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53篇 |
免费 | 2667篇 |
国内免费 | 17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8篇 |
儿科学 | 376篇 |
妇产科学 | 90篇 |
基础医学 | 1427篇 |
口腔科学 | 436篇 |
临床医学 | 2774篇 |
内科学 | 2232篇 |
皮肤病学 | 208篇 |
神经病学 | 683篇 |
特种医学 | 989篇 |
外科学 | 2026篇 |
综合类 | 6805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3004篇 |
眼科学 | 263篇 |
药学 | 2959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3201篇 |
肿瘤学 | 9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348篇 |
2022年 | 886篇 |
2021年 | 1099篇 |
2020年 | 1023篇 |
2019年 | 515篇 |
2018年 | 480篇 |
2017年 | 697篇 |
2016年 | 527篇 |
2015年 | 943篇 |
2014年 | 1209篇 |
2013年 | 1616篇 |
2012年 | 2391篇 |
2011年 | 2573篇 |
2010年 | 2257篇 |
2009年 | 1853篇 |
2008年 | 1862篇 |
2007年 | 1787篇 |
2006年 | 1561篇 |
2005年 | 1308篇 |
2004年 | 808篇 |
2003年 | 726篇 |
2002年 | 639篇 |
2001年 | 594篇 |
2000年 | 442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为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安全、准确地暴露手术靶区.方法 应用10%甲醛固定的汉族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及寰枢椎10例20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并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照.结果 寰枢段椎动脉在颅颈交界区形成比较恒定的五个生理弯曲,平均直径(4.3±0.5) mm,角度多变.寰椎后弓外侧半距(19.3±4.7)mm.结论 熟悉寰枢段椎动脉五个生理弯曲的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银黄洗剂冲洗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治疗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银黄洗剂冲洗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的面积及状态评分(气味、肉芽形态及疼痛的评分)、相关炎性指标(白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海藻酸钙(ALG-Ca)/枸杞多糖(LBPs)凝胶微球对小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ALG-Ca凝胶微球、ALG-Ca/LBPs凝胶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结构。建立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单纯ALG-Ca微球组、单纯LBPs组、ALG-Ca/LBPs凝胶微球组,每组8只,每日灌胃1次,干预时间为12周,对各组小鼠股骨行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变化,Micro-CT检测并经三维重建获得骨组织微观结构,对小鼠血清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BAL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1)进行检测。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凝胶微球呈均匀一致的微球形结构;OVX+LBPs、OVX+ALG-Ca/LBPs组的BGP、BALP、CTX-1均低于OVX+PBS组(P<0.05);OVX+LBPs、OVX+ALG-Ca/LBPs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及骨小梁厚度(Tb.Th)均高于OVX+PBS组(P<0.05),骨小梁间隙(Tb.Sp)小于OVX+PBS组(P<0.05),以OVX+ALG-Ca/LBPs组为最佳(P<0.01)。结论ALG-Ca凝胶微球是LBPs治疗骨质疏松的良好药物缓释载体;LBPs为天然植物成分,通过LBPs/ALG-Ca凝胶微球可以改善骨质疏松小鼠的骨代谢及骨微结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对体外培育破骨细胞的具体抑制作用,绘制特征性曲线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培育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获得破骨细胞并将其分为唑来膦酸组、伊班膦酸组、帕米膦酸组、对照组。其中,唑来膦酸组培养液中加入唑来膦酸,药物的阶梯浓度为:10-3、10-2、10-1、1、10、102、103μmol/L。同时,伊班膦酸组与帕米膦酸组加入相应药物的阶梯浓度相同,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观察双膦酸盐类药物对破骨细胞形成、迁移、粘附、骨破坏的抑制作用特征并进行比较,绘制特征性曲线。结果随着药物浓度逐级增大,多核细胞数量随浓度增加而减少。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10、102μmol/L。三者50%有效浓度分别为0.66、5.58、51.9μmol/L。结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建议参考破骨细胞抑制特征曲线,为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静脉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998.
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evine和Edwards的X线分型标准,Ⅱ型骨折9例,ⅡA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7例。男22例,女6例;年龄17~62岁,平均3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6d,平均4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头部重物砸伤6例,坠落伤、头面部撞击地面5例,颈椎过伸伤2例,其他原因2例。12例合并神经症状。20例采用了前路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8例行后路融合固定术,评价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一旦复位固定,神经功能恢复良好。20例前路内固定和4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术后颈椎活动度无明显改变;4例后路复位、植骨加钢丝固定者,术后颈椎旋转活动度减少50%~70%。结论:颈椎前路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即时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不影响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999.
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伤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C5-7颈髓阶段,T8—ll胸髓阶段直径1/2脊髓半切。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脊髓组织学变化,并纪录脊髓神经功能综合评分(CBS)。结果:光镜下半切脊髓远端侧索和灰质神经变性坏死,术后24h、1周实验组CBS评分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意义(P<0.05),且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变化,行为表现为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结论:颈髓5—7半切模型死亡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可延长椎弓根 -钉棒脊柱内固定系统应用于生长发育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结设计为滑动式 ,将横向连结杆设计为可滑动 ,使之可随脊柱生长而延长。治疗生长发育期特发性脊柱侧弯 2 3例 ,对照术前、术后的脊柱Cobb角并统计矫正率。结果 2 3例经平均随访 13个月 ,术前平均角度 5 6 73°,平均矫正度数 5 0 14°,矫正率 88 38%。结论 延长椎弓根钉棒结构的设计 ,在矫治脊柱侧弯畸形的同时 ,不限制脊柱的生长 ,不需植骨融合 ,使生长发育期的脊柱侧弯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