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47篇 |
免费 | 229篇 |
国内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49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191篇 |
口腔科学 | 39篇 |
临床医学 | 623篇 |
内科学 | 274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74篇 |
特种医学 | 109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938篇 |
预防医学 | 541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44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74篇 |
肿瘤学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215篇 |
2012年 | 408篇 |
2011年 | 496篇 |
2010年 | 385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338篇 |
2007年 | 314篇 |
2006年 | 282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上田法与Bobath法治疗偏瘫儿童上肢痉挛期的疗效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偏瘫儿童痉挛期在临床康复训练中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发育的方法。方法 32例符合条件的偏瘫儿随机分为上田组和Bobath组,每组16例,并在训练前1周进行功能检查评测,然后分别用上田法与Bobath法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抑制异常姿势痉挛控制后,两组均进行有选择的、不引起痉挛的作业活动来诱发和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恢复,疗程为3个月。以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的详细分级与Burnnstrin偏瘫手的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对照,上田组患肢肌张力降低程度和患肢及手的功能提高均明显优于Bobath组。结论 上田法在降低偏瘫儿童痉挛期上肢肌张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00例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罐、熏、药四合疗法治疗,连续5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1 000 μg静脉缓推,1次/d,连续5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0.0%.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针灸、拔罐、熏蒸、药物四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组.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Smae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5例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Survivin和Smac表达,并应用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法观察Smac在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亚细胞定位及表达趋势.结果 (1)Survivin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0、12/15和20/20,呈升高趋势,其中良性与交界性、良性与恶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Survivin的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6/15和5/20,其中良性与交界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e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20、9/15和3/20,呈降低趋势,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Survivin和Smac之间呈负相关(r=-0.153,P<0.01).(2)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线粒体内Smae金标颗粒计数分别为24.1±7.2、11.1±1.9和5.2±1.7,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线粒体外计数分别为4.7±3.0、2.9±1.0和1.7±1.3,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Smac表达下调;下调的Smac蛋白表达主要为储存在线粒体膜间的非活性形式蛋白,而非释放到胞质中的活性形式蛋白.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封闭和开放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本研究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到封闭吸痰组和开放吸痰组,每组30例。封闭吸痰为试验组,开放吸痰为对照组。在吸痰操作之前、过程中、结束后即刻、结束后5 min、结束后20 min分别进行行为疼痛评分和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的BPS和RASS评分在吸痰操作后均有增高,两种吸痰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和躁动水平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调查女性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电话随访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纳入2012例妇女,收集其产后6个月内粪失禁和尿失禁的症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分娩方式与尿失禁和粪失禁的关系.结果 (1)参与调查的2012例产后妇女,14例(0.70%)有粪失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粪失禁与阴道产钳助产(OR=20.09,95% CI:3.64~110.90,P=0.000)和会阴侧切术分娩相关(OR=6.11,95% CI:1.29~28.80,P=0.024).(2)2012例妇女中产后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UUI)、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的发病率分别为10.04%(202例)、8.15% (164例)、0.94%(19例)和0.94%(19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SUI相关的因素有:母亲年龄(OR=1.07,95% CI:1.04~1.11,P=0.000)、母亲分娩前体重(OR=1.04,95%CI:1.02~1.06,P=0.001)、新生儿头围(OR=1.20,95% CI:1.05~1.39,P=0.010)、会阴侧切术分娩(OR=4.96,95% CI:3.05~8.07,P=0.0005)、阴道自然分娩(OR=5.22,95% CI:2.53~10.76,P=0.000)和阴道产钳助产(OR=9.20,95% CI:4.07~20.79,P=0.000).与UUI相关的因素有:产妇分娩前体重(OR=1.51,95%CI:1.12~2.05,P=0.008).与MUI相关的因素有:产妇分娩前体重(OR=1.06,95% CI:1.00~1.11,P=0.049)、第二产程时限(OR=1.01,95% CI:1.00~1.03,P=0.010)、会阴侧切术分娩(OR=7.76,95% CI:1.42~42.52,P=0.017)和阴道产钳助产(OR=15.21,95% CI:1.61~143.44,P=0.018).(3)产后4d和产后42 d SUI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95%和9.10%.结论 (1)本院产后妇女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病率较先前报道的其他地区的发病率低.(2)阴道分娩是妇女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特别是阴道产钳助产和会阴侧切术分娩.(3)母亲的年龄、分娩前体重、新生儿出生时头围、阴道自然分娩、产钳助产、会阴侧切术是发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通过分析2012—2013年北京市流感流行季(2012年9月--2013年4月)流感样病例监测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评价北京市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北京市4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1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按周次分别与北京市14家医疗机构开展的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检验。结果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与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中病毒分离阳性率成正相关(一级医院r=0.794,P〈0.001;二级医院r=0.787,P〈0.001)。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ILI%与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的回归确定系数r2分别为0.630(P〈0.001)和0.620(P〈0.001)。结论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中归因为流感病毒感染的比例基本一致,从成本效益分析角度考虑,北京市利用1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已经可以满足对疾病监测的需要,比扩展到421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并评价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选择性再生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3周龄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4周组和8周组各6只,均行切断右侧L2~L5背根神经节后纤维和右侧股神经横切-吻合手术,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荧光逆向示踪,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4周组大鼠长入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长入2种神经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分别为(167±21)个、(53±14)个、(36±7)个;8周组分别为(252±14)个、(37±8)个、(21±4)个。结论:该实验动物模型能反映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再生的倾向性,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与58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美国DMS公司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软件,对HRV及DC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并分析DC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包括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内平均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及频域分析的低频功率(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功率(HF)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C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中,DC与SDNN、LF、HF均成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51,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中的HF与DC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均显著降低,且两者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ATP结合盒式蛋白转运子亚单位基因ABCA3遗传缺陷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从中探讨汉族人群NRDS发病的遗传机制.方法 收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例重症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和97例无关正常对照的血样,采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1例患儿进行ABCA3基因序列分析,对于新发现的ABCA3错义突变在97例健康对照中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对1例生后13 h死亡的NRDS患儿进行肺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测.结果 在11例患儿中发现了3个ABCA3基因外显子遗传变异、1个剪切位点碱基变异和几个国外报道及尚未报道的ABCA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个ABCA3基因外显子遗传变异分别为c.2169 G>A (p.M723I)、c.1010 T>G (p.V337G)、c.4972 A>G(p.S1658G),1个剪切位点变异为Exon 30+2 T/G,发现的SNP位点包括未报道过的213 C >T(p.F71F)、Exon 21+ 34C/T和已报道的c.1059C>T(p.F353F)等.1例生后12 h死亡的患儿携带c.2169G>A纯合变异,该变异位于第17号外显子,碱基的变异导致第723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代替蛋氨酸,97例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此变异.肺组织电镜检测显示该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板层小体变小、浓缩,电子致密物边集.结论 ABCA3基因突变可能是部分临床不能解释的重症NRD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或遗传背景,识别NRDS患儿ABCA3基因变异情况,有助于治疗措施的选择及评价,并为开展NRDS遗传咨询和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