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9篇
  免费   1798篇
  国内免费   1451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232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2382篇
口腔科学   289篇
临床医学   2573篇
内科学   2754篇
皮肤病学   186篇
神经病学   1054篇
特种医学   6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999篇
综合类   366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526篇
眼科学   565篇
药学   2034篇
  31篇
中国医学   1169篇
肿瘤学   152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628篇
  2021年   1012篇
  2020年   754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575篇
  2015年   930篇
  2014年   1026篇
  2013年   982篇
  2012年   1487篇
  2011年   1615篇
  2010年   1068篇
  2009年   977篇
  2008年   1207篇
  2007年   1225篇
  2006年   1106篇
  2005年   1174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34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477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观察力竭运动前后大鼠脑中海马谷氨酸受体NR2A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运动性疲劳的可能联系。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n=10),力竭运动后即刻组(AE1,n=10),力竭运动后恢复0.5小时组(AE2,n=10),力竭运动后恢复3小时组(AE3,n=10)和力竭运动后恢复24小时组(AE4,n=10)。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测定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脑中海马谷氨酸受体NR2A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NR2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mRNA表达显著减少;恢复0.5小时后,蛋白含量略有下降,mRNA表达显著增加;恢复3小时后蛋白含量显著下降,mRNA表达继续增加;恢复24小时后蛋白含量恢复到安静时水平,mRNA表达则减少至恢复0.5小时后水平。结论:力竭运动后即刻及恢复过程中,大鼠脑中海马谷氨酸受体NR2A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变化趋势不同,提示基因表达对蛋白含量的调控可能具有延迟性。  相似文献   
83.
格尔木地区蠓类生态习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地区蠓类的活动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网捕法。结果:调 查发现蠓科4属28种,即吸血蠓2属22种,非吸血蠓2属6种;其中细蠓属14种,库蠓属8种,毛蠓属5种和铗 蠓属1种。观察阐述了当地蠓类的一日活动规律与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84.
过去,为了保证前段的血液供应,外直肌全麻痹的手术治疗要分2~3次完成,考虑到全麻痹的外直肌已无功能,我们提出在这种条件下可以不动含睫状前动脉的外直肌,只退后内直肌和将上,下直肌的外侧1/2移到外直肌的附着处,如此安排,可以一次手术完成治疗,这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我们治疗了7例8眼,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85.
树突棘,室旁核,催产素,脱水,免疫组化,大鼠下丘脑内催产素大细胞神经分泌细胞与水盐代谢的调节有关,并伴有细胞形态的改变如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细胞膜与细胞膜间接触的增加和多突触的形成等。本文用免疫组化法发现在脱水状态下室旁核的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上树突棘样结构有所增加。光镜观察并计算室旁核前大细胞亚核、内侧大细胞亚核及后大细胞亚核中含树突棘样结构的催产素神经元百分数变化,显示正常大鼠室旁核神经元树突棘样结构多位于树突干上,少数在胞体上。前大细胞亚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的细胞百分数为21.27%,内侧大细胞亚核为30.22%,后大细胞亚核为20.22%。轻度脱水大鼠室旁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前大细胞亚核:28.65%,P<0.05;内侧大细胞亚核:35.53%,P>0.05;后大细胞亚核:34.78%,P<0.01)。细胞上树突棘样结构数也增加,其体积略为增大。重度脱水大鼠室旁核中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增加较小,仅后大细胞亚核内有显著变化(27.13%,P<0.05)。不同程度脱水组之间无显著变化。结果说明脱水可引起神经元膜结构的改变。树突棘样结构数变化是否与新突触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6.
368例0~5岁婴幼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对小儿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干化学和免疫浓缩技术检测血液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临床诊断为佝偻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8例中BALP〈200U/L113例,占30.7%,(200~250)U/L120例,为32.6%,〉250U/L135例,为36.7%。3月~组与2岁~组BALP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2岁一组与4~5岁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月~组与4~5岁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佝偻病的92例,为36.1%,临界组与阳性组中诊断为佝偻病的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BALP检测方法简单,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应用Hannover国际分类法进行分类,观察到骨髓组织病理学中巨核细胞增多者临床症状较重,中位生存时间较短,认为该分类法对临床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比既往应用的Bartl及Frisch分类法优越。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抗菌效应。了解左氧沙星单用及与磷霉素联用的杀菌曲线特点。方法:选取3株MSSAATCC29213、临床分离菌SA99、SARN450(实验室菌株)和1株临床分离的MRS-AB6177,采用菌落计数法对不同浓度的左氧沙星或磷霉素单用及两药联合对3株MSSA和1株MRSA进行体外杀菌实验。结果:左氧沙星的杀菌曲线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磷霉素的杀菌曲线表现出非浓度依赖性。两药1/4MIC浓度单用时虽然均无法抑制MSSA的生长,而两药亚抑菌浓度联合使用后即表现出协同效应和杀菌效应。两药4MIC、8MIC联合时对MRSA表现出杀菌效应。结论:亚抑菌浓度的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合对MSSA即可出现协同杀菌效应。左氧沙星联合磷霉素对MRSA也表现出显著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32例经CT扫描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膨出型29例,游离型2例,以及突出型1例,均经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术后均经随访0.5~11.0a。结果 术后1周~3个月,32例中的24例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减轻,随访5~11a观察表明,症状完全消失和明显减轻者分别见于23例和6例,总有效率90.6%,预后极好和较好者均见于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论 游离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不理想,因此,术前认真选择适应证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18例健康人血清Epo,同时检测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结果 恶性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Epo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其血红蛋白值则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慢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的Epo也比正常人高(P分别为<0.002及<0.05),但其血红蛋白值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病人血清Epo水平均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负相关。结论 恶性血液病血清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负相关。除贫血、缺氧,导致体内Epo活性反馈,使患者Epo水平增高外,可能还和红系祖细胞利用Epo减少有关。rhEpo对Epo基础值不太高的某些恶性血液病伴发的贫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