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91篇
  免费   4321篇
  国内免费   2581篇
耳鼻咽喉   986篇
儿科学   694篇
妇产科学   269篇
基础医学   2592篇
口腔科学   852篇
临床医学   5026篇
内科学   3524篇
皮肤病学   439篇
神经病学   847篇
特种医学   2007篇
外科学   3451篇
综合类   11892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311篇
眼科学   432篇
药学   4957篇
  59篇
中国医学   4585篇
肿瘤学   2261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570篇
  2022年   1425篇
  2021年   1765篇
  2020年   1509篇
  2019年   816篇
  2018年   830篇
  2017年   1247篇
  2016年   864篇
  2015年   1664篇
  2014年   2169篇
  2013年   2759篇
  2012年   4076篇
  2011年   4365篇
  2010年   3790篇
  2009年   3398篇
  2008年   3582篇
  2007年   3295篇
  2006年   2801篇
  2005年   2108篇
  2004年   1559篇
  2003年   1273篇
  2002年   949篇
  2001年   866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硫化氢的供体硫氢化钠(Na HS)对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胞内Ca2+浓度([Ca2+]i)及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硫化氢神经保护作用的嘌呤信号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高分化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ATP处理;(2)ATP组:接种细胞24 h后ATP处理;(3)Na HS+ATP组:Na HS预先孵育30 min后再用ATP处理,并且Na HS始终存在于反应体系中;(4)KN-62(P2X7受体阻断剂)+ATP组:KN-62预先孵育30 min,其余同Na HS+ATP组。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Fura-2/AM荧光染料检测各组[Ca2+]i,检测荧光染料YO-PRO-1的相对荧光单位以反映膜的通透性。结果:(1)0.3mmol/L ATP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但1、3、5、10 mmol/L ATP则呈浓度依赖式明显降低细胞活力,200μmol/L Na HS干预可明显逆转ATP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而800μmol/L Na HS预处理则加剧ATP对PC12细胞的损伤(P0.05)。(2)ATP处理PC12细胞会引起[Ca2+]i迅速升高并且呈浓度依赖性,Na HS预处理能对抗ATP引起的[Ca2+]i升高(P0.05)。(3)随着ATP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PC12细胞内YO-PRO-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Na HS预处理可明显减少细胞对YO-PRO-1的摄取(P0.05)。结论:硫化氢可保护ATP损伤的PC12细胞,可能与其抑制[Ca2+]i升高和YO-PRO-1荧光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2(AQP2)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表达变化及其与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术结扎胆总管的方法造成实验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于术后3、5、7、10、14 d处死大鼠取血和肾脏标本,检测血浆直接胆红素、尿素氮和肌酐值,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APQ2表达。结果:实验组3 d时光镜下见肾集合管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肿胀,5 d时可见细胞水样空泡变性、并且梗阻性黄疸组AQP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7 d时见部分细胞脱落、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10和14 d时见局灶上皮细胞坏死、胞浆崩解、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水通道蛋白2表达在梗阻5 d后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其表达减少愈加明显。AQP2表达减少的同时,肾形态学损害在光镜下从肾集合管形态学改变得到证实。梗阻性黄疸组术后10 d Cr开始升高,梗阻14 d后BUN开始升高。结论:AQP2的减少表明肾功能发生损害,AQP2减少在前,CR和BUN增加在后,所以AQP2作为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明胶微冰胶材料体外联合培养时,材料是否能维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ADSCs种植于明胶微冰胶材料后进行Calcein-AM和PI活细胞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滴度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定量PCR检测干性基因OCT4、Nanog、SOX2表达情况,以及在成脂成骨诱导过程比较ADSCs在二维环境和种植于明胶微冰胶材料后的分化潜能。结果 ADSCs在三维明胶微冰胶支架材料中能保持较高活性,增殖能力不受影响,干性基因表达上调,成脂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比二维诱导环境低。结论明胶微冰胶可以为ADSCs提供一个较二维培养更好的微环境,有利于ADSCs体外干性维持,从而在干细胞移植法治疗相关疾病时以非侵入性的细胞传递方式发挥更长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腺病、9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和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EZH2和p53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EZH2在ILC与ID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其在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低于ILC与IDC组织(P<0.016 7)。EZH2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类型、p TNM分期等均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生存状态及p53表达有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腺病和IL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其在ID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ILC与乳腺腺病组织(P<0.0167)。p53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无关,与组织学类型、p TNM分期、分子亚型及生存状态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EZH2及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具有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ZH2及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乳腺腺病、ILC及IDC组织中,EZH2及p5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二者表达呈正相关。EZH2及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弹性模量和表征细胞应力纤维结构,研究不同时长应力刺激下MSCs的力学响应特点。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细胞骨架进行高分辨成像,同时使用带有微球的微悬臂实施微区力曲线检测,进针时间分别选择为0.1、0.5、1、5、10 s,计算并比较300 nm压入深度时MSCs的弹性模量。结果大鼠MSCs的细胞骨架呈现致密交联网状结构。