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33篇
  免费   13074篇
  国内免费   7368篇
耳鼻咽喉   1452篇
儿科学   2561篇
妇产科学   928篇
基础医学   8410篇
口腔科学   2356篇
临床医学   17821篇
内科学   12042篇
皮肤病学   1308篇
神经病学   2598篇
特种医学   47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805篇
综合类   41835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9080篇
眼科学   1448篇
药学   18420篇
  177篇
中国医学   13529篇
肿瘤学   5958篇
  2024年   630篇
  2023年   1637篇
  2022年   4234篇
  2021年   5289篇
  2020年   4699篇
  2019年   2571篇
  2018年   2764篇
  2017年   3871篇
  2016年   2752篇
  2015年   5233篇
  2014年   7264篇
  2013年   9001篇
  2012年   12390篇
  2011年   12793篇
  2010年   11898篇
  2009年   10820篇
  2008年   11045篇
  2007年   13603篇
  2006年   12313篇
  2005年   8629篇
  2004年   5781篇
  2003年   4859篇
  2002年   3652篇
  2001年   3063篇
  2000年   2215篇
  1999年   946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31篇
  1965年   22篇
  1963年   12篇
  1962年   22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32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早期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伤后3h内用药组(A组)和3h后用药组(B组)。治疗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持续给予纳络酮,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和远期疗效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络酮治疗组的A组和B组近、远期疗效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A组在清醒时间方面优于B组,呼吸异常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可以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电针对实验性癫痫(EP)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探讨针刺抗癫痫的机制,为临床实践服务。方法以锂-匹罗卡品制备癫痫模型,电针督脉穴位“大椎”与“百会”,采用疏密波,频率为80Hz,电流强度50mA,时间20min。在6d,13d,27d三个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2次BrdU,每次间隔2h。所有动物均在最后一次注射BrdU后的24h经左心室灌注处死。取脑后,将脑组织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过夜,再入20%蔗糖4℃冰箱沉底。选择海马部位应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冠状位连续切片,脑片漂片厚30μm,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从13d开始,与未经电针处理的EP鼠比较,经电针处理后的EP鼠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两组间的反复自发性痫性发作(SRSS)次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电针处理的EP鼠SRSS次数减少。结论电针可减少SRSS次数并抑制神经元的发生。推测电针的抑痫作用是通过抑制SE后的SRSS而减少神经元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胱硫醚β合成酶(CBS)844 ins 68 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l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6例AD病人及 143例正常人MTHFR C677T、CBS 844 ins 68基因多态性。结果 (1)AD病人MTHFR基因中,基因型C/T占56.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7%(P<0.01,RR=0.355);C/C占39.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2.94%(P<0.01);T/T占4.25%,与对照组2.09%无明显差异(P>0.05)。AD病人中MTHFR基因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67.43%、相对危险率R为0.594,T的频率为32.57%,而对照组的C为80.42%,T为 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CBS 844 ins 68 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78.79、19.69、1.52,对照组分别为78.32、18.88、2.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突变与AD发生有一定关系,CBS多态性与AD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并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梗塞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12例临床确诊病人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后,在微导丝导引下,将2.7F微导管送至血栓部位,并穿透血栓,总量50~100万U尿激酶分次在血栓的远端和近端注射进行双向溶栓。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14 d和术后28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简明统计10.1软件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应用Dunnett t(t_D)检验对溶栓后各时间组评分和溶栓前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分析各时间点NIHSS评分结果发现,术后14 d和28 d组与术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术后1 d组和术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向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95.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记忆损害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损害特点,比较不同神经心理学测验对诊断和发现轻度认知障碍的敏感性,筛选临床实用的简捷敏感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工具。方法轻度认知障碍患者20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6例,健康老年人30名。应用词语回忆测验、图片回忆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本顿视觉保持测验C式A法及D式D法进行测试。结果轻度认知障碍组在图片回忆分、视觉保持测验D式D法正确分及持续错误分上的成绩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轻度认知障碍组视觉保持测验D法成绩明显差于A法(P<0.01)。结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对具体视觉形象的记忆能力及对无意义图形的视觉记忆能力受损,存在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障碍,且延迟回忆较即刻回忆损害明显,短时记忆更新的可塑性差;图片回忆测试、本顿视觉保持测验的延迟回忆测试或与即刻回忆联合测试有助于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996.
