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378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科学   428篇
综合类   831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11篇
中国医学   417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目的:建立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临床腹泻样本。方法:使用Taqman探针技术,建立轮状病毒VP6特异的荧光定量RT-PCR体系。与WHO推荐的轮状病毒检测方法ELISA平行检测,对该体系的检测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等参数进行评价。并将该体系用于临床腹泻样本。结果:该荧光定量RT-PCR体系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线性范围宽,最低可检出1TCID50/ml。对113份临床腹泻样本的平行检测结果显示,该荧光定量RT-PCR体系与ELIS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5),可同样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论:成功建立了轮状病毒荧光定量RT-PCR体系,该体系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三种前置胎盘类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方法将10年间的159例前置胎盘按类型分为边缘性(80例)、部分性(32例)、完全性(47例)三组,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98%,其中边缘性0.99%,部分性0.4%,完全性0.58%。高龄、多产、流产、剖宫产均为发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三组前置胎盘患者产前出血、输血、诊断孕周、分娩孕周、阴道分娩、早产、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切除子宫、急诊剖宫产、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体重、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比较,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新生儿体重平均只有2470.2g。结论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妊娠结局与其类型有关,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临床症状较重,母儿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北京大学医学部对1980届~1998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整体调查.其中,全方位、多视角地收集了毕业研究生工作、成果、生活以及对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评价等综合信息.本文在整体调查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反映了医学部毕业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特别是毕业研究生通过工作实践所反映出的优势与不足,对高等院校医学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和培养给予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4.
白细胞介素12基因修饰的Lewis肺癌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Lewis肺癌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用含IL-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在体外以不同感染系数感染Lewis肺癌细胞,并分别接种于C57BL/6小鼠皮下,观察其致瘤性的变化;并用Lewis肺癌细胞及B16黑色素瘤细胞再 次攻击免疫后的C57BL/6小鼠,观察肿瘤发生情况。 结果:以各种感染系数AdCMVIL-12制备的瘤苗,接种于小鼠皮下后,无肿瘤生长,完全消除了Lewis肺癌细胞的致瘤性;瘤苗注射6 d后,用Lewis肺癌细胞再次攻击,仍无肿瘤生长,抑瘤率达100%;用B16黑色素瘤细胞攻击,10~12 d均有肿瘤生长,说明此瘤苗具有肿瘤特异性。结论:AdCMVIL-12能消除Lewis肺癌细胞的致瘤性,并能诱导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肿 瘤的复发及转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是否参与DIC的发病过程。方法以红细胞体外溶血后所获得的磷脂代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中的脑磷脂,以正常人的混合血浆为基质血浆,测定凝血时间。结果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DIC患者治疗前的红细胞膜磷脂APTT明显较正常人延长,经针对病因和抗凝治疗后,DIC患者的APTT可恢复至接近正常。结论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可能参与DIC发病过程中高凝状态的形成,以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测定APTT简便易行,可作为DIC治疗过程中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6例伴发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晚期肿瘤患者,经细管闭式引流放胸、腹水后,给予紫杉醇脂质体90 mg、香菇多糖4 mg稀释后胸腹腔注入,3~7 d后重复,间歇3周为一疗程;如胸、腹腔积液仍未控制甚至增加,则进行第二疗程治疗,用药及用法同第一疗程.结果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总有效率为73%,其中胸腔积液有效率为80%,腹腔积液有效率为68.8%,患者体质状况,经Karnofsky评分提高≥10分者达80.8%,而且局部及全身毒副作用轻.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香菇多糖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轻,患者耐受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反应温度、醇糖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因素对玉米淀粉与丙三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合适的工艺条件下,6.6kPa、120℃、90rain、n(催化剂):n(糖元):n(醇)-0.03:1:3.6,淀粉转化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08.
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尾状叶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式及其影响。方法 自1995年至2003年,对39例尾状叶原发性肝癌进行了手术切除,其中单独尾状叶切除19例,联合切除20例。并对两组病例中可能影响术后肝功能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 39例患者均被成功切除肿瘤,1例于术后30d因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并发胸腔积液,4例并发腹水,1例并发胆漏,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术后30例获得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50%、39%。结论 尾状叶切除是治疗原发于尾状叶肝癌的有效手段,若肿瘤原发于肝尾状叶而又无其他肝叶侵犯时,单独尾状叶切除该是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76例胃底贲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全胃切除81例(LATG组),开腹全胃切除95例(OTG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LATG组和OTG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84)ml和(339±245)ml,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3例和19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9±1.1)d和(5.0±1.6)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5)d和(15±5)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x2=6.82,t=4.57,2.83,P<0.05).LATG组和OTG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8±12)枚和(29±11)枚,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05);按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分层分析,LATG组和OTG组患者T1、T2、T3期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1±8)、(25±7)、(29±11)枚和(29±12)、(31±9)、(28±11)枚,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1.90,0.65,P>0.05).LATG组和OTG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1%(9/81)、0和19%(18/95)、1%(1/9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7,1.18,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入院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5例、静止性胆囊结石患者46例及胆囊息肉患者12例共11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用B超测量患者肝外胆管直径,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13例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的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5&#177;2)mm、(8&#177;2)mm及(6&#177;2)mm。其中5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的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5&#177;2)mm、(9&#177;2)mm及(6&#177;2)mm;46例静止性胆囊结石患者分别为(5&#177;2)mm、(8&#177;2)mm及(6&#177;2)mm;12例胆囊息肉患者分别为(5&#177;2)mm、(7&#177;2)mm及(5&#177;2)mm。不同疾病患者术后3个月肝外胆管直径均较术前增大,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肝外胆管直径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直径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术后3个月肝外胆管直径较术前相比明显增大,术后6个月,肝外胆管直径有明显的回缩,与手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