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9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464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456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831篇
内科学   589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233篇
外科学   478篇
综合类   197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846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928篇
  10篇
中国医学   928篇
肿瘤学   23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561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建立T6~8椎体病灶清除植骨+后路经肋椎单元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系统所受应力对其进行改进。 方法 获得1例男性(身高172 cm,体质量71 kg,39岁)T7椎体结核病患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Mimics13.0软件和Ansys11.0有限元软件建立T6~8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经肋椎单元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在椎体上表面施加500 N压力和10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3种生理载荷,观察不同载荷下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并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 在前屈和后伸运动状态下,螺钉尾部是应力最为集中的部位,上位螺钉大于下位螺钉,对于纵连棒,上端总是大于下端,且下端应力为零;侧弯位,螺钉尾部应力均较前屈和后伸位减小;纵连棒上下端应力相当。同一部位三种运动状态下比较,螺钉尾部总是后伸位大于前屈位,侧弯位最小;纵连棒E,F点,总是前屈大于后伸,侧弯最小;侧弯位纵连棒末端最小。 结论 T6~8运动节段后路椎间植骨经肋椎单元内固定的病人在做前屈和后伸运动时上位螺钉尾部及纵连棒的上端最容易发生疲劳性断裂。  相似文献   
32.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肢体肿胀是术后常见现象,隐性失血为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8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5例)和无血栓组(221例),通过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来推算隐性失血量(Hbl),还计算出术后第2~5 d的术侧下肢膝上10 cm及膝下10 cm周径较术前相比周径增加的平均值D-up及D-down.[结果]在无血栓组,隐性失血量对术侧下肢膝上膝下肢体周径变化均造成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在血栓组,隐性失血量对术侧下肢膝上膝下肢体周径变化影响不大,两者Pearson相关分析不具有统汁学意义(P=0.110,P=0.066),有无血栓组间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间D-up、D-down和Hhl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34,0.156,0.180.[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特别是3~5 d内,应持续关注患者血色素的变化,隐性失血量与下肢的肿胀程度呈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并加重了肢体肿胀.TKA术后下肢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对远端肢体肿胀程度影响不大,考虑后者主要还是与隐性失血有关.  相似文献   
33.
均匀设计优选驱白巴布期胶囊半仿生提取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驱白巴布期胶囊的提取工艺优选最佳条件。方法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高良姜素、总黄酮、干浸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其半仿生提取(SBE)法的工艺条件。结果 3煎用水的pH值依次为2.14、7.12、8.11,3煎时间依次为60、30、30 min。结论用均匀设计优选SBE工艺条件,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相关miRNAs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 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阐明其在aM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MCI患者(aMCI组,n=66)和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对照组,n=76)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miR-132、miR-193b、miR-130b、miR-20a、miR-296、miR-329和miR-206的表达。采用TargetScan 6.0软件对差异表达的血清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通过DAVID在线工具分析靶基因生物学功能;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靶基因的水平。结果:aMCI组患者血清miR-206和miR-13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miRNAs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基因预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共为miR-206和miR-132的靶基因。aMCI组患者血清BDNF和SIRT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DNF:29.50 μg·L-1±3.13 μg·L-1 vs 32.29 μg·L-1±3.66 μg·L-1;SIRT1:1.86 μg·L-1±0.25 μg·L-1 vs 2.10 μg·L-1± 0.29 μg·L-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06和miR-132在aMCI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BDNF和SIRT1的表达参与aMCI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疗效的改善。方法选取52例脑卒中后造成失语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沟通、音乐治疗、强化支持系统等护理干预措施。疗程为2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波士顿BDAE失语症诊断量表、Barthel指数、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语言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P〉0.05,其余3组均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卒中后抑郁,改善其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高效氯氰菊酯对家蝇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3种常见酶活性变化的作用。方法在抗性培育过程中用试剂盒测定家蝇3种酶的活性,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在抗性培育过程中,在杀虫剂剂量为0.1 mg/ml作用下,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选育到第18代时,AChE活性由敏感体系的0.064 U/mgprot增至11.693 U/mgprot;在选育到第16代时,CAT活性由敏感体系的1.062 U/mgprot增至19.331 U/mgprot;在选育到第18代时,GST活性由最初的171.77 U/mgprot增至611.814 U/mgprot。结论乙酰胆碱酯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3种酶可能均与抗药性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HA、CG及PAI-1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80 mg/d,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CG的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AI-1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HA、CG及PAI-1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上述指标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能够降低肝硬化患者血HA、CG及PAI-1的水平,从而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2008-2010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医院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Sensititre半自动细菌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56.0%),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替卡西林,棒酸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7.6%、24.O%、28.8%、29.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卡西林,棒酸、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3年间增加了24%以上。结论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替卡西林/棒酸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为及时有效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9.
建立同时测定茯苓不同部位中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含量的方法。采用紫外-波长转换检测的RP-HPLC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 (250 mm × 4.6 mm, 5 μm); 流动相为乙腈 (A)-0.05%磷酸水溶液 (B) 系统, 梯度洗脱 (0~5 min, 60%A~64%A; 5~35 min, 64%A~65%A; 35~35.01 min, 65% A~73% A; 35.01~53 min, 73% A); 流速为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0~48 min, 241 nm (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 48~55 min, 210 nm (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分别在30.5~610.0 μg·mL−1 (r = 0.999 6)、12.66~253.2 μg·mL−1 (r = 0.999 5)、2.99~59.7 μg·mL−1 (r = 0.999 7)、6.13~122.5 μg·mL−1 (r = 0.999 5)、11.3~226.0 μg·mL−1 (r = 0.999 5) 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5% (RSD = 1.9%)、99.4% (RSD = 1.7%)、97.9% (RSD = 1.2%)、96.7% (RSD = 2.5%) 和97.9% (RSD = 2.3%)。结果表明,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为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用鼻咽通气管实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符合OSAHS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采用Somte多道睡眠仪行第一夜即治疗前多道睡眠图(PSG)检查,第二夜整夜佩戴硅胶的鼻咽通气管实验治疗,同时行PSG监测.比较两夜的PSG监测指标,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佩戴鼻咽通气管单夜的耐受率为90.6%(29/32).29例采用鼻咽通气管实验治疗时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4.7±16.0)次/h降至(14.6 4±10.0)次/h;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由(44.3 4±11.5)s降至(30.1±13.2)s;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由(0.722±0.080)提高到(0.861±0.070);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0.90时间在睡眠总时间中的构成比由(19.2±18.O)%降至(1.5±4.0)%,7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P值均<0.001).29例治疗当夜和次日,OSAHS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以AHI<20次/h且降低幅度≥50%作为成功的标准,鼻咽通气管单夜治疗成功率为65.5%(19/29).6例无效的患者,可能与舌后区阻塞所占比例较大有关.结论 单夜初步实验显示,鼻咽通气管对改善OSAHS腭后区阻塞有较好效果,为探索OSAHS新治疗技术提供参考.此外,鼻咽通气管实验治疗效果在判断阻塞平面方面也可能有应用前景,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