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35篇
  免费   12047篇
  国内免费   6687篇
耳鼻咽喉   1393篇
儿科学   2405篇
妇产科学   689篇
基础医学   7138篇
口腔科学   2149篇
临床医学   15666篇
内科学   10231篇
皮肤病学   1193篇
神经病学   2243篇
特种医学   4099篇
外科学   10678篇
综合类   35787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5582篇
眼科学   1188篇
药学   16381篇
  163篇
中国医学   12364篇
肿瘤学   4695篇
  2024年   575篇
  2023年   1453篇
  2022年   3771篇
  2021年   4736篇
  2020年   4270篇
  2019年   2196篇
  2018年   2393篇
  2017年   3544篇
  2016年   2479篇
  2015年   4791篇
  2014年   6406篇
  2013年   8210篇
  2012年   11585篇
  2011年   12009篇
  2010年   11326篇
  2009年   10181篇
  2008年   10190篇
  2007年   9894篇
  2006年   8953篇
  2005年   6987篇
  2004年   4934篇
  2003年   3814篇
  2002年   2975篇
  2001年   2613篇
  2000年   1899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65年   21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9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6篇
  1957年   30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观察低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和酮替芬联合应用能否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方法  5 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治疗组 ,采用低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局部吸入 ,口服酮替芬 ,疗程 6~ 9个月 ;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不用药作为对照组。临床随访≥ 1年 ,观察两组患儿哮喘发生率。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及骨密度。结果 完成随访 1年以上者 ,治疗组 5 2例中仅 3例 (5 77% )发生哮喘 ,而对照组 30例中有 14例 (4 6 6 7% )发生哮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组患儿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局部吸入与酮替芬联合应用可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哮喘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2.
1600例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160 0例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征 .[方法 ]收集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12月间 160 0例我院住院死亡病人资料 ,对死亡疾病构成比率、男女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率、汉族和朝鲜族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率及年龄构成比率进行统计 .[结果 ] 160 0例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疾病占 2 4 9% ,恶性肿瘤占 2 3 4% ,消化系统疾病占 13 7% ,意外伤害和中毒占 10 3 % ,心血管疾病占9 2 % ;男性与女性主要疾病死亡分布不同 ,两者间有非常显者性差异 ;汉族与朝鲜族主要疾病死亡分布不同 ,两者间亦有非常显者性差异 ;年龄构成比中 61~ 70岁居首位 ,占 2 6 6% ,51~ 60岁占 18 0 % ,41~ 50岁占 16 8% ,71~ 80岁占 15 8% ,3 1~ 40岁占 10 8% .[结论 ]住院死亡的疾病构成因性别及民族不同 ,其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63.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6例,脑干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癫,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放、化疗4例。随访3个月~5年,7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呈相对良性过程,癫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有术后残留或间变者可给予放、化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脊髓运动诱发电位(SCMEP)在脊髓肿瘤手术中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电极在椎管内直接刺激脊髓记录脊髓运动诱发电位(SCMEP)监测脊髓肿瘤手术,并对17例肿瘤患者的手术监测的记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CMEP由于病变部位及性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不同,波幅及潜伏期的差异较大,电极安放后与手术结束时的结果个体对照,相差不显著(P=0.083;P=0.387).7例术中波幅降低超过预警值20%,5例经短暂休息或改变手术方向后,波幅恢复正常.结论SCMEP的波幅变化是提示脊髓损伤的可靠性灵敏指标,对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安全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5.
儿童孟氏骨折并同侧桡尺骨远端骨骺骨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肖华  米琨  朱少廷 《中国骨伤》2004,17(9):554-555
儿童孟氏骨折并桡尺骨远端骨骺骨折临床上不多见,其病理改变复杂,治疗较困难,近10年来,在全国名老中医朱少廷教授指导下,采用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15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6.
