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5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352篇
内科学   273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科学   203篇
综合类   767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55篇
  1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潘涛  王建华  丁桂春  丰丽英  简文豪 《职业与健康》2012,28(8):1009-1010,10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室参数测量在疾病诊断和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床旁超声诊断仪对出生后3 d内的新生儿颅脑进行常规检查,主要行冠状及矢状面扫描,对扫查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各项测定值在性别上的差异均不显著;新生儿侧脑室大小与头围呈正相关(r=0.310 0,P0.05),与新生儿体重及身长无相关性。结论床旁颅脑超声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通过对新生儿脑室参数的测量来评估脑损伤类型和程度、评估脑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双相抑郁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IL-1、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3.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医疗保险和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首先综述了关于医疗保险和健康状况关系的三种观点;其次依据研究的数据来源,将国外文献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综述;最后,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1)大多数基于观察数据的研究只能证明医疗保险与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要建立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找到克服医疗保险内生性的方法。(2)不同研究的结论不同,但这些结论并不必然矛盾,其原因在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存在差异。(3)研究结论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医疗保险对不同人群健康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急性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KD冠脉损害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的KD患儿35例为病例组,依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脉损害组(CAL)9例和非冠脉损害组( NCAL)26例;选取正常查体儿童2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急性期血清25-( OH) D3值;同期检测CAL组及NCAL组T淋巴细胞亚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L组血清25-( OH) D3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681,P=0.001)。 CAL组CD4/CD8明显高于NCAL组,经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2.032,P=0.050)。结论25-(OH) D3参与KD冠脉损害的发生,可能与其影响T细胞亚群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 XJ)是否通过诱导人胃癌细胞AGS凋亡产生抗肿瘤的作用。方法选择0.01~1 000 mg·L-1浓度范围内的cecropin XJ与人胃癌细胞AGS和人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共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cecropin XJ对AGS细胞和GES-1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pase-3以及细胞色素C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Cecropin XJ在体外能明显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P<0.05),并具有浓度依赖性,IC50值为61.19 mg·L-1,但对GES-1细胞无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经cecropin XJ处理24 h后,AGS细胞核固缩,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特征,同时细胞内活性氧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ecropin XJ能够引起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并活化caspase-3。Cecropin XJ促进caspase-3活性呈剂量依赖,经caspase-3和caspase-9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后可降低cecropin XJ介导的AGS细胞死亡率。结论 Cecropin XJ可通过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和活化caspase-3诱导AGS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优化门诊药房药品仓储摆放设置,缩短药品调剂时间。方法:调取我院信息系统某日门诊处方数据,按EIQ(即订单、品项、数据)-ABC分类管理方法对药品分级;依据订货数量(IQ)-ABC和订货次数(IK)-ABC的分类结果按药品的重要程度和配药频次大小分别定出Aa、Bb、Cc类药品,由此设置各类药品存储位置;比较分级前后某一周患者的平均取药时间以评价分级后成效。结果:将配发数量和频次都较高的Aa类药品设置在快速配药区、根据本院专科用药特点优化Bb类药品货位后,取药时间短于3 min的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百分比较分级之前明显提高(61.52%vs.20.29%);取药时间长于10 min的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百分比则明显下降(11.51%vs.30.91%);患者在取药高峰期等候时间明显缩短(4.45 min vs.9.55 min)。结论:基于EIQ-ABC分类管理设置的药品快速配药区提高了门诊药房配药效率,缩短了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济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四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司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bid,14 d"成本-效果比最低,优于其他方案。四组治疗方案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铋剂四联疗法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其中"艾司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bid,14 d"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性。  相似文献   
49.
张磊  陈娜  王颖  翦凡  张在强  潘华 《武警医学》2021,32(12):1030-1032
 目的 探讨髂腰肌肌电图在诊断多发性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01至2019-02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的28例患者(多发性肌炎组)的临床资料,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名(对照组),就其髂腰肌、股四头肌、三角肌肌电图自发电位和小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 MUAP)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髂腰肌未检测出自发电位,多发性肌炎组髂腰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57.14%(16/2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另外其MUAP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424.20±82.41)μV vs. (593.93±65.49 )μV,P<0.001],MUAP时限也显著短于对照组[(9.73±2.05)vs. (11.26±0.42) ms,P<0.01]。在肌肉病患者中,股四头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35.71%(10/28),三角肌自发电位阳性率为25.00%(7/28),三角肌自发电位显著低于髂腰肌(P<0.05)。结论 髂腰肌在多发性肌炎患者中有明显的肌源性损害的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更加敏感、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基于三维CT图像对髌骨下极骨折分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67例髌骨下极骨折的三维CT图像并分型。用Kappa系数评估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自身可信度。 结果 髌骨下极骨折分为无移位骨折(Ⅰ型)和移位骨折(Ⅱ型)两型。移位骨折可分为3个亚型:Ⅱa型,大块型骨折,包括髌骨下极1枚孤立性骨折块,或2枚较大的骨折块;Ⅱb型,粉碎性骨折,多枚较小的骨折块,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骨折块;Ⅱc型,袖套样撕脱骨折,沿髌骨下极整个弧面的呈内外方向的长弧形骨折,多为粉碎性的,骨折块非常薄。本研究中Ⅰ型8例,Ⅱa型11例,Ⅱb型42例,Ⅱc型6例。观察者之间的可信度平均K值为0.782(0.682 ~ 0.896),基本可信;观察者自身可信度平均K值为0.837(0.786 ~ 0.884),完全可信。 结论 本文髌骨下极骨折分型方法有较高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