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30篇
  免费   7572篇
  国内免费   4310篇
耳鼻咽喉   544篇
儿科学   1200篇
妇产科学   407篇
基础医学   4423篇
口腔科学   1586篇
临床医学   9305篇
内科学   6327篇
皮肤病学   677篇
神经病学   1423篇
特种医学   2850篇
外科学   6872篇
综合类   20823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9476篇
眼科学   910篇
药学   9502篇
  88篇
中国医学   7145篇
肿瘤学   3232篇
  2024年   330篇
  2023年   965篇
  2022年   2341篇
  2021年   2973篇
  2020年   2579篇
  2019年   1384篇
  2018年   1475篇
  2017年   2030篇
  2016年   1544篇
  2015年   2946篇
  2014年   3846篇
  2013年   4886篇
  2012年   6768篇
  2011年   7202篇
  2010年   6860篇
  2009年   6109篇
  2008年   6244篇
  2007年   6001篇
  2006年   5171篇
  2005年   4102篇
  2004年   2895篇
  2003年   2381篇
  2002年   1812篇
  2001年   1584篇
  2000年   1241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对48例腮腺肿瘤患者,按常规隐蔽切口腮腺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留或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10d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耳廓上部、耳垂、耳下区、耳前区和耳后区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感觉变化情况。结果 48例中35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耳廓上部及耳后区感觉无减退。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以耳前区最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步好转,6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另13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切断后产生局部永久性麻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2.
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nucleoplasty,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N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间隙分为两组:单间隙组(A组)34例,多间隙组(B组)30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标准(17分制并计算改善率),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24个月,A组平均14.1±3.7个月,B组平均13.9±3.8个月,A组术前JOA评分为9.19±2.64分,术后为14.37±1.42分,改善率为66.3%;B组术前JOA评分为8.89±2.31分,术后为14.33±1.28分,改善率为67.1%,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植入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病人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7例先行NeuroformⅡ支架瘤颈成形,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置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4例先置入微导管于动脉瘤内,再释放支架后栓塞,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其中致密填塞8例,部分致密填塞3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4例短期随访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NeuroformⅡ支架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4.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保肢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随着修复重建技术的提高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完善,给保肢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总体疗效仍不理想。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对32例下肢严重损伤患者行保肢治疗,现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保肢的指征、肢体重建的方法与时机及保肢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取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由光镜对各代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测。通过对各代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得出其各自的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比较各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各代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改变;爱茜蓝法检测糖胺聚糖(GAG)的含量。结果 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随着传代的进程,逐渐显现衰老的形态特征。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第7代起显著延长(P<0.01);MTT比色法的结果亦显示,第7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开始大幅下降(P<0.01)。第9-11代时,Ⅰ、Ⅲ型胶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有明显减少(P<0.01),降至第1代细胞的30%左右;GAG的含量也降至40%左右。结论 兔角膜基质细胞经历长期体外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但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的种子细胞,在它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之前,经3次传代培养,获取的细胞量达到组织块消化所得细胞的240倍左右,已足以用于构建之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脂质体Dotap包裹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酪氨酸酶(TYR)的调控效果和降解时间的影响,寻找适合于临床应用的高效转染、低降解率的载体和应用方法。方法 应用DNA合成仪合成针对TYR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32P标记、脂质体包埋,加入黑色素细胞培养体系进行点杂交,行黑素含量、酪氨酸酶mRNA表达量检测以及降解时间的同位素液闪检测。结果 经脂质体包埋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使细胞黑素含量由(64±2.3)pg/cell下降至(23±1.5)pg/cell,并可使基因表达水平由160%降低至82%;同位素液闪显示经脂质体包埋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能使其半衰期由8 h延长至12 h。结论 脂质体可以明显增强反义核酸的调控效果,并可延长其作用半衰期。