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8篇
  免费   1955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298篇
妇产科学   142篇
基础医学   1275篇
口腔科学   301篇
临床医学   2211篇
内科学   1512篇
皮肤病学   377篇
神经病学   436篇
特种医学   840篇
外科学   1752篇
综合类   575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663篇
眼科学   262篇
药学   2230篇
  21篇
中国医学   1966篇
肿瘤学   109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586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606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653篇
  2014年   921篇
  2013年   1201篇
  2012年   1518篇
  2011年   1607篇
  2010年   1465篇
  2009年   1404篇
  2008年   1388篇
  2007年   1446篇
  2006年   1308篇
  2005年   981篇
  2004年   1132篇
  2003年   1380篇
  2002年   1146篇
  2001年   1032篇
  2000年   534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33年   3篇
  1930年   2篇
  1929年   2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骨髓炎与恶性骨肿瘤软组织改变的影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软组织影像改变对骨髓炎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7例骨髓炎和7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软组织异常CT和MRI征象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和统计学比较。结果57例骨髓炎患者中,CT检查54例,MR检查14例。CT检查的54例中,软组织肿胀52例(Ⅰ度19例、Ⅱ度16例、Ⅲ度17例),脓肿样囊腔6例,软组织肿块5例,软组织内气体、脂液平面和窦道各1例。MR检查的14例骨髓炎中,软组织肿胀14例(Ⅰ度2例、Ⅱ度6例、Ⅲ度6例),脓肿样囊腔(扩散加权成像均呈明显高信号)3例,软组织肿块和脂液平面各1例。7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中,CT检查54例,MR检查49例。CT检查的54例中,软组织肿胀44例(Ⅰ度29例、Ⅱ度12例、Ⅲ度3例),软组织肿块49例,软组织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16例,软组织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25例。MR检查的49例恶性骨肿瘤中,软组织肿胀46例(Ⅰ度21例、Ⅱ度17例、Ⅲ度8例),软组织肿块43例。骨髓炎组和恶性骨肿瘤组CT图像显示的软组织肿胀程度(Uc=4.1066,P〈0.01)以及脓肿样囊腔(X^2=4.4118,P〈0.05)、肿块(X^2=71.7037,P〈0.01)、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X^2=18.7826,P〈0.01)和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X^2=32.5301,P〈0.01)出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图像所示的软组织肿胀程度(Uc=2.5997,P〈0.01)以及脓肿样囊腔(四格表确切概率P=0.0092)和肿块(X^2=29.8757,P〈0.01)出现比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组织肿胀程度和软组织肿块对骨髓炎和恶性骨肿瘤鉴别具有一定价值。软组织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以及软组织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是恶性骨肿瘤的特异性征象。脓肿样囊腔、软组织内气体、脂液征和窦道是骨髓炎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82.
保留假体清创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在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可行性、适应证、成功和失败的相关因素以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0~2004年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发现9例病人在治疗开始时曾尝试采用清创灌注冲洗的方法保留假体,对这9例病人进行总结,并对可能影响清创是否成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9例病人中4例保留了假体,平均随访18个月(10~25个月),感染均无复发.由于病例数较少,本研究针对可能影响清创成功的因素未能得出有意义的统计学结果,但从结果看:急性感染清创容易成功,而慢性感染则很难获得成功;表皮葡萄球菌成功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失败;表面膝置换成功率较高,而铰链膝置换则难以获得成功;出现症状后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清创,延误的时间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低.[结论]保留假体清创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术后急性感染病人和术后晚期急性血源性感染病人应尝试进行保留假体清创治疗,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3.
