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38篇
  免费   8191篇
  国内免费   6048篇
耳鼻咽喉   602篇
儿科学   935篇
妇产科学   605篇
基础医学   8084篇
口腔科学   1391篇
临床医学   10083篇
内科学   10282篇
皮肤病学   654篇
神经病学   3853篇
特种医学   33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8503篇
综合类   17617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6613篇
眼科学   1616篇
药学   9280篇
  90篇
中国医学   5750篇
肿瘤学   6127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1064篇
  2022年   2487篇
  2021年   3775篇
  2020年   3084篇
  2019年   2325篇
  2018年   2528篇
  2017年   2541篇
  2016年   2241篇
  2015年   3768篇
  2014年   4683篇
  2013年   4826篇
  2012年   7085篇
  2011年   7801篇
  2010年   5669篇
  2009年   4738篇
  2008年   5241篇
  2007年   5103篇
  2006年   4820篇
  2005年   4308篇
  2004年   2976篇
  2003年   2621篇
  2002年   2263篇
  2001年   1746篇
  2000年   1570篇
  1999年   1184篇
  1998年   776篇
  1997年   748篇
  1996年   585篇
  1995年   524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门静脉淤血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检测家兔肝脏原位冷灌注30 min后淤血的门静脉中内毒素含量,观察清除门静脉淤血对血清内毒素、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门静脉阻断30 min后,每去除2.5 ml淤血可使血清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F=52.698,P<0.01),但去除7.5 ml后淤血中内毒素含量不再明显下降(F=1.243,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ALT、HA和肝组织匀浆中MDA,SOD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学变化.其中,去除门静脉淤血在5 ml与10 ml时效果最为明显,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5,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2.5 ml、15 ml时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75,P>0.05).结论 首批放出的5 ml门静脉淤血中内毒素含量极高,可能是引起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放掉门静脉淤血可以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癌的效果。方法:对25例胸腰椎椎体转移癌患者的37个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术后按疼痛缓解程度6级评定法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脊髓压迫和肺栓塞等并发症。24例患者术后2~72h内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1例多发脊柱严重破坏者术后疼痛无缓解,术后1周疼痛缓解优良率为72.0%。术后随访3~27个月,平均7个月,根据SF-36评分,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3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349分。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癌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关系。方法:70冽冠D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2冽和稳定型冠心病组38例,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P-选择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冠D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但两组冠脉病变Gemini评分无显著差别;而且冠脉病变Gemini评分与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血清P-选择素水平可能是冠脉病变严重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4.
目的:观察体外联合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对平滑肌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为研究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相互关系以及体外构建含此两种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在体外分别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常规传代培养。模拟组织工程皮肤的结构及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途径,按照不同比例(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1:1,1:2,1:3)建立以胶原凝胶为基质的成纤维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模型。应用荧光标记、组织学观察和MTT法对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和代谢进行研究。结果:联合培养模型法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相互影响模式。1:1组的成纤维细胞对联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1:3组的促增殖作用则不明显。结论:1:1联合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它们体外培养和扩增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对阐明这两种细胞组合作为真皮替代物种子细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5.
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结果所有患随访3~13个月,平均7.5个月。临床疗效评估:优7例,良3例,进步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LPHP具有固定可靠、减少软组织损伤、保护血运、利于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特点,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法40%乙醇胃饲Wistar大鼠。分组:①大鼠36只,随机分6组: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乙醇急性中毒剂量。②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乙醇组(E)、单纯缺血组(ISCH)、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C);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结果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结论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7.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CT表现和特点,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CT影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共16个病灶,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临床证实。同时抽取局限型甲状腺癌65例,就部分征象作对照分析。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局限性3例,弥漫性7例。CT表现分3型:①局限于甲状腺一侧叶的低密度病变,病变甲状腺肿大,峡部可受累,3例;②甲状腺两叶各有一低密度病变,呈不对称肿大,病灶之间有正常甲状腺组织,6例共12个病灶;③甲状腺两叶及岬部均匀肿大,略不对称,1例。CT平扫病变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后呈轻到中度均匀强化(15/16),腺内更低密度结节少见(1/16)。病变处甲状腺边缘模糊(16/16),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界限不清(15/16),而局限型甲状腺癌病灶与正常甲状腺腺组织分界清楚(62/65),两者极不一样(P<0.01)。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CT表现有一定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8.
急性脑梗死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金焕  田丽  韩青松 《护理研究》2005,19(24):2169-2170
综述了急性脑梗死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与护理,详细介绍了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溶栓时机、适应证、介入治疗方法及护理.  相似文献   
149.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渗断和治疗方法,为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207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结果(1)在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溢液;(2)通过美蓝法或平针头指示法行区段切除术,安全准确。结论(1)乳头溢液特别足血性溢液应手术治疗.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鼋要的临床意义。(2)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不沧年龄大小、溢液性质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