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332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66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04篇
眼科学   138篇
药学   234篇
  3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EVT)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AC-LAO)患者血管再通后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T且血管成功再通的145例AC-LAO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采用拔除第一磨牙方法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24例拔除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1.0~25.3岁,平均年龄16.2岁.定期回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共拔除42颗第一磨牙,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正畸治疗,矫治后牙齿拥挤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矫治时间为16.0~29.1个月,平均20.4个月.结论:经过正确诊断设计,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重构在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共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共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共24例。对“罪犯”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测定重构指数,确定重构方向,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正性重构在急性心肌梗死组最常见,其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最少见。相反,负性重构在稳定性心绞痛组最常见,其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最少见。正性重构病变有较大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和斑块负担。结论:正性重构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发生有关,负性重构易引起心绞痛的发生却使斑块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在一HCM家系中进行心脏型肌钙蛋白Ⅰ基因(TNNI3)、心脏型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 在该家系接受家系调查的8例有亲缘关系的对象中5例携带TNNI3 4693C/T(R145W)突变,全部发病,外显率100%.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该突变位点使TNNI3基因第7号外显子143位的精氨酸变为色氨酸,5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心尖部肥厚为主,1例表现为室间隔基底段肥厚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微的胸闷.MYH7、MYBPC3及TNNT2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 TNNI3基因4693C/T突变是该HCM家系的致病突变,其外显率为100%.其携带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肥厚为主,临床表型较好.对于心尖部肥厚为主的HCM家系有必要进行TNNI3的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487例,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亚组(稳定型心绞痛亚组)7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NSTEACS亚组)249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STEMI亚组)165例。162例冠状动脉造影已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649例患者接受血常规、血生化和高敏C反应蛋白等检查,冠心病组患者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MPV于冠心病组[(10.16±1.15)fL]及其NSTEACS亚组[(10.15±1.21)fL]和STEMI亚组[10.34±1.03)fL]高于对照组[(9.75±1.10)fL];NSTEACS亚组和STEMI亚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亚组[(9.81±1.11)fL];血小板压积于冠心病组[(0.30±0.32)%]及其NSTEACS亚组[(0.32±0.35)%]和STEMI亚组[(0.25±0.20)%]低于对照组[(0.33±0.37)%],NSTEACS亚组和STEMI亚组低于稳定型心绞痛亚组[(0.33±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白细胞、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和冠脉病变积分与MPV呈显著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PV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MPV相关的是高敏C反应蛋白、冠脉病变积分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冠心病及NSTEACS和STEMI患者MPV显著升高,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冠脉病变积分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PV的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年轻急性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是否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分为抽吸组(使用抽吸导管,37例)及常规治疗组(不使用抽吸导管,42例),观察两组的术后冠脉血流 TIMI分级、心绞痛症状、心功能状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抽吸组在术后 TIMI血流分级[(2.33±0.48)级比(3.00±0.00)级]、2h ST段50%回落率(45.24%比70.27%)、1周时的LVEF值[(47.21±9.28)%比(52.16±7.87)%]显著上升;心绞痛症状(50.00%比27.03%)、随访中心功能分级[(1.52±0.71)级比(1.22±0.42)级]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或 P<0.01)。MACE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减少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缺失突变及其表型的特点。方法在100例HCM患者中对MYBPC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突变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其表型特点。结果在两例先证者中分别发现两个缺失突变14262_14264delAAG和14364delG,均位于外显子25。表型分析发现两例先证者均有劳力性胸闷、胸痛和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不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左室后壁分别为2.5、3.2),但SAM征阴性,发病年龄分别为38岁和29岁。结论缺失突变是MYBPC3基因突变的常见形式,14262_14264delAAG或14364delG突变导致的HCM表现为不对称性心肌肥厚,患者容易出现晕厥等症状,应该警惕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筛选LMO3的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了解LMO3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酵母双杂交方法 筛选LMO3相互作用蛋白,并通过酵母结合试验、免疫共沉淀及荧光共定位等进行验证.结果:在初步获得相互作用蛋白CIB的基础上,在酵母中证实了LMO3与CIB的相互作用,并通过酵母结合试验确定了CIB与LMO3的相互作用位点,发...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改良阴茎海绵体压力(intracavernous pressure, ICP)测定方法在建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大鼠模型中的应用。 方法 将4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检测大鼠ICP及颈动脉压力(arterial pressure, AP),改良法采用带倒刺的穿刺针刺入阴茎脚。 结果 在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与传统方法比较,采用改良阴茎海绵体压力测定方法所测的ICP与AP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改良法穿刺针不易脱出,保证了实验顺利进行,成功率大大提高(传统法成功率75%,改良法100%)。 结论 改良的带倒刺的穿刺针刺入阴茎脚测定大鼠阴茎海绵体压力具有稳定、准确、方便和不易脱出的特点,对筛选糖尿病性ED大鼠动物模型、评价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输液反应原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调查25例输液反应发生原因,控制输液反应发生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实验室方法对治疗室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及输液器材的内毒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输液反应病例相对集中于老年病科和消化内科,占72%(18/25)。治疗室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为33.3%(4/12),亦以老年病科和消化内科为严重。输液器材内毒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治疗室空气质量可能是导致此次输液反应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