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749篇 |
免费 | 13375篇 |
国内免费 | 63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98篇 |
儿科学 | 2402篇 |
妇产科学 | 689篇 |
基础医学 | 7535篇 |
口腔科学 | 2221篇 |
临床医学 | 15789篇 |
内科学 | 10287篇 |
皮肤病学 | 1202篇 |
神经病学 | 2256篇 |
特种医学 | 4097篇 |
外科学 | 10730篇 |
综合类 | 36422篇 |
现状与发展 | 25篇 |
预防医学 | 15827篇 |
眼科学 | 1181篇 |
药学 | 16427篇 |
171篇 | |
中国医学 | 13052篇 |
肿瘤学 | 47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809篇 |
2023年 | 1884篇 |
2022年 | 4097篇 |
2021年 | 4956篇 |
2020年 | 4444篇 |
2019年 | 2470篇 |
2018年 | 2449篇 |
2017年 | 3607篇 |
2016年 | 2515篇 |
2015年 | 4815篇 |
2014年 | 6409篇 |
2013年 | 8212篇 |
2012年 | 11523篇 |
2011年 | 11972篇 |
2010年 | 11275篇 |
2009年 | 10146篇 |
2008年 | 10148篇 |
2007年 | 9856篇 |
2006年 | 8900篇 |
2005年 | 6947篇 |
2004年 | 4911篇 |
2003年 | 3793篇 |
2002年 | 2958篇 |
2001年 | 2603篇 |
2000年 | 1887篇 |
1999年 | 713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4篇 |
1965年 | 21篇 |
1962年 | 19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26篇 |
1957年 | 30篇 |
1956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肢施行了开放性手术重建下肢血供。结果:手术成功者患肢的踝肱指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1年(0.5~7年),解剖外重建组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为56%,腔内外科组通畅率为78%,开放性手术组通畅率为72%。结论:病人的全身情况、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为取得较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需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992.
993.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应用及CT与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CT扫描测量髂骨翼后外侧面至第 1骶椎 (S1)的距离和S1椎弓根宽 ,为临床上经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后骨盆环不稳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 2 2例中国成人的骨盆标本共 4 4侧骶髂关节进行CT和解剖学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 ,髂骨翼后外侧面的进针点至S1椎弓根中心距离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 ,并对解剖测量值和CT测量值进行比较。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对 11例垂直不稳定后骨盆环骨折进行骶髂螺钉固定。结果 :髂骨翼后外侧面的进针点至椎弓根中心距离解剖和CT测量值分别为 4 9 5± 4 0mm和 4 9 2± 3 9mm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解剖和CT测量值分别为 86 9± 4 6mm和 86 4± 4 4mm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1椎弓根宽解剖和CT测量值分别为 2 7 7± 2 0mm和 2 0 7± 2 5mm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临床 11例共 13枚骶髂螺钉均准确置入 ,无骨皮质穿破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CT扫描可准确地推算骶髂螺钉长度 ,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软组织张力测试对颈痛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诊断颈痛痛点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及量化指标,即生物力学张力测试法(BMT)。方法:采用自制的局部软组织张力测试系统对颈痛患者局部痛点及正常人群无压痛点进行定量检测,用BMT作出诊断;并用目前颈痛痛点诊断方法(CDM)作为对照,进行临床诊断学试验。结果:软组织张力测试诊断颈痛痛点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6.7%,Youden指数为56.7%,符合率为81.1%;阳性预测值为72.4%,阴性预测值为85.3%,阳性似然比为5.43,阴性似然比为0.32。结论:局部软组织张力测试诊断颈痛,能准确鉴别颈痛痛点与正常测试点,达到客观化诊断颈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95.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踝关节骨折脱位为临床常见损伤之一,若处理不当,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现将我科1996年3月~2001年10月住院治疗的53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96.
997.
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铍针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铍针治疗78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枕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8例,枕小皮神经卡压综合征5例,肩胛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27例,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例.锁骨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24例。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19~63岁,平均39.8岁。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54例;显效16例;有效8例。结论:通过铍针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使筋膜表面张力降低,松解粘连,消除瘢痕,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98.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问题与效果。方法 :应用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3 6例 ,合并脊髓损伤 3 2例 ,同时行椎板减压 2 8例 ,植骨 6例。结果 :3 3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 ,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 2 5例有 1~ 3级恢复。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椎体复位好 ,固定安全可靠 ,术中正确掌握椎弓根螺钉植入、椎管减压和复位技巧等环节 ,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9.
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860例。结果 :临床疗效参照NaKai分级 ,70 9例获得随访 ,平均 2年 7个月 ,优 ,5 5 9例 ;良 ,12 7例 ;可 ,2 3例。结论 :椎管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但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选择不同的邻近部位皮瓣修复鼻端部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鼻尖、鼻翼及鼻小柱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选用邻近部位皮瓣转移修复22例(鼻唇沟皮瓣9例,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瓣3例,轴型鼻背旋转皮瓣4例,额部皮瓣6例)。结果:皮瓣转移至受区后在色泽、质地上与受区原有组织接近,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邻近部位皮瓣转移是修复鼻端部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