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08篇
  免费   4173篇
  国内免费   2230篇
耳鼻咽喉   362篇
儿科学   755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2694篇
口腔科学   789篇
临床医学   4866篇
内科学   3410篇
皮肤病学   501篇
神经病学   727篇
特种医学   16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561篇
综合类   11259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4731篇
眼科学   508篇
药学   4759篇
  75篇
中国医学   4437篇
肿瘤学   1785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1222篇
  2021年   1624篇
  2020年   1487篇
  2019年   741篇
  2018年   871篇
  2017年   1182篇
  2016年   938篇
  2015年   1598篇
  2014年   2050篇
  2013年   2411篇
  2012年   3646篇
  2011年   3743篇
  2010年   3521篇
  2009年   3091篇
  2008年   3359篇
  2007年   3123篇
  2006年   2832篇
  2005年   2223篇
  2004年   1634篇
  2003年   1350篇
  2002年   1110篇
  2001年   995篇
  2000年   793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不同蛋白饮食含量对腹膜透析(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7例PD患者随机分为低蛋白组、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实际完成56例,其中低蛋白组17例、中蛋白组20例、高蛋白组19例。各组患者均实施饮食干预,低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8g/(kg·d),中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8~0.12g/(kg·d),高蛋白组的蛋白质摄入量0.12g/(kg·d)。连续随访6个月,采用KDQOL-SFTM1.3量表作为调查工具进行随访前后的生活质量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各维度评分相比较,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在SF-36评分及其所属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维度,以及KDTA评分及其所属的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工作状况、睡眠、社会支持、医护人员鼓励、患者满意度、总体健康评估,及量表总评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的SF-36评分及其所属的生理健康维度,以及KDTA评分及其所属的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工作状况、睡眠、医护人员鼓励、总体健康评估,及量表总评分方面均较低蛋白组有显著改善(P0.05);而中蛋白组除在肾病给生活带来负担维度的改善作用不如高蛋白组外,其余各维度的改善程度与高蛋白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D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0.12g/(kg·d)即可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其获益程度与高于0.12g/(kg·d)蛋白摄入量的患者一致。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儿童泪囊炎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泪囊炎患儿泪囊分泌物标本,常规方法培养、分离致病菌,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API鉴定条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致病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00株,革兰阳性菌502株,占62.75%,以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95株,占36.88%,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白色念珠菌3株,占0.37%。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对妥布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53.8%~91.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9.3%;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8.6%,对三代头孢类和妥布霉素较为敏感,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泪囊炎患儿以大于1个月至1岁年龄段儿童为主。结论儿童泪囊炎好发于小年龄段婴幼儿,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76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53例(附睾头部吻合8例,体部吻合18例,尾部吻合5例,双侧附睾头、体尾混合吻合22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14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含交叉吻合)9例,术后随访复通率,精液常规及孕育情况共2~16个月。结果: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及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术(含交叉吻合)的成功率分别为62.26%(33/53),35.71%(5/14)和77.78%(7/9);精子浓度分别为(27.9±5.74)×106/ml、(11.8±8.33)×106/ml和(19.9±7.53)×106/ml;精子总数分别为(65.6±13.71)×106、(28.0±15.86)×106和(69.2±28.59)×106;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为(22.3±3.18)%、(11.0±9.77)%和(15.8±5.05)%。依据吻合部位的不同,双侧输精管-附睾头部、体部、尾部吻合及附睾头、体尾混合吻合的成功率分别为62.5%、72.22%、60%和54.55%。所有患者中,术后有8例使配偶怀孕(8/76,10.5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输精管及附睾管梗阻。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中,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含交叉吻合)效果最好,其次为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而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效果较差。双侧输精管-附睾头、体部吻合与双侧输精管-附睾头、尾部吻合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l( Glucagon-like peptide-I,GLP-l)对Goto-Kakizaki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并讨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贴壁法取8周龄GK鼠BMSCs,逆转录PCR法验证BMSCs表达GLP-1受体,MTT法筛选GLP-1对GK鼠BMSCs的最佳刺激浓度,选取该浓度干预GK鼠BMSCs,观察其成骨分化相关指标:第7 d、14 d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第14d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LP、RUNX2、OCN、Smad1、β-catenin、OPG和 RANKL的表达。结果 1. GK鼠BMSCs中存在GLP-1受体;2. 20 nmol/L的GLP-1对细胞刺激作用最佳;3.成骨诱导后ALP 活性升高。成骨诱导7 d,诱导组和GLP-1干预组的ALP活性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 05);成骨诱导14 d,诱导组和 GLP-1干预组的ALP活性进一步升高(与自身7d时相比,P <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 <0. 05); GLP-1干预组ALP活性在第 7d时稍高于诱导组(P >0. 05),第14d时明显高于诱导组(P <0. 05) ;4.与正常成骨诱导组相比,GLP-1干预组ALP和RUNX 2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 <0.5),OCN的表达量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GLP-1干预组表达Smad1减少(P > 0. 05),β-catenin 明显增多(P <0.05)。GLP-1干预组表达 OPG增加(P >0.05),RANKL 减少(P <0. 05),OPG/RANKL 升高(P <0.05)。结论 1. GK鼠BMSCs上存在GLP-1受体;2. GLP-1可促进GK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调节Wnt通路部分基因的表达及OPG/RANK/RANKL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95.