目的观察正常人的低密度脂蛋白(n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nLDL),人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MDDM)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diabeti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LDL)对兔胸主动脉环内皮的损伤作用及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维生素B6(pyridoxine,VB6)的拮抗效应.方法采用离体动脉环灌流的方法,观察兔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etycholine,Ach),钙离子载体A23187的舒张反应.结果3种LDL均抑制动脉环对Ach及A23187的舒张,损伤强度为ox-LDL>dLDL>nLDL,并具有浓度依赖性;L-Arg、VB6能明显拮抗LDL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逆转.以SOD作为保护药对照,250 U/ml的浓度能够显著抑制dLDL对内皮的损伤.结论3种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可能通过降低NO生物活性损伤内皮,L-Arg、VB6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7.
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4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的疗效。 方法 男性膀胱恶性肿瘤患者 4 2例 ,腹膜外切除膀胱前列腺 ,截取 4 5~ 5 0cm回肠纵行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 ,输尿管插入贮尿囊内 1cm作吻合 ,贮尿囊底部与尿道 6针吻合 ,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 结果 本组 4 2例 ,术后随访12~ 96个月 ,平均 4 4个月。白天控尿良好者 38例 (90 .5 % ) ,夜间控尿良好者 36例 (85 .7% )。术后 12个月代膀胱容量 (36 1± 4 8)ml,最大排尿压 (86 .8± 2 1.4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最大尿流率(18.4± 6 .1)ml/s,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未发现尿道残端复发肿瘤。 结论 腹膜外切除膀胱可减少腹腔被肿瘤污染 ,避免肠管进入盆腔而影响手术操作。插入式输尿管吻合法 ,操作简单 ,术后形成小乳头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 ,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低。代膀胱置于腹膜外 ,可减少肠粘连、肠梗阻、输尿管梗阻、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改良后的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式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功能良好的特点 ,代膀胱在位置、形态、容量及输尿管抗返流等方面均接近正常膀胱。  相似文献   
168.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999-2000)年本科收治的34例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病人行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其中肝功能Child A组10级,B级18例,C级6例.治疗前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结果有14例行非手术外科治疗,2例经药物治疗止血;4例行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EVL)止血,效果较好;6例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脉硬化剂注射,2例行三腔二囊管止血,疗效不确切,再出血率62.5%(5/8).20便行手术治疗,9例行肠腔分流,2例(2/9)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术中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缝扎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2例,术后均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贲门血管再次离断2例,改良食管下段横断术3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分流水2例,术后有1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在非手术止血中效果较好,适合于不不宜手术的病人.手术治疗常选肠腔分流.对前次断流不彻底需再次断流,再次断流门静脉压仍高,则考虑行断流加分流.  相似文献   
169.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乙肝病毒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血清细胞因子(TGF-β,TNF-α,IL-6,IL-8),乙肝病毒(HBV)对肝纤维化(HA,PCⅢ,C-Ⅳ,LN)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RIA方法检测171例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LA,PCǚ,C-Ⅳ,LN的水平,HBV-DNA定量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A,PCⅢ,C-Ⅳ,LN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须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C-Ⅳ,LN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HBV-DNA阳性组(Ⅱ组)均高于HBV-DNA阴性组(I组),且在慢性中,重度肝炎间差异显(P<0.05)。结论:血清TGF-β,TNF-α,IL-6,IL-8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及肝纤维化的形成,且与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0.
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乙肝病毒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 2 92 0份用ELISA检测乙肝 5项的体检血清标本中 ,抽取 2 88份HBsAg阳性标本及 10 0份全阴标本 ,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PCR)HBV—DNA定量分析。 结果 经FQ—PCR检测 ,80份HBsAg、HBeAg、HBcAb都阳性的标本 ,HBV—DNA阳性率为 10 0 % ( 80 /80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2 2× 10 8cp/ml ;164份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 ,HBV—DNA阳性率为79 3 % ( 13 0 /164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1 5× 10 6cp/ml;12份HBsAg单项阳性的标本 ,HBV—DNA的阳性率为83 3 % ( 10 /12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1 6× 10 5cp/ml;10 0份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都阴性的标本 ,HBV—DNA的阳性率为 2 % ( 2 /10 0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4 5× 10 5cp/ml。 结论 FQ—PCR可以检测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对准确报告HBV感染 ,指导其选择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