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9篇
  免费   2832篇
  国内免费   2040篇
耳鼻咽喉   229篇
儿科学   456篇
妇产科学   229篇
基础医学   1911篇
口腔科学   690篇
临床医学   3648篇
内科学   2791篇
皮肤病学   292篇
神经病学   714篇
特种医学   11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118篇
综合类   782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193篇
眼科学   341篇
药学   3415篇
  26篇
中国医学   2852篇
肿瘤学   1553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903篇
  2021年   1138篇
  2020年   997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653篇
  2017年   823篇
  2016年   668篇
  2015年   1076篇
  2014年   1461篇
  2013年   1752篇
  2012年   2642篇
  2011年   2819篇
  2010年   2494篇
  2009年   2186篇
  2008年   2325篇
  2007年   2277篇
  2006年   2142篇
  2005年   1637篇
  2004年   1168篇
  2003年   1033篇
  2002年   846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616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刊的审稿专家可使用同一个用户名作为审稿人进行稿件审理和作者投稿。(3)作者投稿请直接登录中华医学会业务巾心下信息管理平台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投稿成功后,系统自动发送回执邮件。作者可随时点击“在线查稿”,获知该稿件的审稿情况、处理进展、审稿意见、终审结论等;有关稿件处理的相关结果编辑部不再另行纸质通知。  相似文献   
22.
侯喜君  林昂如 《中国骨伤》2007,20(10):59-590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时机对于创伤性漂浮膝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漂浮膝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按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72h内(23例)和72h后(19例)手术组,根据Karlstrom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1个月6年,平均26个月,72h内接受手术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0例,良7例,中5例,差1例;72h后接受手术者优2例,良5例,中4例,差8例,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手术坚强内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漂浮膝损伤远期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谷胱甘肽、自由基在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自由基在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砷剂孵育卵巢癌细胞 4 8h后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 砷剂具有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作用 ,砷剂诱导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减少 (P <0 .0 1)、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增加(P <0 .0 5 )。结论 氧化还原系统的改变是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4.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与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①120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病灶890个,最多见于豆状核(占40.8%),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32例既做CT,又做MRI患者中,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5.1倍,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5mm或位于幕下。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常为多发,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易为CT忽略,尤其是幕下病灶或≤5mm的病灶,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腔隙性脑梗死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10mm),但大部分(60.0%)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需要相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5.
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及其特点. 方法取SD大鼠75只,在股骨中下段切断腓神经,将近断端逆转90度包埋于肌肉中.随机分为5组.A组:将截取的左颈总动脉套接于右侧正常胫神经侧方与腓总神经远端2 mm距离之间,缝合部胫神经外膜不予切除;B组:在胫神经套接部外膜开窗1.0 mm;C组:腓总神经切断14天后再予动脉套接,余同B组;D组:同B组,且于动脉套接部注入神经生长因子(neural growth factor, NGF)1 ml;E组:将腓总神经远端以端侧缝合形式直接缝合于胫神经的一侧,外膜开窗1.0 mm.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组织学、电镜和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 结果 4周时C、D及E组周边区域有神经纤维轴突和髓鞘再生,A组则无神经纤维生长; 8周时C、D及E组再生神经纤维较B组多,E组神经纤维较C、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周时C、D及E组神经纤维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有较丰富的神经再生,与神经端侧直接吻合的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端侧2 mm距离动脉套接可作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6.
患者女,59岁,因“胸闷伴中上腹不适2月余”入院。患者进食后腹部不适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晨起脸部浮肿,活动后可消退,不伴有双下肢水肿。27年前因右肾结石行右肾切除术。查体:心浊音界增大,中上腹可闻及收缩期杂音。MRA显示右肾动脉与下腔静脉异常交通,右肾动脉远端瘤样扩张,下  相似文献   
27.
侯建乐 《齐鲁药事》2009,28(12):755-757
目的分析ADR在我市的零售药店发生特点。方法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具体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零售药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口服药物为主,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不良反应的种类以消化系统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反应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儿科用药由于选择慎重不良反应数较少。结论 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循环系统药和抗微生物药物,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要加强对零售药店的药品的不良反应(ADR)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8.
心先安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同秀  王自然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6):333-333,339
目的:分析心先安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相同的 基础治疗条件下,治疗组应用心先安2~5mg kg,加液静滴,每天2次。结果:心先安组;痊愈51例(75%),好转12例(17.65%),无效5例(7. 35%),总有效92.65%。对照组痊愈41例(60.29%),好转14例(20.59%),无效13例(19.12%),总有效80.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x2=4.09,P<0.005)。结论:心先安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控制性降压是否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随机分为常压和控制性降压脊髓牵拉损伤组。观察常压及控制性降压水平下相同程度牵拉损伤后脊髓血流(SCBF)、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运动诱发电位(NMEP)改变的差异。结果 外周血有创动脉压(MABP)平均下降幅度为40.5%。经SSPS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牵拉水平下,常压组及低压组的SCBF(%)、SEP波幅(Asep)(%)及NMEP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Severe scoliosis refers to scoliosis with serious and stiff curve. It always combins with trunk imbalance in coronal and sagittal contour. Besides complex pathological changes, cardiopulmonary deficits and other concomitant diseases increase treatmental difficulties. So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coliosis is always a great challenge to spine surgeon. Methods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severe scoliosis received one stage posterior correction followed by anterior release during July 1997 to January 2003, including 9 males and 27 females. Mean age was 17.2 years. Of them, 33 was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3 was neurofibromatosis scoliosis( Cobb angle: 85-116 degree); 20 cases were abnormal in sagital plane. Three-dimensional devised instrumentation were applied such as CD, CD-Horizon, TSRH or Isola in posterior procedure followed by anterior release during the same anesthesia. 31 cases of this group received thorac icplasty. Results: The correction in the frontal plane achieved an average of 48.5%. In the sagittal plane, the pathological shape of the spine was reduced and distinctly ameliorated. 80. 6% of the patients maintained or achieved balance of sagittal plane.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of severe neurological deficit, hook displacement, rod broken, and deep infection at follow-up. One case occurred traumatic pleurisy after operation and another appeared pseudarthrosis 2 years later. One case demonstrated imbalance 11 months after operation. One patient was presented loss of correction more than 10 degree at one year follow-up and 5.2 degree in average. Conclusion: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one stage posterior correction combined with anterior release in treatment of severe scoliosi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correction. Appropriate choice of cases, preoperational detailed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P and wake-up test during operation can possibly reduce severe complication. The long-term outcomes still need further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