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2篇
  免费   3001篇
  国内免费   2003篇
耳鼻咽喉   143篇
儿科学   456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1605篇
口腔科学   507篇
临床医学   3269篇
内科学   2480篇
皮肤病学   236篇
神经病学   740篇
特种医学   1128篇
外科学   2236篇
综合类   772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3310篇
眼科学   330篇
药学   3308篇
  35篇
中国医学   3562篇
肿瘤学   1054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929篇
  2021年   1151篇
  2020年   1073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759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1030篇
  2014年   1373篇
  2013年   1812篇
  2012年   2743篇
  2011年   2985篇
  2010年   2623篇
  2009年   2157篇
  2008年   2189篇
  2007年   2091篇
  2006年   1803篇
  2005年   1531篇
  2004年   951篇
  2003年   796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632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iN-OS-NO)系统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CFs,采用MTT比色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光光度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洛伐他汀对CFs增殖、NO含量、iNOS活性和i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洛伐他汀(1×10-8~1×10-5 mol/L)能剂量依赖性抑制醛固酮诱导CFs的增殖,升高CFs的NO含量、iNOS活性及增加iNOS mRNA的表达(P均<0.05),甲羟戊酸(1×10-3 mol/L)、法尼酯焦磷酸(5μmol/L)可完全逆转洛伐他汀的上调作用。洛伐他汀干预下醛固酮诱导CFs的NO生成量与iNOS活性、iNOS活性与iNOS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6、0.752,P均<0.01);CFs增殖数目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908,P<0.01)。结论洛伐他汀可上调醛固酮诱导CFs的iNOS-NO系统活性,抑制CFs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甲羟戊酸途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分析未破裂后交通动脉(PComA)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71例单发未破裂PCom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ONP组(n=31)和非ONP组(n=40)。根据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omA动脉瘤引起ONP的形态学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动脉瘤瘤颈宽度(P=0.046)、瘤顶指向(P=0.005)、有无子囊(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颈宽度≤3.8 mm(OR=5.437,P=0.008)、瘤顶指向后外下(OR=5.953,P=0.003)、有子囊(OR=5.356,P=0.014)是ON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动脉瘤瘤颈宽度≤3.8 mm、瘤顶指向后外下、存在子囊,可能是PComA动脉瘤引起ONP的形态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检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密度( BMD )及血清瘦素( LP )、碱性磷酸酶( ALP )、骨钙素(BGP)、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FT)对其肢体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NFT治疗。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两组入院第2天及治疗6个月后的BM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肢BMD、对照组健肢与患肢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FT能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代谢指标,增加偏瘫肢体BMD;NFT对防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质疏松有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红花-甘草配伍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及能荷(EC)水平的影响,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该配伍对寒凝血瘀证的影响。方法:采用冷水冰浴方法成功建立寒凝血瘀证S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红花组、甘草组、红花-甘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给药组灌胃相应的药物,剂量为20 g·kg-1,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纯净水,各组均连续灌胃15 d,检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3种腺苷酸的含量并计算能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ATP、ADP的含量及EC值均显著降低(P<0.01),AMP的含量降低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ATP、ADP的含量及EC值均显著升高,红花-甘草组改善上述指标的作用强于单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花和甘草均可改善寒凝血瘀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促进机体对能量物质的利用,红花-甘草配伍对改善寒凝血瘀证能量代谢显示出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超声应变力成像对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中心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 155个,术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伴纤维化组(n=125)、无纤维化组(n=30),并对 2组间应变率比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应变率比值在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是否伴有纤维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伴纤维化组应变率比值[3.14(1.143,7.050)]高于良性无纤维化组[1.41(1.020,2.345)](P<0.05)。经 ROC曲线分析,应变率比值>2.62,提示甲状腺良性结节可能存在纤维化,此时应变率比值的曲线下面积为 0.664(0.548,0.780),敏感度为 56.7%,特异度为 77.6%。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纤维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PCI后新型生物标记物对术中对比剂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治疗患者200例,根据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16例及正常组184例。于PCI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新型生物标记物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尿NGAL、尿肾脏损伤因子-1(Kim-1)变化情况,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项标志物诊断AKI的临床意义。结果①两组术前血浆NGAL、血CystatinC、尿NGAL及尿Kim-1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与术前相比,AKI组术后以上生物标记物水平均比术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PCI后AKI患者某些生物学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可以成为AKI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绦虫(cestode)物种数目较多,大约有1500多种,对人及动物危害严重的是绦虫的幼虫,可引起绦虫蚴病,其中猪囊虫病和包虫病是流行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将对绦虫种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应用和发展方向做一简要综述。目前鉴定一个绦虫物种主要依据其形态学、生活史等传统分类学方法并结合分子分类学方法来进行。传统形态学方法不能对那些形态学上相似、但在遗传学方面却不同的绦虫加以鉴定。线粒体和核基因序列在物种鉴定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绦虫分类学的研究热点,构成绦虫的核酸条形码,为绦虫隐藏种的发现和新物种的界定,以及为绦虫病的准确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措施的制定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既往对心室收缩功能研究较多,对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到心室的舒张功能及患者的预后.现就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flow phenomenon,CSFP)的相关性,分析CSFP的病理生理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慢血流患者75例,为CSFP组;另选取同期因心脏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65例,为正常组。测量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WC)等一般资料,并采集血液,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 CSFP组和正常组体质量指数[(27.65±2.90) kg/m2 vs (23.99±2.3) kg/m2,P<0.001]、WC[(94.25±11.65)cm vs (83.20±5.7)cm,P<0.001]、高血压病(66.7%vs 41.5%,P=0.003)、吸烟(38.7%vs 12.3%,P<0.001)、三酰甘油[(2.49±1.04)...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检索、评价并汇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证据,为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规范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临床顾问、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校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医脉通等网站、指南库,以及ACP Journal Club、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管理的证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2017年1月—2021年12月。循证团队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并提取、汇总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1篇。最佳证据包括首次穿刺时机、穿刺前评估及准备、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判定、穿刺并发症处理、穿刺针拔出后按压、穿刺辅助设备、穿刺人员资质及培训8个方面,共25条证据。结论 血液净化医护人员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境、证据的促进因素、阻碍因素及患者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提高动静脉血管通路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