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2篇
  免费   1965篇
  国内免费   1368篇
耳鼻咽喉   327篇
儿科学   392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1228篇
口腔科学   369篇
临床医学   2416篇
内科学   1776篇
皮肤病学   227篇
神经病学   503篇
特种医学   915篇
外科学   1692篇
综合类   5927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2425篇
眼科学   234篇
药学   2592篇
  38篇
中国医学   2043篇
肿瘤学   947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747篇
  2021年   924篇
  2020年   780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533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766篇
  2014年   948篇
  2013年   1289篇
  2012年   1964篇
  2011年   1995篇
  2010年   1908篇
  2009年   1602篇
  2008年   1671篇
  2007年   1585篇
  2006年   1460篇
  2005年   1082篇
  2004年   768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急性腹腔内出血常见于外伤和妇科急诊病人,是急腹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对急性腹腔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尤其重要.超声与X线检查及X-CT检查相比,简便易行,对急性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GAMMA钉治疗。结果:经6~18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下肢功能及关节活动良好。其中1例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后出现髋内翻,按X线评分标准90%病人满意。结论: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低位直肠癌是指距齿状线5cm以内直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自Miles在1908年提出腹会阴切除手术以来,该术式一直是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术式。如何保留这部病人的肛门,一直是直肠癌治疗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对盆腔解剖、直肠癌病理、生物学特性以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吻合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 疑为肾发育不良患儿29例,行常规^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和腹部B超检查。图像分析:将发育不良肾分为0~4级。结果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示29例患儿中24例为单侧肾发育不良,其中11例1级,7例2级,6例3级,余5例患肾未显影为0级,结合其他:检查诊断为肾发育不良。患肾分肾功能为0~24.9%(平均6.3%)。29例患儿中24例患肾肾皮质显像诊断为肾发育不良,5例患肾未显影,由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诊断灵敏度为82.76%。29例中1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发育不良。结论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肾发育不良灵敏度高、可靠,可确定发育不良肾部位和判断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36例,47条腿,观察下肢静脉血管及瓣膜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有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静脉管腔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宽,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脉冲多普勒显示返流频谱返流时间大于0.5s。结论 该检查对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根生  毕大卫  季聪华  郑珣 《中国骨伤》2003,16(10):613-614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外科术后感染率明显上升,同时,在医院环境诱导了对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或引起细菌或霉菌的二从感染.为了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副反应,自2001年1月份开始,我们采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与以往同期相比,骨科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 CD2 5抗体用于预防儿童白血病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疗效。 方法  1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接受 HL A2 - 3位点不合半匹配骨髓移植 ,移植方法除了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2 5 0μg促进骨髓及受者应用环孢素 A(CSA ) ,甲氨蝶呤 (M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和霉酚酸酯 (MMF)预防 GVHD综合措施外 ,加用抗 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 GVHD,剂量各为 2 0 m g,在移植前 2 h和移植后第 4天应用 ,采髓后未去 T细胞输注 ,移植结果与前期未用 Simulect移植组比较。 结果  10例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粒细胞大于 0 .5× 10 9/ L 中位天数是19 d,血小板大于 2 0× 10 9/ L 的中位天数是 2 2 d,骨髓植活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无 1例发生急性 ~ GVHD,未用 Sim ulect对照组急性 ~ GVHD为 5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评价慢性 GVHD的 8例均发生慢性 GVHD,均为局限性慢性 GVHD。中位随访 12个月 (范围 9~ 2 4个月 ) ,2例移植相关死亡 ,1例移植后 14个月复发死亡 ,实际无病生存率是 70 % ,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本研究儿童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应用 Sim ulect,明显降低急性重症 a GVHD发生 ,减少移植相关死亡 ,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的构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修订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坚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和方法。打通公共基础,建立通识教育基础平台:拓宽学科基础课,增加基础学科选修课;凝炼专业主干课程,加强临床实践环节;前期趋同,宽口径专业培养,后期分流灵活专业方向,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和传授向学习的转变。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以适应影像设备迅猛发展的需要,适应影像学科建设的需要,适应培养新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人转化生长因子(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hTGF-β1)基因(Ad/CMV-hTGF-β1)转染到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后,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1)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5只,其中25只对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注射Ad/CMV-hTGF-β1,每只注射2个椎间盘作为实验组,注射量为每个腰椎间盘20μl(6×106pfu);同时每只取2个未做注射的腰椎间盘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其余10只兔每只注射2个腰椎间盘各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组。全组共120个椎间盘。(2)手术后1~12周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出各组椎间盘组织,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蛋白多糖测定值经配对t检验,t=3.968,P<0.05。(2)术后2周,三组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F=17.871,P<0.01;各组间再行两两q检验,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7.686,P<0.01;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间q=6.894,P<0.01;实验对照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0.792, P>0.05。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配对t检验,t=5.276,P<0.01。(3)术后4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8.352,P<0.01。(4)术后8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7.086,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针刺手法调节体温效应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季淑梅  阎丽 《中国针灸》2007,27(4):306-308
目的:介绍近年不同的针刺手法对体表温度调节效应的研究,并探讨其产生体温效应的机制。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穴位的作用及其疗效,随着手法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不同,针刺补法引起体温升高,而泻法则引起体温下降。体表温度是由血液循环状态、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和组织新陈代谢状态等多方面决定的,不同的针刺手法引起的皮肤温度变化与影响上述3个环节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