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35篇
  免费   8140篇
  国内免费   4802篇
耳鼻咽喉   663篇
儿科学   1235篇
妇产科学   592篇
基础医学   6898篇
口腔科学   1204篇
临床医学   9952篇
内科学   9550篇
皮肤病学   830篇
神经病学   3092篇
特种医学   27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7020篇
综合类   16636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11篇
预防医学   7598篇
眼科学   1863篇
药学   8670篇
  121篇
中国医学   6055篇
肿瘤学   5285篇
  2024年   339篇
  2023年   1160篇
  2022年   2852篇
  2021年   3687篇
  2020年   2995篇
  2019年   2373篇
  2018年   2317篇
  2017年   2596篇
  2016年   2369篇
  2015年   3548篇
  2014年   4590篇
  2013年   4862篇
  2012年   6682篇
  2011年   7216篇
  2010年   5705篇
  2009年   4708篇
  2008年   5079篇
  2007年   4966篇
  2006年   4552篇
  2005年   3873篇
  2004年   2810篇
  2003年   2612篇
  2002年   2195篇
  2001年   1668篇
  2000年   1174篇
  1999年   748篇
  1998年   389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粗糙集在构建骨肿瘤辅助诊断知识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骨肿瘤辅助诊断专家系统研究中,知识库的建立是一直困扰系统建立的瓶颈问题,知识库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后续推理过程,而且还对诊断的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使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已确诊病例资料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建立骨肿瘤与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推理关系,并结合医生的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辅助诊断知识数据库,为后续的推理、解释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的差异。方法 对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串联闭塞和颅内闭塞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63例,颅内闭塞45例。颅内闭塞组患者高血压史率高于串联闭塞组(77.8% vs. 52.4%, 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房颤、吸烟史,基线mRS、NIHSS评分,是否静脉溶栓,侧枝循环,以及救治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0天mRS 0-2分的患者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 vs. 41.9%, 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 vs. 77.4%, P=0.026),但术后24-72小时血管再通的比例前组低于后组(57.1% vs. 77.2%, P=0.034)。最终梗死体积,颅内闭塞组小于串联闭塞组(20.1 vs. 34.5, P=0.025)。术后NIHSS评分,90天EQ-5D-5L评分和BI指数等其他次要结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90天内的死亡率,发生的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5-7天时在另外的血管区域新发脑梗死,以及新流域栓塞的患者百分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小时再通率更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颅内闭塞相仿。  相似文献   
83.
郭建军  刘维永  卢春蓉  刘慧玲 《医学争鸣》2001,22(15):1381-1383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家兔胸部火器伤后各组织中TNF-α的表达,探讨其伤后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64只家兔随机均分8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用5.56mm小口径步枪距离6m射击兔右下胸第八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处造成前后胸贯通伤,经指袢排气及消毒缝闭胸壁伤口等简单救治,致伤7组家兔分为伤后0.5,1,6,24和72h,7d,30d取材组,每只均取伤肺距伤道2mm处、1cm处,邻叶中部、与伤道对应的对侧肺处、左室壁、肝肾、脑、垂体、肾上腺取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TNF-α表达。结果 伤后0.5h各组织中TNF-α表达即升高(P<0.01),6h已达高峰,持续数天,7d后降低,30d后与伤前无明显差别。不同时间组同一组织TNF-α表达定位基本相同,而表达强度有所不同。结论 家兔胸部火器伤后各组织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并与损伤时间密切相关,同一组织TNF-α表达定位基本相同,TNF-α在各组织中表达强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物伤情。  相似文献   
84.