目的:体外研究白细胞介素Ⅱ(IL-2)和α-干扰素(IFN-α)联合激活对白血病缓解期骨髓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造血的影响。方法:标准4h^51Cr释放实验测定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细胞毒作用;集落培养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IL-2和INF-α单用虽均能增强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但两者联合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和LAK活性,明显优于IL-2和IFN-α的单用(P<0.05)。在体外净化实验中两种细胞因子均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细胞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但两种联合作用最强,且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为两者联合组33.33%(4/12),Rt-pcR法,而IL-2作用次之为66.67%(8/12),最后是IFN-α为91.67%(11/12)。两种细胞因子中以IFN-α单用对CFU-GM的抑制有一定影响(P<0.01),而IL-2和两者联合对激活骨髓的CFU-GM无明显影响。结论:IL-2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细胞的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IFN-α能增强IL-2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不同视场角参数对虚拟环境中目标判断的影响规律 ,找出最佳视场角参数。方法利用自行研制基于PC平台的虚拟现实 (VR)实验系统 ,选定 45名年龄在 2 3~ 5 8岁被试者并完成大小与角度判断的实验设计。首先进行 30 0人次的预实验 ,确定引起虚拟环境中目标判断差错的视场角及相应观察任务的差别等级 ,然后开始单因素、4水平的完全随机正式实验。结果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的虚拟环境视场角对目标判断的真实性有显著性影响 ,当视场角为 60°时 ,目标判断的正确率最大。结论利用VR技术进行载人航天器工效设计、操作训练或其它任务的研究时 ,应考虑视场角的作用 ,适合目标大小判断的视场角参数值宜取 60°,以便获得最大的工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Ryanodine受体(RyR)抗体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9例MG患者、66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6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RyR抗体水平。结果MG组血清RyR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0%和91.7%。晚发型MG患者血清RyR抗体阳性率(74.4%)明显高于早发型MG(37.0%,P〈0.05)。MG合并胸腺瘤(MGT)和未合并胸腺瘤(nMGT)患者血清RyR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MG患者根据Osserman评分进行分型,各型血清RyR抗体阳性率及其吸光度值大小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RyR抗体多见于晚发型MG,对诊断M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卡维地洛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将52例CHF患者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A组,25例)和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组(B组,27例),卡维地洛起始量6.25mg/d,目标量50mg/d,疗程为12周.另设3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所有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DVd)与收缩末期内径(LDVs),并由此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CHF患者血清TNF-α[A组(28.2±10.5)ng/L,B组(28.3±11.5)ng/L]、IL-6[A组(216.8±55.6)ng/L,B组(218.9±53.8)ng/L]含量较正常对照组[TNF-α(15.6±4.4)ng/L,IL-6(122.5±39.2)ng/L]明显升高(均P<0.01).A、B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较前有所恢复,TNF-α和IL-6水平有所下降,以B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TNF-α、IL-6与CH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使用卡维地洛后,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改良电针痉挛连续两次发作治疗重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使用YA型电针痉挛治疗仪 ,对 64例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连续两次发作 (试验组 )和单次发作 (对照组 )治疗 ,采用HAMD抑郁量表评分。结果 试验组临床显效率为 82 3 % ,对照组为 60 0 % ,试验组的疗效显著性地优于对照组 (χ2 =3 94,P <0 0 5 )。HAMD抑郁量表评定 :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均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分均值有显著差异 (t=5 .10 8,P <0 0 1) ;两组 4次发作治疗后总分均值比较试验组显效快于对照组 ;试验组的绝望感、认知障碍、迟滞因子分均值减低比对照组更明显 (P <0 0 1)。结论 改良电针痉挛连续两次发作疗法见效快、疗效好 ,无明显副作用 ,是治疗重性抑郁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检测不同年龄段教职工血清甘油三酯 (TG)及血清总胆固醇 (TC)含量 ,并对各年龄段血脂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将 769例教职工分为 60岁以上、50~ 59岁、40~ 49岁、30~ 39岁、30岁以下五个年龄段组 ,分别用COP -PAP法和CHOD -PAP法测定其血清TG和TC水平。结果 :60岁以上的教职工TG、TC含量显著高于 60岁以下组 (P <0 .0 5) ;30~ 39岁组男性TG、TC含量分别高于同组女性 (P <0 .0 1 ) ,且此组男性TG、TC含量分别高于(除 60岁以上年龄组外 )其它各男性组 ;总体男性TG、TC含量高于总体女性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60岁以上组教职工高血脂发病率明显高于 60岁以下教职工 ;男性教职工高血脂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教职工 ;TG、TC含量及高血脂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渐进性增高  相似文献   
89.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与肌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本研究对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相应体征及MR或CT等影像学资料确诊的LDH,采用规范化非手术治疗,经规范化保守治疗无效者选用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肌电图(elec-tromyograptly,EMG)检查,旨在探讨肌电图变化与治  相似文献   
90.
CT增强扫描在评价NSCLC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水平与CT增强程度的关系 ,从影像学角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在肺癌诊断、治疗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NSCLC病人进行动态螺旋CT扫描 (SCT) ,测量病灶增强幅度 ,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对病灶增强值、VEGF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肺癌病人CT增强值均数为 (36 .2 8± 6 .41 )HU ,VEGF阳性表达 2 1例 ,阴性表达 9例。VEGF在中晚期的阳性表达高于早期病人 (Ρ<0 .0 5)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Ρ <0 .0 5) ;癌灶增强值与VEGF阳性表达、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结论 NSCLC的CT增强程度能够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 ,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TNM分期 ,而且可以从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方面补充目前肺癌分期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