甲状腺机能亢进与癫痫样发作(附2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癫痫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通过中文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及Medline检索到从1974年至今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共17例,附我院癫痫中心2例报道。结果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癫痫样发作的临床表现有3种形式:(1)以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出现;(2)痫样发作为继发临床症状;(3)癫痫患者合并甲亢时痫样发作加重。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结论(1)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引起脑损害而导致癫痫样发作,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2)癫痫与甲亢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的临床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取30具国人干燥枕颈部标本,测量与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解剖径线及钉道参数;并以此类数据为依据,在所测量的干燥标本上模拟行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经X线摄片检查内固定位置并测量钉道实际角度。[结果]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钉道在矢状面上呈后倾,在冠状面上呈外倾。左右两侧钉道角度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理想外倾角为(18.15±3.70)°,理想后倾角为(24.20±4.91)°,理想钉道长度为(34.45±2.9)mm;模拟行内固定验证,术后影像学及直视下检查结果显示,螺钉钉道均经过枕寰枢关节,角度均在此范围内,无穿出骨质者。[结论]采用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行枕颈融合内固定在解剖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惟一有效药物,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通过观察MP对SCI早期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表达层面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重复样本和重复基因芯片检测的方法进行实验。取9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体重(3 100±140)g,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药物组(C组),每组3只。A组仅进行椎板切除术,B、C组行椎板切除后采用Allen法建立急性SCI模型。C组在造模后2 h按人-兔等效剂量给予大剂量MP冲击治疗,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组不作处理。造模后8 h处死实验动物,分别获取以损伤区为中心长约8 mm的脊髓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用9张Agilent兔脊髓组织全基因4×44 K芯片进行检测。采用GeneSpring11.0统计软件,以P<0.05且倍数变化(fold change,FC)≥2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行RT-PCR验证。结果成功建立SCI动物模型并获得相应的组织标本。各组总RNA质量均能满足基因芯片检测要求。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在SCI早期大剂量MP治疗后许多基因发生表达变化,主要涉及炎症、先天性免疫、离子通道、物质转运和转录因子等,IL-1α、IL-1β和防御素(defensin 4,NP-4)的RT-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其中,先天性免疫相关基因如NP-3、NP-4、皮质素6、内源性抗菌肽CAP-18、抗菌肽等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表达。结论大剂量MP可能主要通过免疫调节机制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其主效应细胞可能是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stenting,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分别采用CEA(CEA组,36例)和CAS(CAS组,27例)治疗63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男42例,女21例;年龄52~79岁,平均67.5岁。左侧28例,右侧35例。颈动脉狭窄度为60%~95%,平均79%。主要临床症状为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颅CT检查:24例有陈旧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22例见多发性腔隙性CI,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后7 d内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内CEA组3例(8.3%)出现脑部并发症,2例(5.6%)出现心血管并发症,5例(13.9%)出现局部并发症;CAS组8例(29.6%)出现脑部并发症,1例(3.7%)出现心血管并发症,3例(11.1%)出现局部并发症;CAS组患者脑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5,P=0.028);但两组心血管、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CEA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PF)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在湘雅二医院行PD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PF有关的1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逐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4/137),病死率6.57%(9/137);其中,胰瘘18例,发生率为13.1%,占总并发症的41.0%;死亡4例,占胰瘘病例的22.2%(4/8),占总死亡病例的44.4%(4/9)。P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PE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上腹部手术史(OR=6.741),术前TIBL≥171 μmol/L(OR=3.308),胰腺质地软(OR=3.556)及胰管直径<3mm(OR=6.106)。
结论:术前重度黄疸(TIBL≥171 μmol/L)、上腹部手术史及胰管直径细小和胰腺质地软预示着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