穴位体表电刺激对术后PCEA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辉  佘守章  肖建斌 《广东医学》2001,22(6):482-484
目的 观察穴位体表电刺激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果、镇痛药用量、血清皮质醇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全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二组,每组20例。A组:于术后第4,8小时 Han's各刺激30 min,术后行PCEA。B组:单纯行术后PCEA(对照组)。术后随访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布氏舒适评分(BCS),分段记录24 h镇痛药用量及总按压次数/实进次数(D1/D2)比值,血清皮质醇含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A组BC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镇痛药用量为(31.7±1.9)ml,与对照组(34.2±2.1)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皮质醇浓度两组均较术前下降,但A组术后8 h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A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快于B组,而且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结论 术后患者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复合应用穴位体表电刺激,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复合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 ,为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感染提供依据。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 (改良 )及纸片扩散法对 12 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 ,并用 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其 β-内酰胺酶。 MRSA检出率 72 .6 5 % ,产 β-内酰胺酶 83.70 %。对青霉素 G、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在 10 0 %~ 92 .47%之间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对所有菌株的抑菌率达 10 0 %。多数药物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作用良好 ,头孢唑啉、利福平、亚胺培南和异帕米星的抑菌率均在 94.3%~ 10 0 %之间。MRSA对多数 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性。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对其显示最强的抗菌活性 ,利福平、壁霉素、异帕米星亦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提示上述抗菌药物可用于 MRSA所致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86.
观察皮瓣的能量代谢。方法: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对大鼠皮瓣在正常灌注、动脉阻流、静脉阻流、失活等条件下ATP、PCr、Pi峰形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正常时,Pi低于ATP的γ及α峰。  相似文献   
87.
The concentrations of fibrinogen (Fb) and the activities of factor VII (F VIIC) and antithrombin III (AT III) both in men less than 55 years old with a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nd with normolipemia (MI-NLP) or hyperlipoproteinemia (MI-HLP) and in their sons have been measur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Fb were found in both MI groups.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F VIIC and AT III were found only in the MI-NLP group. No lipid or haemostatic disorders were noted in sons. Furthermor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F VIIC and triglycerides (TG) or total cholesterol (TCh) in the patients and sons was reveal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 Fb levels in MI-HLP patients and in their sons; (b) TG levels in MI-HLP patients and in their sons; and (c) AT III activity in MI patients and in their sons. Fibrinogen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ore closely than factor VII, the latter being strongly linked with hypertriglyceridemia. Elevated activities of AT III may reflect the haemostatic response to the prothrombotic state in IHD on the one hand whereas they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HD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天津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谱的特征、变化情况及城乡差异。方法 1999-2021年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计算不同亚组人群和主要伤害原因的构成比、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并比较城乡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死亡原因构成比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伤害死亡风险的季节差异用死亡率比值及其95%CI表示。结果 1999-2021年,伤害是天津市0~14岁儿童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死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为31.08%,低于城市的37.82%。儿童伤害的总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54%,P<0.001)。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P<0.001)。意外中毒的标化死亡率仅在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AAPC=-8.09%,P<0.001),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自杀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在10~14岁农村儿童中呈上升趋势(AAPC=4.58%)。跌倒/坠落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伤害死亡的总体风险和溺水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夏季最高;道路交通伤害在城市为秋季最高,在农村为夏季最高;意外中毒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冬季最高。结论 近年来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儿童伤害死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在未来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89.
动力加压髁螺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14例股骨髁间、髁上骨折以动力加压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固定。目的:为临床提供应用DCS的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尸体股骨髁部标本,按照AO/ASIF分类,模拟Y形骨折模型,以DCS固定,置于WD-10E万能电子力学实验机上其抗拉伸、抗扭转、抗村缩、抗剪切强度。结果:DCS有较好的固定强度。临床应用14例,随访6个月至1年,优良率为85.71%。结论:DCS适合于  相似文献   
90.
Bing  Liu  Yannian  Hui 《眼科学报》1999,15(1):13-16
Purpose: To identify the cellular components of vitreous samples obtained during vit-rectomy for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Methods: With the use of three intermediate filament (IF) proteins, vimentin, 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and cytokeratin (CK), cytocentrifuge slides of 14fresh vitreous aspirates were detect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Results: All the specimens contained epithelial-like proliferative cells with or withoutpigment and some membrane-like pieces.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76.0-90.0% cells stained for CK, 17.4-29.6% cells expressed GFAP, and 80.1-91.0%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vimentin.Conclusions : Majority of cells in the vitreous samples originated from retinal pigmentepithelial cells (RPE) and glial cells in PVR. Expression of IF proteins may be determinedby tissue of origin and local microenvironment. Eye Science 1999 ; 15; 13 - 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