细胞弹性模量随应力刺激时长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MSCs在作用时间分别为0.1、0.5、1、5、10 s时各组弹性模量中位数和4分位数(QR)间距分别为10.02(QR=9.66)、1.94(QR=7.71)、3.63(QR=19.33)、17.15(QR=35.13)、23.52 k Pa(QR=34.87)。除刺激时间极短(0.1 s)的情况,细胞弹性模量有随应力刺激时间增长而增大的趋势。结论大鼠MSCs具有完善的力学承载结构,与理想弹性体不同,可对较长时间应力刺激做出主动响应,导致弹性模量上升。研究结果可以为组织工程学通过力学刺激调控MSCs行为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Wnt5a/JN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成功复制哮喘模型后,通过HE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和血液中Wnt5a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磷酸化的c-Jun(p-c-Jun),磷酸化的c-Jun N端激酶(JN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支气管黏膜增厚,褶皱增多,管腔狭窄;气管和血管周围有炎细胞的浸润。气道壁与平滑肌层显著变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液中Wnt5a mRNA与对照组比较表达上调,p-c-Jun,p-JNK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哮喘大鼠的Wnt5a、p-JNK、p-c-Jun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采用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18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其中难治性NHL患者8例,复发性NHL患者10例。结果:5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率为27.8%),4例达部分缓解(PR率为22.2%),总有效率为50.0%;目前12例仍生存,其中生存最长者26个月(2例),仍处于CR期。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髓抑制。结论:ProMACE/CytaBOM方案对部分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仍有效,毒副作用较轻,可用于治疗对其他化疗方案无效的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  相似文献   
998.
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HIV/AIDS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在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中,利用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几年艾滋病病毒(HIV)伎滋病(AIDS)的流行趋势。方法 对当地静脉吸毒人群进行HIV感染横断面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获得的有关数据,利用离散型HIV/AIDS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静脉吸毒人群中的HIV/AIDS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有关参数的确定;通过数值模拟对未来几年HIV感染情况进行了预测。结论 由模型可以看出: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到2010年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中的累计HIV感染者/AIDS患者人数约为1070,HIV感染率约为18%;如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使得HIV感染者的传染性降低50%,则到2010年累计HIV感染者/AIDS患者人数约为630.HIV感染率约为8%。因此.对吸毒人群施加必要的干预措施.就变成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研究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维持和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心外科手术病人53例,其中窦性心律者26例,房颤患者27例(房颤少于10年患者为房颤Ⅰ组,房颤超过10年患者为房颤Ⅱ组).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的方法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转化酶(ACE)mRNA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蛋白的表达量,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同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扩大、CVF增高;房颤Ⅰ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 mRNA升高,AngⅡ升高;房颤Ⅱ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有下降的趋势,未达统计学意义,ACE mRNA、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早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Aim: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prolactin (PRL) may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d hyperprolactinemia may be related to disease activity.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both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PRL in SLE patients and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 to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volvement. Methods: Prolactin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Serum PRL levels were detected in 80 patients with SLE and 25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Disease activity was scored by SLEDAI. CSF PRL levels were detected in 7 cases of CNS‐involved SLE, eight cases of non‐CNS‐involved inactive SLE and eight cases of non‐SLE CNS disorders. Results: Hyperprolactinemia was present in 40% of SLE patients. Serum PRL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LEDAI scor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rum PRL levels between SLE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CNS involvement, but the mean CSF PRL levels were higher in CNS‐involved SLE patients than in non‐CNS‐involved SLE and non‐SLE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and CSF PRL levels.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 serum PRL levels correlate with active disease in SLE, but not with CNS involvement. CSF PRL levels in SLE patients correlate with CNS involvem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CSF PRL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NS‐S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