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575篇 |
免费 | 13718篇 |
国内免费 | 62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00篇 |
儿科学 | 2402篇 |
妇产科学 | 689篇 |
基础医学 | 7541篇 |
口腔科学 | 2221篇 |
临床医学 | 15830篇 |
内科学 | 10296篇 |
皮肤病学 | 1203篇 |
神经病学 | 2266篇 |
特种医学 | 4098篇 |
外科学 | 10729篇 |
综合类 | 36440篇 |
现状与发展 | 25篇 |
预防医学 | 15833篇 |
眼科学 | 1181篇 |
药学 | 16426篇 |
171篇 | |
中国医学 | 13064篇 |
肿瘤学 | 476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809篇 |
2023年 | 1882篇 |
2022年 | 4095篇 |
2021年 | 4958篇 |
2020年 | 4444篇 |
2019年 | 2470篇 |
2018年 | 2452篇 |
2017年 | 3611篇 |
2016年 | 2516篇 |
2015年 | 4820篇 |
2014年 | 6416篇 |
2013年 | 8219篇 |
2012年 | 11533篇 |
2011年 | 11981篇 |
2010年 | 11283篇 |
2009年 | 10162篇 |
2008年 | 10159篇 |
2007年 | 9862篇 |
2006年 | 8906篇 |
2005年 | 6955篇 |
2004年 | 4913篇 |
2003年 | 3796篇 |
2002年 | 2958篇 |
2001年 | 2604篇 |
2000年 | 1889篇 |
1999年 | 713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4篇 |
1965年 | 21篇 |
1962年 | 19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26篇 |
1957年 | 30篇 |
1956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早产儿无脑损伤者神经行为发育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早产儿无脑损伤者体格、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的发育。方法选择无异常分娩史头颅CT除外脑损伤早产儿61例。设正常足月顺产儿3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进行出生后6个月体格、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调查。结果早产儿体格发育、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0.05)。A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差于B组,A组发育商正常者较B组少22.4%,社会生活能力A组正常以上占51%,B组占89%。结论早产儿由于过早脱离母体,即使无脑损伤,其体格、神经行为发育仍受到影响;合理的营养及适时的早期教育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石骨症(OP)患儿进行外周血干细胞(PBSCs)采集的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低体质量OP患儿使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采集,观察采集过程的安全性,记录采集前后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的细胞数,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低体质量OP患儿能耐受PBSCs采集过程,采集物MNC和CD34+细胞分别为10.06×108/kg,2.74×106/kg。结论OP患儿无需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即能采集到足够PBSC,为移植失败提供一补救措施;低体质量儿PB-SC采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93.
紫癜性肾炎(HSPN)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的肾小球病变。有关HSPN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主要为体液免疫异常,也涉及细胞免疫,同时有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等参与。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HSPN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TNF-α可成为HSPN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4.
脓毒症患儿可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又可降低患儿机体对应激的反应,促进脓毒症的进展,从而影响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断亦无统一标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肾上腺皮质的正常发育分化、脓毒症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103例及对照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MP-Ab阳性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其疗效。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46例,阳性率44.66%;对照组阳性2例,阳性率6.67%,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P-Ab阳性阿奇霉素治疗组30例,有效率86.7%;常规治疗组16例,有效率43.8%,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6.
小儿难治性肺炎147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采样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分离病原学及耐药性特点,及其在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2004-01—2006-04,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47例病程迁延、疗效不佳、病因不明的难治性肺炎患儿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纤支镜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标本进行培养,并与入院时痰培养结果比较。结果147例灌洗液标本中分离出细菌86株/80例。其中革兰阴性(G-)菌36株,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大肠埃希菌(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12株,多重耐药株15株;革兰阳性(G )菌1株;真菌15株;咽部正常菌群34株。余67例无菌生长。147例患儿在入院时行痰培养,分离出细菌115株/109例,其中G-菌67株,前3位为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流感嗜血杆菌;G 分离菌15株;真菌7株;咽部正常菌群26株。38例无菌生长。痰液和灌洗液二者培养结果一致25例(17%)。结论对于病情复杂迁延、疗效不佳的下呼吸道感染,及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明确病原、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评价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51例患儿(21例细菌感染、17例病毒感染、13例非感染)入院时的血清PCT和外周血CRP水平,并比较他们对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患儿。血清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外周血CRP,但敏感性低于CRP。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PCT和外周血CRP可提高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治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特型异物手术治疗时机和术式。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22例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3~12岁。其中植物类异物13例、金属类异物3例、其他异物6例。结果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19例。17例行支气管切开取异物并成形术,4例行肺叶切除术,1例经胸取异物失败。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切口感染1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经处理治愈;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经内镜取异物失败不伴致命性并发症者尽可能避免急诊手术,术前应明确定性、定位;对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肺化脓症、肺不张应考虑支气管异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内汇管区炎症反应类型及细胞因子表达和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对18例胆道闭锁患儿与1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CBD)患儿肝脏标本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BA患儿肝内汇管区大量CD4+、CD8+、CD68+细胞浸润(与CBD组相比均P<0.01).肝内Th1通路相关细胞因子IFN-γ(干扰素-γ)、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而CBD组为阴性.Th2相关细胞因子IL-4(白介素-4)、IL-5(白介素-5)及CD8+相关细胞因子粒酶、穿孔素表达在BA组与CBD组均为阴性.BA组肝内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检测阳性,胆管上皮Fas(自杀相关因子)表达(0.60±0.13)与CBD组(0.29±0.16)相比明显上调(P<0.01),上皮细胞凋亡指数(49±13)%远大于CBD组(22±16)%(P<0.01).结论 BA肝内汇管区炎症反应强烈,是由CD4+细胞Th1亚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原发特异性炎症.巨噬细胞参与的Th1炎症通路可能在BA胆管上皮进行性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和传统手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前瞻临床对照研究,评价分析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美容效果、并发症、费用等有无差异,评估技术是否有效、可行、安全。方法2001年7月至2005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83例甲状腺肿瘤的患者施行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内镜组),同时对照分析80例在年龄、性别、术式、麻醉、病情轻重、手术医生水平相匹配的本科同期住院行传统手术病例(传统组)。结果内镜组无一例中转手术,美观效果好,颈部仅留小瘢痕或无瘢痕,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组,分别为(10844±2373)元和(7585±1081)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0,P〈0.01)。手术失血量与常规手术相比要少,分别为(25±21)ml和(36±23)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1);但手术时间要长,分别为(107±30)min和(79±1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5,P〈0.01)。当术者取得经验和应用先进的超声刀技术后,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个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手术,具有美容的优点,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物的患者多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