篇
临床医学   23823篇
内科学   25992篇
皮肤病学   2248篇
神经病学   9545篇
特种医学   66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6篇
外科学   18684篇
综合类   30392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一般理论   22篇
预防医学   12014篇
眼科学   4744篇
药学   19923篇
  195篇
中国医学   11198篇
肿瘤学   15455篇
  2024年   518篇
  2023年   2746篇
  2022年   5525篇
  2021年   9854篇
  2020年   7466篇
  2019年   6400篇
  2018年   6747篇
  2017年   6191篇
  2016年   5762篇
  2015年   8883篇
  2014年   10807篇
  2013年   9984篇
  2012年   14536篇
  2011年   15715篇
  2010年   10008篇
  2009年   7713篇
  2008年   10256篇
  2007年   9723篇
  2006年   9336篇
  2005年   9017篇
  2004年   5811篇
  2003年   5279篇
  2002年   4382篇
  2001年   3687篇
  2000年   3877篇
  1999年   3946篇
  1998年   2336篇
  1997年   2391篇
  1996年   1815篇
  1995年   1767篇
  1994年   1539篇
  1993年   920篇
  1992年   1287篇
  1991年   1123篇
  1990年   897篇
  1989年   844篇
  1988年   766篇
  1987年   608篇
  1986年   456篇
  1985年   397篇
  1984年   190篇
  1983年   162篇
  1982年   93篇
  1981年   123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108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51篇
  1976年   42篇
  1974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胃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与胃癌肝转移间的相关性。方法:晚期胃癌标本59例,其中11例同时有取自左肝外叶的肝转移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上述组织石蜡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9例胃癌中,c-Met阳性率55.8%(33/59),HGF阳性率28.8%(17/59);在29例发生了同时或异时性肝转移的胃癌标本中,c-Met表达率为75.9%(22/29),HGF阳性率为37.9%(11/29),其中c-Met表达率在有和无肝转移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11例胃癌肝转移灶中,9例c-Met阳性表达率为81.8%,3例HGF阳性表达率为27.3%。结论:胃癌组织c-Met表达可能与胃癌肝转移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 探讨胶原凝胶包埋软骨细胞接种BCM支架的三维培养对软骨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胶原凝胶包埋的关节软骨细胞接种BCM支架并在体外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增殖情况,培养14d,行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成情况.结果 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生长和增殖良好,体外培养14d能形成较成熟的软骨组织.结论 胶原凝胶复合BCM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负载生长因子的载体.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在单一拉米夫定 (LMV)干预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发生 ,并分析其发生的易感因素。方法 随访 1999~ 2 0 0 3年接受肝移植并采用单一LMV防治HBV再感染的 6 3例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 ,术后定期进行乙肝标志物、肝功能及HBVDNA定量检测 ,调查HBV再感染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就术前诊断、病毒学资料及抗病毒治疗等分析其可能的易感因素。结果 在不同时期共出现HBV再感染 17例 ;各时间段HBV再感染率分别是 :6个月内9.5 % (6 / 6 3,其中 5例术后HBV标志物一直未阴转 ) ,6个月~ 1年 13.2 % (7/ 5 3) ,1~ 2年 2 7.8% (10 /36 ) ,2~ 3年 4 1.2 % (7/ 17) ,3年以上 6 0 .0 % (3/ 5 ) ;患者术前HBVDNA阳性及长期服用LMV与术后再感染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术前诊断、性别、年龄及血清HBsAg和HBeAg状态与HBV再感染则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单一LMV预防HBV再感染对大多数肝移植者仍有效 ,但随术后存活时间的延长HBV再感染率呈现上升 ;术前使HBVDNA阴转及建立针对LMV耐药性变异的监测对防治再感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5.
结外淋巴瘤:影像学共性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分析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外淋巴瘤病例,非霍奇金病54例,霍奇金病3例,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术前分别经常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 57例结外淋巴瘤中,消化道14例,骨骼9例,脑7例,肾5例,肺4例,脾4例,肾上腺4例,肝脏3例,肌肉3例,胰腺2例,睾丸1例,阴道1例.常规X线检查22例,术前诊断6例;CT检查39例,术前诊断17例;MRI检查19例,术前诊断12例.CT检查47个病灶中,41个病灶密度均匀,6个病灶有程度不等坏死.MRI检查26个病灶中,T1WI为低或等信号,25个病灶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为高信号;17个病灶信号均匀,9个病灶信号不均匀.动态CT和MR增强47例,除脑淋巴瘤为进行性显著持续强化外,其他部位淋巴瘤为进行性轻到中度延迟强化.结外淋巴瘤瘤内常可见脏器原有解剖结构,如血管、支气管、肾盂、肌间隙等残留.结论 结外淋巴瘤共性表现包括肿瘤密实,瘤内可见原有解剖结构残留,MR T2WI多为等或略高信号;一般轻度至中度延迟强化.掌握结外淋巴瘤的一些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薄层斜轴位扫描在判断子宫恶性肿瘤宫颈浸润范围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比较普通轴位、旁矢状位及薄层斜轴位T2WI 3种扫描方法对判断子宫恶性肿瘤宫颈浸润范围的准确性. 结果 普通轴位、旁矢状位和薄层斜轴位T2WI判断宫颈病变浸润范围的准确性分别为77.36%、60.38%和92.45%.普通轴位与旁矢状位相比(χ2=3.56,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薄层斜轴位与旁矢状位比较(χ2=15.13,P<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薄层斜轴位与普通轴位比较(χ2=4.71,P<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宫颈病变浸润程度和范围的准确评价,薄层斜轴位扫描是一种非常必要而且有用的方法,应在常规轴位扫描的基础上加扫薄层斜轴位,提高宫颈病变浸润程度和范围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CT灌注成像作为功能成像技术之一,将组织学功能与解剖学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血管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中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此技术可用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监测等几个方面,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T灌注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98.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最大径≤2cm)的实时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5个≤2cm肝脏局灶性病变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和不能确定,最终诊断经病理学、同期其他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并随访10~30个月。结果:恶性肿瘤65个病灶,良性病灶140个。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0%、90.5%及88.5%,常规超声分别为40.0%、47.6%及42.6%。病灶动脉期高增强及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低增强为诊断恶性的重要指标。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肝脏微小(≤2cm)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CT定位及多靶点组合治疗强迫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多靶点组合对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CT定位和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强迫症例.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焦虑量表对照评估.结果 42例强迫症中显效 25 例,进步 12 例.结论 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多靶点组合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龙血竭散在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选用50例肛瘘手术病人,分为治疗组(用龙血竭散)和对照组(用雷夫奴尔纱条)各25例,分别观察术后创面换药疼痛和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龙血竭散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无瘢痕过度生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