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759篇 |
免费 | 14115篇 |
国内免费 | 78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59篇 |
儿科学 | 2591篇 |
妇产科学 | 1137篇 |
基础医学 | 11352篇 |
口腔科学 | 2709篇 |
临床医学 | 18420篇 |
内科学 | 15602篇 |
皮肤病学 | 2239篇 |
神经病学 | 3944篇 |
特种医学 | 579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12545篇 |
综合类 | 34033篇 |
现状与发展 | 32篇 |
一般理论 | 4篇 |
预防医学 | 15820篇 |
眼科学 | 2147篇 |
药学 | 17228篇 |
162篇 | |
中国医学 | 12110篇 |
肿瘤学 | 76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0篇 |
2023年 | 1905篇 |
2022年 | 4844篇 |
2021年 | 6375篇 |
2020年 | 5079篇 |
2019年 | 3537篇 |
2018年 | 3671篇 |
2017年 | 4272篇 |
2016年 | 3691篇 |
2015年 | 6436篇 |
2014年 | 8178篇 |
2013年 | 9335篇 |
2012年 | 13463篇 |
2011年 | 13882篇 |
2010年 | 11753篇 |
2009年 | 10110篇 |
2008年 | 10823篇 |
2007年 | 9983篇 |
2006年 | 9216篇 |
2005年 | 7562篇 |
2004年 | 5322篇 |
2003年 | 4344篇 |
2002年 | 3497篇 |
2001年 | 2723篇 |
2000年 | 2063篇 |
1999年 | 1071篇 |
1998年 | 444篇 |
1997年 | 486篇 |
1996年 | 345篇 |
1995年 | 304篇 |
1994年 | 290篇 |
1993年 | 165篇 |
1992年 | 159篇 |
1991年 | 150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8篇 |
1975年 | 7篇 |
1974年 | 7篇 |
1972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2.
983.
984.
目的探索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移植前宫腔灌注胚胎培养上清液对胚胎种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共计198个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根据FET术前是否予胚胎培养液上清液宫腔灌注操作分成2组,灌注组93个周期,对照组即未灌注组105个周期。灌注组分别于FET术前4周和术前1天行宫腔灌注胚胎培养上清液,对照组未行胚胎培养上清液宫腔灌注,对比两组患者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灌注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ET术前宫腔灌注胚胎培养上清液可提高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总结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称我院)近四年来的抗肿瘤药及其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5—2018年抗肿瘤药及其辅助药物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按照药品类型和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销售总金额1 625.04~2 255.13万元,其中其他类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最多(700.06~1 154.32万元),抗肿瘤药物中抗代谢药DDDs最高(42 737.8~452 904.6万元)。抗肿瘤辅助药物用药总金额1 472.28~2 110.06万元。抗肿瘤药及其辅助药物销售金额呈总体下降趋势。多西他赛、榄香烯、斑蝥酸钠是4年内用药金额最多的抗肿瘤药物。结论我院抗肿瘤药及其辅助药物应用按国家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扭转了用药金额增长的趋势,对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规范临床用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讨凋膜止崩方靶向干预前后MMP-1和TIMP-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设立空白组(A)、模型对照组(B)、实验大剂量组(C)、实验小剂量组(D),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4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和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子宫内膜组织中TIM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大、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组织中TIM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子宫内膜组织 相似文献
987.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进展快,部分患者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目前关于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索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至到达首诊医院时间的现状、影响因素,为缩短患者院前时间、及早到达医院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选取2018年3-11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过预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时间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为86.50%。173例患者院前时间为12~20 350 min,平均为〔70.0(36.5,150.0)〕min。 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情况、到达居住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既往史(胃病)、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症状(胸或背部痛、大汗、呼吸困难)、疼痛程度、持续性疼痛情况、以前有无类似症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发病时间、发病时正在做什么、旁观者反应、自觉严重程度、入院方式、采取措施(打120,自己或让他人送去医院,呼叫或打电话寻求帮助,归因于其他疾病,尽量休息、放松,忍耐等待症状缓解,吃药)患者院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到达居住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持续性疼痛情况、旁观者的反应、自觉严重程度、入院方式为打车、归因于其他疾病为院前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到达居住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越短、自觉症状越严重,院前时间越短;有持续性疼痛、发病时旁观者反应为采取就医措施、打120入院的患者院前时间较短;发病后归因于其他疾病的患者院前时间较长。需增强公众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认知和警觉意识,发病后采取积极的就医措施,推荐打120入院。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分析时间域最大强度投影(tim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MIP)用于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了16例拟行单腿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行术前单时相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single phas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sCTA)、术前术后两次320排容积CT灌注(CT perfusion,CTP)扫描、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测量及Wong-Baker FACES疼痛评分。t-MIP图像与sCTA图像上显示的血管质量差异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测定术前、术后小腿的血管容积,应用组间一致性(intra-class correlation,ICC)分析两者的测定一致性,配对t检验用于检验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患者小腿的血流状态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小腿CT血管容积和ABI的相关性。结果 共评价16条小腿。t-MIP图像显示小腿血管的质量明显优于sCTA图像,包括血管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P<0.001)及主观评分(P<0.05);sCTA图像和t-MIP图像分别显示小腿侧支血管23支及45支,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容积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者间对术前、术后血管容积评估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897和0.906。术后ABI较术前增加(P<0.05),但术前、术后Wong-Baker FACE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CT血管容积与ABI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MIP可以提升容积CT图像对血管的显示质量,通过计算小腿血管容积可以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开展江滩野鼠感染血吸虫监测,探索敏感、有效的监测方法,为精准防控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滩有螺环境中采用布设鼠夹的方法捕捉野鼠, 对捕获的野鼠进行解剖,观察有无血吸虫感染,分别计算有效鼠夹率、野鼠捕获率和感染率。结果 2017—2019年,累计在13个江滩有螺环境中布设鼠夹2 800只次,其中2017年4个环境800只次,2018年5个环境1 200只次,2019年4个环境800只次。共捕获野鼠132只,有效鼠夹率96.89%,野鼠捕获率4.87%,2017—2019年野鼠捕获率分别为10.82%、2.55%、2.38%,均未发现野鼠感染血吸虫,感染率为0%。结论 通过连续三年的监测,未发现野鼠感染血吸虫,但应进一步持续开展,建议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可将野鼠感染血吸虫监测列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分析一起由两种罕见血清型混合感染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的检测结果,为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查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对一起在龙门县人民医院就诊食物中毒事件的9例患者采集其肛拭子样本,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7—2013) 等标准进行病原学分析鉴定。结果 本次事件出现临床症状者9例,其中≤20岁2例,20~<40岁1例,40~<60岁4例,≥60岁2例;9份肛拭子样本检出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O2:K28构成比占25.00%(2/8);O8:K21构成比占75.00%(6/8);经PFGE分子分型,2株O2∶K28血清型(VP18171、VP18175)相似度为66.7%;3株O8∶K21血清型(VP18172、VP18173、VP18176)相似度为100.0%,与另外3株O8∶K21血清型(VP18177、VP18174、VP18170)相似度为88.4%~95.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有1株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二重耐药、1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3株菌株对头孢唑林耐药外,其它菌株对所有测试药物均敏感,无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是由O2:K28和O8:K21这两种罕见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