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609篇 |
免费 | 8620篇 |
国内免费 | 42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5篇 |
儿科学 | 1205篇 |
妇产科学 | 408篇 |
基础医学 | 4759篇 |
口腔科学 | 1673篇 |
临床医学 | 9576篇 |
内科学 | 6537篇 |
皮肤病学 | 699篇 |
神经病学 | 1488篇 |
特种医学 | 29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079篇 |
综合类 | 21548篇 |
现状与发展 | 22篇 |
预防医学 | 10137篇 |
眼科学 | 942篇 |
药学 | 9742篇 |
98篇 | |
中国医学 | 7659篇 |
肿瘤学 | 34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251篇 |
2023年 | 1358篇 |
2022年 | 2664篇 |
2021年 | 3292篇 |
2020年 | 2872篇 |
2019年 | 1673篇 |
2018年 | 1615篇 |
2017年 | 2137篇 |
2016年 | 1636篇 |
2015年 | 3036篇 |
2014年 | 3945篇 |
2013年 | 4970篇 |
2012年 | 6845篇 |
2011年 | 7271篇 |
2010年 | 6913篇 |
2009年 | 6157篇 |
2008年 | 6295篇 |
2007年 | 6039篇 |
2006年 | 5204篇 |
2005年 | 4123篇 |
2004年 | 2904篇 |
2003年 | 2392篇 |
2002年 | 1840篇 |
2001年 | 1594篇 |
2000年 | 1250篇 |
1999年 | 452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63年 | 7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2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的发生率,探讨TTV感染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HCV、庚型肝炎病毒(HGV)及TTV标志物,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检测血清TTV DNA,用速率法或终点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胆脾形态及动态指标;应用SPSS 11.0软件分析比较肝功能检测结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及肝脾形态和动态指标改变的差异。结果TTV/HCV重叠感染占TTV感染的69.6%(39/56),占HCV感染的61.9%(39/63)。TTV、HCV感染与TTV/HCV重叠感染肝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V/HCV重叠感染存在很高的发生率,感染者肝损程度较重,临床进程加快,有肝纤维化趋势。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肝前体细胞(hepatic progenitor cells,HPCs)、小管样反应、中间型肝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和数量变化,以及与肝细胞再生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按炎症活动度(G)分为轻、中、重三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胆细胞标记(AFP、GST-π、CK7、CK19)和造血干细胞标记(c-kit、CD34)的表达,并以Ki-67标记增殖的肝细胞,用CK7/CK19作为标记物对符合定义的HPCs、中间型肝细胞进行计数,小管样反应程度的判定利用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阶段即存在HPCs的活化和小管样反应,其数量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而增加,均表达CK7、CK19、GST-π和AFP,肝细胞增殖指数在轻、中度肝炎中逐渐增加,重度肝炎、肝硬化患者增殖的肝细胞数下降,而中间型肝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小管样反应面积百分比与HPCs数目正相关(r=0.739,P〈0.05),中间型肝细胞数目与HPCs数目正相关(r=0.61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不仅有成熟肝细胞增殖,也存在肝前体细胞活化和分化,可能参与肝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睾丸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前均行AFP、阴囊彩超、全胸片及盆腔CT检查,并行患侧睾丸肿瘤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随诊1~5年,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AFP结合阴囊彩超检查能提高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率;早期诊断和睾丸肿瘤根治术辅以术后化疗能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阳离子聚合物Sofast基因转染试剂(Sofast)和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Lipo)经不同途径向大鼠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N2),观察其在颌下淋巴结(SMLN)的表达。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9组:Lipo/DNA前房注射组(A)、结膜下注射组(B)、颞下方穹隆部注射组(C)和下睑皮下注射组(D);Sofast/DNA前房注射组(E)、结膜下注射组(F)、颞下方穹隆部注射组(G)、下睑皮下注射组(H)和阴性对照组(I)。分别于注射后48小时取同侧SMLN,通过荧光显微镜观查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的SMLN中PEG-FP-N2的表达。结果A-D、E-H各实验组的SMLN中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相同载体不同部位注射DNA后颞下方穹隆部注射组和下睑皮下注射组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转染效率。相同部位不同载体注射DNA后Sofast/DNA注射组的转染效率高于Lipo/DNA注射组。结论Sofast在SMLN的基因转染中优于Lipo。DNA/Sofast可以通过颞下方穹隆部注射和下睑皮下注射在SMLN获得相对较高的表达。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及与手术联合使用的意义。方法对32例不同的动脉疾病采用介入技术或介入联合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及介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治疗成功,1例失败。平均随访9个月,1例降主动脉瘤破裂形成食道瘘患者,出院后1个月因支架感染而死亡。其余症状均消失或改善。结论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手术风险,缩短住院时间。与手术联合使用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或扩大介入技术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7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及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及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45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Ki-67和F8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77.78%,Ki-67标记指数(Ki-67LI)和MVD分别为12.7±4.1和37±10,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Ki-67 LI和MVD计数呈正相关。结论VEGF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检测VEGF、Ki-67和F8可作为病理诊断的补充,对患者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比较中美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常模,明确本地化研究和修正的重要性,为指导TIMP在国内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经TIMP手册正反译,评估人员培训、信度考核后,分别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区域11家医疗机构采样,建立中国TIMP常模,并就样本情况、得分情况及亚组分类与美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中国TIMP常模共13个周龄组,样本总数为1 035例,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汉族占比95%,少数民族5%,早产儿和足月儿分别占比31%、69%;美国常模共12个周龄组,样本总数为990例,其中男性占52%,女性48%,白种人占58%,黑种人25%,高危、中危、低危婴儿分别占比35%、30%、35%。中国TIMP常模各周龄组得分均值低于同周龄组的美国常模(P<0.01);中国常模第10、50、90百分位数曲线低于美国常模。中国常模足月儿与早产儿亚组对比,大多数周龄组得分无显著差异;美国常模中高危儿亚组得分显著低于低危组(P<0.001)。结论基于两国人口特征和儿童保健发展现状的不同,中美TIMP常模取样人群存在差异。中国常模各周龄组的得分均值低于美国常模同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降纤酶联合抗凝药预防老年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进行抗凝药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进行降纤酶联合抗凝药的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各项指标及股静脉血流峰值和平均流速情况.结... 相似文献
80.
鼻部相关手术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8):346-348
目的:探讨鼻部相关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OSAHS合并鼻部相关疾病的患者,均经PSG、鼻内镜、鼻咽纤维镜检查确诊,因种种原因只行鼻部相关手术而未行其他任何治疗。鼻部相关手术包括鼻中隔矫正术,双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术后2个月、1年复查PSG。结果:94例患者鼻部手术后有效19例,术前AHI11.7±5.2,最低SaO287.6±2.7,平均SaO287.8±5.4,术后2个月AHI5.5±5.0,最低SaO292.5±5.3,平均SaO294.5±3.7,术后1年AHI6.1±4.2,最低SaO291.8±4.2,平均SaO292.8±4.1,有效率20.21%(19/94),均为轻度Ⅰ型患者,占轻度患者的38.00%(19/50),经PSG随访1年无复发。其余75例无效。结论:伴有鼻部相关疾病的OSAHS患者,单纯鼻部手术仅对部分以鼻部阻塞为主的Ⅰ型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