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81篇 |
免费 | 1571篇 |
国内免费 | 7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9篇 |
儿科学 | 254篇 |
妇产科学 | 114篇 |
基础医学 | 981篇 |
口腔科学 | 167篇 |
临床医学 | 1738篇 |
内科学 | 1349篇 |
皮肤病学 | 140篇 |
神经病学 | 415篇 |
特种医学 | 430篇 |
外科学 | 1260篇 |
综合类 | 3549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1622篇 |
眼科学 | 171篇 |
药学 | 1669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1166篇 |
肿瘤学 | 5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51篇 |
2023年 | 287篇 |
2022年 | 567篇 |
2021年 | 653篇 |
2020年 | 560篇 |
2019年 | 338篇 |
2018年 | 343篇 |
2017年 | 365篇 |
2016年 | 325篇 |
2015年 | 534篇 |
2014年 | 705篇 |
2013年 | 877篇 |
2012年 | 1149篇 |
2011年 | 1138篇 |
2010年 | 1146篇 |
2009年 | 1059篇 |
2008年 | 958篇 |
2007年 | 945篇 |
2006年 | 898篇 |
2005年 | 663篇 |
2004年 | 508篇 |
2003年 | 411篇 |
2002年 | 314篇 |
2001年 | 279篇 |
2000年 | 227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90只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置入刺激电极。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电场强度600μV/mm,振荡周期为每15min极性交替变换,供电方式为感应式供电,工作方式为大鼠清醒状态下持续刺激至实验结束。建模成功后2周、6周、12周进行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评价脊髓神经传导情况(MEP潜伏期差和波幅差);HE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神经丝蛋白(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轴突再生情况、行轴突计数、胶质瘢痕形成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夹角测量,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周时,BBB评分、MEP波幅差和轴突计数无差异(P>0.05),但右下肢MEP潜伏期差缩短(P<0.05)。6周和12周时,BBB评分、MEP潜伏期差和波幅差、轴突计数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夹角测定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12周时HE染色观察两组可见损伤部位脊髓空洞及瘢痕形成;NF染色实验组可见较多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GFAP染色发现两组间IOD值测定无显著差异。结论:振荡电场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脊髓传导功能改善和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电场作用时间需达6周以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振荡电场促进轴突再生、诱导其定向生长,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线性排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2 μm激光汽化切除技术联合2 μm激光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体积≤40 mLBPH患者,采用经尿道2 μm激光汽化切除增生前列腺联合2μm激光膀胱颈切开.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等指标差异.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输血2例;手术前后血电解质及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80±15)min;术后留置尿管4~6d.术后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道狭窄,1例术后排尿困难改善不明显者给予留置导尿管1月后成功拔除尿管.IPSS评分及QOL评分分别从(24.2±5.4)分和(4.9±0.2)分降至(7.5±1.6)分和(2.3±0.3)分;Qmax由术前(7.1±0.5)mL/s升至(18.2±1.6)mL/s;PVR由术前(82 ± 1.2)mL下降至术后(15.3±3.4)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μm激光汽化切除技术联合2 μm激光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BP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3.
分子靶向治疗后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灶囊样薄壁空洞形成(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灶经分子靶向治疗后发生薄壁空洞改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肾透明细胞癌经分子靶向药物Pazopanib治疗后肺转移灶出现薄壁空洞改变的相关病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例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双肺多发实性转移灶,增强扫描多数病灶呈环形强化;经Pazopanib治疗3个月后大多数转移灶呈薄壁空洞样改变.病例1病情进展缓慢;病例2出现自发性气胸,2个月后死亡.结论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促进了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灶坏死,有助于囊样薄壁空洞形成,但这种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4.
冷冻干燥同种骨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系列冷冻干燥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真空冷冻干燥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骨组织,临床应用系列冻干骨94例,包括骨缺损填充、骨不连植骨、脊柱和关节融合、人工关节翻修、髋臼造盖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冻干同种骨的理化性能、无菌检测和生物性能完全符合体内植入物的相关国家标准,常温下可保存2年。94例中的90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优良率为95.76%,成功率为97.87%。结论:冷冻干燥同种骨使用安全,保存和运输方便,可替代临床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15.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及减压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mRNA,P53mRNA,CASPASE-3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5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5只),慢性脊髓压迫组(B组25只),减压组(C组25只)。应用原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的表达,分别于损伤后及减压后1、3、7、14、28d对慢性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A、B、C三组均发现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的表达,A、B、C三组细胞凋亡率及阳性细胞灰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细胞表达程度与细胞凋亡的减少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相一致。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导致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同时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使脊髓发生适应性改变,减压可能通过激活此机制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6.
韩刚 高江平 洪宝发 王晓雄 文载律 唐杰 张旭 HAN Gang GAO Jiang-ping HONG Bao-fa WANG Xiao-xiong WEN Zai-lü TANG Jie ZHANG Xu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30(1):375-37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随访6个月~2年,16例皮瓣中除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知名血管等特点,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8.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119.
韩刚 高江平 洪宝发 王晓雄 文载律 唐杰 张旭 HAN Gang GAO Jiang-ping HONG Bao-fa WANG Xiao-xiong WEN Zai-lü TANG Jie ZHANG Xu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30(1):375-37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分析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预测指标,初步建立SEP指标波幅差值异常变化时出血量及平均动脉压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86例患者的SEP监测资料,以SEP波幅差值异常变化作为SEP受影响的指标,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平均动脉压范围、出血量、手术时间、皮下针电极导线长度、电磨钻应用情况、气磨钻应用情况、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等11个指标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影响SEP的相关因素。结果 SEP指标(波幅差值P40/N50)和出血量(P0.05)、平均动脉压波动范围(P0.05)、电磨钻使用情况(P0.05)、气磨钻使用情况(P0.05)、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P0.05)5个因素存在相关关系,而与性别(P0.05)、年龄(P0.05)、身高(P0.05)、体质量(P0.05)、手术时间(P0.05)、皮下针电极导线长度(P0.05)不具有相关关系。平均动脉压50 mm H(1 mm Hg g=0.133 k Pa)或在50 mm Hg左右波动时,以及出血量较多且1 249 m L时,SEP的波幅将明显发生变化,接近甚至会低于基线水平,与术中脊髓、神经损伤表现相似。结论出血量、平均动脉压范围、电磨钻使用情况、气磨钻使用情况和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是SEP指标(P40/N50)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