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初步分析人源性多肽pCM-19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掺入破损细胞膜的原理,采用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析(FACSc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pCM-19对靶菌膜的作用机制。结果:FACS分析法结果显示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PI着染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PI着染BL-21菌比例增大,20min时达最高水平,20min以后反而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有明显的表面形态学的改变,如细菌体积缩小、细菌表面出现皱缩、凹陷似有孔洞形成。结论:人源性多肽pCM-19可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或)细胞膜,通过改变其通透性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ethol trithione therapic efficiency on dry eye. Methods It was a prospective random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Eighty cases diagnosed dry eye in Ocular Surface Out-patient Clinic of Xiamen University Affiliated Xiamen Eye Center from 2006 to 2008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ethol trithion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Every group was then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weak dry eye subgroup, middle and severe dry eye subgroup. All groups had been added with 0.05% refresh drops. All patients had been detected and evaluated by subjective symptoms of dry eye, visual acuity,corneal fluorescent staining(F1), break-up time(BUT) and Schirmer Ⅰ test (SⅠT) at pre-therapy and 3,7,28 d of post-therapy. All groups had been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F test and sample mean difference (SMD) or median difference (MD) comparison between pre-therapy and post-therapy. Results Except of tear and red eye, the other subjective symptoms of dry eye, F1, BUT and SⅠT of weak dry eye subgroup of both groups had been improved at 7 d after therapy. Only those of middle and severe dry eye subgroup of anethol trithione group had been improved at 7 d after therap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re-therapy: SMD=0.96 (visual tiredness), 1.26 (dry and unsmooth sensation), 0.82 (foreign body sensation), 1.28 (burning sensation), 1.05 (photophobia), 1.48 ( pain ) ; MD=0.30 (visual acuity), 4.00 (F1) ,5.00 (BUT), 5.00 (SⅠT) [F=15.30 (visual tiredness), 15.68 (dry and unsmooth sensation ), 13.56 (foreign body sensation), 20. 91 ( burning sensation ), 18.90 (photophobia), 27.22 ( pain ), 10.54 (visual acuity), 188.21 (F1) ,261.76 (BUT) ,269.05 (SⅠT) ;P<0. 05]. Those of middle and severe dry eye subgroup of control group hadn't significantly been improved at 28 d after therapy: SMD=0.10 (visual tiredness) ,0.16 (dry and unsmooth sensation) ,0.09 (foreign body sensation) ,0.38 ( burning sensation ), 0.24(photophobia) ,0.36 (pain) ,0.23 (red eye) ; MD=0.10 (visual acuity) ,0.50(F1) ,0.50(BUT), 0.50(SⅠT) [F=1.76 (visual tiredness), 1.61 (dry and unsmooth sensation), 1.02 (foreign body sensation),2.39 (burning sensation), 2.42 (photophobia), 2.73 ( pain ), 2.55 ( red eye ), 1.46 ( visual acuity) ,2.35 (F1) ,2.90 (BUT) ,2.76 (SⅠT) ; P>0.05]. SⅠT of anethol trithione group had been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after therapy (F=13.77, P<0.05). Conclusion Anethol trithion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middle and severe dry eye patients' symptoms and signs whose lacrimal gland function survival and it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湖北地区汉族儿童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域蛋白.3(Tim-3)启动子区1541位C〉T和574位G〉T单核苷酸变异及其与变应性哮喘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引物特异PCR-核酸序列测定技术检测湖北143例哮喘患儿和72名健康儿童Tim-3启动子区1541位C〉T和574位G〉T单核苷酸变异,讣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湖北地区健康儿童Tim-3启动子区1541位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61、0.039和0,而哮喘患儿频率分别为0.935、0.065、0,其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3825,P=0.5362);湖北健康儿童中Tim-3启动子区574位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92、0.008和0,而哮喘患儿频率分别为0.941、0.059、0,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4,P=0.042)。结论 湖北汉族儿童Tim-3启动子区存在多态性变异,其中574位G〉T多态性可能与湖北汉族儿童变应性哮喘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讨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 1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术前确诊率为 18.2 % (2 /11)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 2例 ;术后病理证实 7例。肝门胆管癌 72 .7% (8/11) ,中段胆管癌 9.1% (1/11) ,下段胆管癌 18.2 % (2 /11)。肿瘤根治切除率 36 .4 % (4/11) ,姑息性手术 6 3.6 % (7/11)。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详细的术中探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明显优于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