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70篇
  免费   8692篇
  国内免费   4181篇
耳鼻咽喉   549篇
儿科学   1200篇
妇产科学   406篇
基础医学   4712篇
口腔科学   1658篇
临床医学   9493篇
内科学   6429篇
皮肤病学   694篇
神经病学   1446篇
特种医学   2896篇
外科学   6937篇
综合类   21339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10077篇
眼科学   913篇
药学   9656篇
  89篇
中国医学   7615篇
肿瘤学   3312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1229篇
  2023年   1328篇
  2022年   2584篇
  2021年   3202篇
  2020年   2811篇
  2019年   1616篇
  2018年   1574篇
  2017年   2099篇
  2016年   1599篇
  2015年   2980篇
  2014年   3876篇
  2013年   4924篇
  2012年   6797篇
  2011年   7232篇
  2010年   6873篇
  2009年   6134篇
  2008年   6258篇
  2007年   6001篇
  2006年   5174篇
  2005年   4095篇
  2004年   2894篇
  2003年   2371篇
  2002年   1819篇
  2001年   1583篇
  2000年   1237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晚期黄疸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探讨HCMV US3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检测2010年1~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就诊的79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样本HCMV US3基因,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双向DNA测序,通过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79例晚期黄疸新生儿中20例HCMV US3基因PCR扩增阳性,阳性率25.3%。以Towne作为参考株,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0株临床分离株US3的ORF长度均与参考株相同,为561bp,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US3核酸变异比较普遍,变异主要集中在序列的N端,大部分是同义突变,US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仅几个位点在少数分离株中存在变异。未发现US3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致病性的联系。结论 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20株临床分离株HCMV US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S3基因多态性与HCMV引起的新生儿晚期黄疸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采用改良的单根毛囊分离法得到单根完整毛囊,用于毛发移植治疗头部及眉部的疤痕性秃发,探讨该法应用于疤痕植发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为毛发移植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方法头部和眉部疤痕性秃发17例患者,使用改良法获得单根毛囊并植入疤痕秃发区域。统计供区所得完整单根毛囊数和受区毛囊成活数,并在术中取所得毛囊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1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生长外观自然,原有疤痕基本遮盖。供区毛囊提取率为54.87%~86.01%,受区毛囊成活率为70.27%~96.36%,组织学检查显示毛囊生发结构完整。结论改良分离法获取的单根完整毛囊具生长活性,植入后天获得性的疤痕秃发区域内后生长良好,可改善疤痕区外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诱骗剂(NF-κB ODN Decoy)处理的DC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IFN-γ、IL-10、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NF-κB诱骗剂处理并负载牛Ⅱ型胶原(BⅡC)的大鼠脾脏来源的DC,在初次免疫第5天经尾静脉注射到CIA大鼠体内,并设空白对照组、CIA模型组和BⅡC-decoy-DC实验组.42 d后观察各组关节炎指数和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IL-10、抗Ⅱ型胶原抗体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FN-γ、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升高,而IL-10含量降低(P<0.05),而BⅡC-decoy-DC实验组经NF-κB诱骗剂处理并负载BⅡC获得的DC注射后,与CIA模型组相比,血清中IFN-γ、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降低,而IL-10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诱骗剂处理并负载BⅡC的DC具有明显抑制CIA大鼠外周血IFN-γ和抗BⅡC抗体产生,促进IL-10水平的增加,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HOGG1表达与8-oxoG氧化损伤的关系及其表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鳞癌和癌旁组织中HOGG1的表达和8-oxoG氧化损伤,TUNEL试剂盒检测组织的凋亡指数。相关性统计分析鳞癌组织HOGG1低表达与上述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χ2检验与秩和检验统计鳞癌组织中HOGG1低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OGG1在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存在个体差异,鳞癌组织中HOGG1表达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P<0.05),8-oxoG的氧化损伤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鳞癌组织中HOGG1的低表达与该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与鳞癌的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鳞癌组织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HOGG1可作为食管鳞癌术后的检测指标,指导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针对缺乏适应于低等哺乳动物条件反射与辨别学习行为的综合训练平台问题,本文设计并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训练低等哺乳动物建立行为模型的自动训练系统。方法系统包括信号刺激与信号采集分析两大部分:刺激子系统产生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信号训练刺激动物;信号采集分析子系统则以专用的生物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动物的眨眼行为信号与脑电信号,记录并分析动物在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下的眨眼行为信号与脑电信号。实验以豚鼠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配对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脑电信号的分析可以准确区分和判定豚鼠对特定声音的反应。豚鼠经过该系统的训练,形成了条件反射与辨别学习能力。结论该系统的成功设计为大脑神经活动和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嵌合形式表达的鞭毛蛋白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ESAT-6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用PCR方法扩增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i及MTB抗原ESAT-6编码序列,通过重叠PCR将ESAT-6编码序列插入fliCi的高变区域,构建嵌合鞭毛基因片段fliC/esa。t将fliC/esat片段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构建pET-fliC/esat质粒。将ESAT-6编码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CX的多克隆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BCX-esat。以质粒pET-fliC/esat及pBCX-esat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异丙基1-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诱导融合的嵌合蛋白fliC/esat及ESAT-6蛋白的表达。以抗ESAT-6 mAb HYB 076-08为一抗,通过W estern b lot鉴定嵌合蛋白fliC/esat及ESAT-6蛋白。以两种蛋白分别在体外刺激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通过FACS分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CD54的表达,同时用ELISA检测前炎性因子IL-12p70表达的水平。此外,以两种蛋白分别免疫C57BL/6小鼠,运用ELIS...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总结了广东省中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运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论,根据疾病证型和不同阶段实施辨证施护。此外,还应加强隔离病区的防护与消毒,积极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合并门静脉瘤栓行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合并门静脉瘤栓1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肝脏肉瘤1例,均排除肝外转移.结果: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5% 、52.6% 、42.1%、21.0%;存活时间最长1例达59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无瘤生存率为57.9% 、31.6%及21.1%.结论:如无肝外转移,肝移植可成为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合并门静脉瘤栓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粒子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通过3期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53例,行CT引导下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结果:53例治疗后3月、6月、12月、24月AFP下降率依次是100%(53/53)、100%(53/53)、100%(44/44)、97.6%(41/42),肿瘤局部控制率依次是100%(53/53)、100%(53/53)、97.7%(43/44)、95.2%(40/42),生存率依次是100%(53/53)、100%(53/53)、83.0%(44/53)、79.2%(42/53).结论:CT引导下放射粒子125I治疗少血供型肝癌,定位准确,是提高治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Bmi-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子宫颈癌中Bmi-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癌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所有的子宫颈癌(100.0%)和绝大多数正常子宫颈组织(91.7%)都表达Bmi-1 mRNA,定量分析其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Bmi-1蛋白仅在子宫颈癌中散在表达。结论 Bmi-1是干细胞基因,其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提示子宫颈癌干细胞的存在,其可能为子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