利用DXA(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双能X线吸收法)测得的单位面积骨密度值(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的同时通常存在骨微结构的退化,表现为骨小梁数量减少、间距增加以及骨小梁间连接性下降,而BMD仅能显示骨量的变化,不能提供关于骨结构的信息。因此,仅靠BMD来诊断或排除骨质疏松是不全面的。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是一种可由DXA图像获得的反映图像上灰阶变化的结构参数,能有效评估骨的微结构、描述骨的质量。本文将从TBS的检测方法、与其他检测骨折风险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TBS的有效性和不足等方面来介绍TBS在监测及诊断骨质疏松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药物。SLE的骨损害包括骨量减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无菌性骨坏死和骨折,随着SLE生存期的延长,心血管并发症和OP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的主要因素,同时OP对于心血管的发病也有促进作用,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并发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关于SLE的骨质疏松也存在不少争议,主要集中在OP的发病率和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关系两个方面。就OP发病率来讲,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SLE的骨质疏松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炎性因素、免疫介导的因素、固有因素、代谢因素、药物因素和疾病本身的因素。SLE相关的骨质疏松的治疗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也非常重要,对诊断骨质疏松的SLE患者应及时给予双膦酸盐治疗。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已成为公认的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选择性卵巢动脉栓塞术(OAE)在技术上安全有效,UAE联合OAE治疗与单纯UAE治疗比较,在绝经的发病率、绝经样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无差异.但目前还需进一步明确OAE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血清标志物及卵巢血管的影响.本文对卵巢动脉的解剖、血管造影及栓塞技术、OAE后卵巢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列腺癌检出率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关系。方法对134例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5区13针系统穿刺活检。根据PSA水平分为PSA≤4ng/ml组(7例)、4ng/mlPSA15ng/ml组(48例)及PSA≥15ng/ml组(79例)。测量并计算前列腺体积(PV)及PSAD,分析前列腺癌检出率及不同PSA、PSAD水平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V及PSAD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总检出率为50.75%(68/134),前列腺患者共68例(前列腺癌组),非前列腺癌患者共66例(非前列腺啊组)。PSA≤4ng/ml、4ng/mlPSA≤15ng/ml及PSA15ng/ml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4.29%(1/7)、20.83%(10/48)及72.15%(5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4ng/ml时前列腺癌检出率随着PSA值的增高而上升。134例患者PSAD值为(1.09±1.72)ng/(ml·cm3),以PSAD≥0.19ng/(ml·cm3)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59%(65/68),特异度为51.52%(34/66),阳性预测值67.01%(65/97),阴性预测值为32.99%(32/97)。4ng/mlPSA≤15ng/ml组中,以PSAD≥0.19ng/(ml.cm3)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0.00%(8/10),特异度为71.05%(27/38),阳性预测值为42.11%(8/19),阴性预测值为57.89%(11/19)。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值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组(P均0.05),PV小于非前列腺癌组(P0.05)。4ng/mlPSA≤15ng/ml组中,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及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患者PSAD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P0.05)。结论血清PSA及PSAD均与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有关,PSA15ng/ml应行穿刺活检,PSAD对4ng/mlPSA≤15ng/ml的患者是否应行穿刺活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斑块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斑块特征。结果 163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厚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hCFA)患者分别为37、50例。TCFA、ThCFA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过50%的临界病变血管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ThCFA患者平均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高于TCFA患者;ThCFA及TCFA患者斑块成分以纤维组织最多,其次为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核心成分,高密度钙化面积最低。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者占18.92%(7/37),显著高于ThCFA患者。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临界病变ThCFA患者斑块负荷更重,管腔面积更大。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中心就诊的180例327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202例次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61.77%.革兰阳性球菌154例次,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3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60.89%;革兰阴性杆菌38例次,其中大肠埃希菌11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5.45%;真菌10例次,其中假丝酵母菌7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3.4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3.25%,其次为莫西沙星,为5.19%,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2.99%、35.71%、45.45%,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4.42%.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0.53%,其次为头孢他啶,为23.68%,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匹美、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6.32%、28.21%、36.8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达50.00%.重复感染54例,共114例次,72例次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1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3例次,占87.50%,革兰阴性杆菌9例次,占12.50%,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 本中心CAPD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接触污染是导致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