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31篇 |
免费 | 751篇 |
国内免费 | 4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篇 |
儿科学 | 60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456篇 |
口腔科学 | 112篇 |
临床医学 | 831篇 |
内科学 | 589篇 |
皮肤病学 | 75篇 |
神经病学 | 153篇 |
特种医学 | 233篇 |
外科学 | 478篇 |
综合类 | 1975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846篇 |
眼科学 | 72篇 |
药学 | 928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928篇 |
肿瘤学 | 2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325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325篇 |
2013年 | 447篇 |
2012年 | 646篇 |
2011年 | 715篇 |
2010年 | 616篇 |
2009年 | 513篇 |
2008年 | 561篇 |
2007年 | 562篇 |
2006年 | 497篇 |
2005年 | 381篇 |
2004年 | 256篇 |
2003年 | 187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且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汤口服;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患肢肿痛减轻及肿胀消退时间、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两组治愈率。结果 研究组PT、APTT、TT时间长于对照组,显示改善凝血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C.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痛减轻时间为(3.35±0.83)d,少于对照组的(4.65±0.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胀消退时间为(4.25±0.14)d,少于对照组的(6.55±1.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完全再通比例(46.67%)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6.67%)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皮肤黏膜瘀斑、牙龈出血、排黑便、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结论 对湿热下注型急性下肢DVT的患者,治疗上采用西药联合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汤治疗急性下肢DVT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且未增加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Rut)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进的Himori法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制备小鼠脑I/R损伤模型,采用跳台实验,观察腹腔注射吴茱萸次碱(84,252,504μg.kg-1)对脑I/R损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并于缺血再灌注后48 h测定小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组织中NO的含量,NOS和iNOS的活力升高。腹腔注射吴茱萸次碱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脑I/R损伤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吴茱萸次碱可降低NO的含量,NOS和iNOS的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504μg.kg-1)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降低NO的含量,NOS和iNOS的活力(P<0.01)。结论:吴茱萸次碱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O的含量,影响NOS和iNOS的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4.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随着交锁髓内钉技术的广泛应用,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但仍有骨折不愈合、迟缓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笔者近年来应用交锁髓内钉技术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胫腓骨骨折55例,并与单纯手术治疗54例加以对照,现报告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间接受了64层MS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计算64层MSCT在患者水平、血管水平对》50%的管腔狭窄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进一步将受检对象按照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组,分别评估64层MS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20名受检对象入选到本研究中,其中临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45.8%),稳定型心绞痛42例(35.0%),不典型胸痛23例(19.2%).在患者水平上,64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50%,整体准确性为87.5%, ROC曲线下面积0.71;在血管水平上,64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69.9%,特异性为83.8%,阳性预测价值为81.1%,阴性预测价值为73.7%,ROC曲线下面积0.77;64层MSCT在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相似,两组中MS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0.2% vs 69.2%、76.2% vs [86.0%、]74.7% vs 85.6%、71.9% vs 69.9%、0.73 vs 0.78.结论:64层MSCT对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整体准确性相似,可以作为不同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健康孕妇116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产妇分娩时羊水、胎盘组织及胎儿脐静脉血、口咽部分泌物与外阴分泌物中的HPV进行检测,分析产妇HPV的感染分型。随访1年,观察HPV感染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单型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6.38%和76.72%;患者宫颈肉眼形态异常炎症、细胞学检验呈鳞状上皮病变是感染HPV的危险因素;2组患者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胎儿生长受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胎儿在羊水、胎盘组织及脐静脉血、口咽部分泌物、外阴分泌物或包皮分泌物中的HPV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胎儿HPV感染率为24.14%。结论单型HPV感染及高危型HPV感染是妊娠期妇女HPV感染的主要分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适用于株间鉴别的白念珠菌快速微卫星基因分型方法,探索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特点.方法 采集39例女性和27例男性生殖器念珠菌病患者生殖器、肛管和口腔的白念珠菌分离株.以三色荧光标记引物,PCR扩增白念珠菌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行微卫星多态性基因分型.结果 三基因联合分析显示,男女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者共获18种基因型,主要致病菌株基因型为116:124、122:131、160:200,占感染者的50%以上.3种共有基因型占71%.女性患者中肛管部位菌株基因型与生殖器部位完全一致的占80%,男性则仅占3.8%.女性患者口腔部位的菌株基因型与生殖器部位完全一致的仅占2.7%,男性未见口腔和生殖器一致的菌株基因型.71%的夫妻共患者间生殖器白念珠菌基因型完全相同,其中80%的致病菌株基因型为两性皆感染的主要致病性白念珠菌.结论 改良的白念珠菌微卫星多态性基因分型法能够特异、准确、稳定和快速地进行菌株间鉴别.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存在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通过组织块贴壁法,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诱导细胞生长,0.25%的胰酶消化细胞传代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在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细胞中间丝蛋白的免疫化学鉴定,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成纤维细胞能够迅速从组织块长出并增殖,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结蛋白及第Ⅷ因子染色为阴性,细胞在第(2~4)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结论:该方法所获得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为在细胞水平研究血管再狭窄机制提供了充足可靠的靶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旨在探讨活化的T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将活化的T细胞与MSC共培养,14天后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的生成。此外,在MSC的培养体系中加入活化的T细胞上清,RT—PCR检测活化的T细胞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探讨哪些细胞因子参与了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结果表明,活化的T细胞能促进MSC分化为成骨细胞,IL-1β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TNF-α,TGF—β1作用不明显一、结论:活化的T细胞促进MSC向成骨细胞分化,MSC与免疫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同使用疗程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从全国18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提取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年龄在18~80岁患者,共10 470例,根据使用的不同疗程对用药前后7d有2次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测指标的患者分组,连续用药时间>14 d者定义为观察组,≤14 d者定义为对照组,连续用药时间>31 d者不纳入分析。各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分别为:ALT(268/1 465),AST(2.70/1 585),Cr(278/1 582),BUN(278/1 611)。运用倾向评分方法对2组进行协变量平衡后,基于未加权logistic回归、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结合协变量调整倾向性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对2组的肝肾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患者的ALT,AST,Cr指标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连续用药时间>14 d可能会增加BUN指标发生异常的风险,综合分析尚不能说明不同疗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会引起病人肝肾毒性损害,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