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0篇 |
免费 | 160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75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16篇 |
内科学 | 125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52篇 |
外科学 | 183篇 |
综合类 | 273篇 |
预防医学 | 156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11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1篇 |
肿瘤学 | 1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对39例接受外科治疗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用于指导外科治疗的分区方法,并根据分区方法探讨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1998~2009年收治的39例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X线平片判断病变范围,并根据股骨近端受累范围提出分区方法。分析分区类型与外科治疗方案的关系。并通过对患者术后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术后功能(MSTS 93评分)评价外科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39例病变范围,并结合股骨近端解剖特点,将股骨近端分为四个区:Ⅰ区,股骨干(小粗隆以下);Ⅱ区,粗隆间(小转子至股骨颈基底部);Ⅲ区,股骨颈;Ⅳ区,股骨头。根据上述分区,病变分为7种类型,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3例,Ⅰ+Ⅱ型6例,Ⅱ+Ⅲ型5例,Ⅱ+Ⅲ+Ⅳ型2例,Ⅰ+Ⅱ+Ⅲ型2例,Ⅰ+Ⅱ+Ⅲ+Ⅳ型1例。手术主要采用病变刮除植骨+内固定。内固定方式有DHS,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其中DHS最常见于Ⅱ区受累(57.58%),其次为Ⅲ区受累(24.24%);髓内针固定见于I区受累(64.70%)及Ⅱ区受累(35.30%)。病变累及三区及三区以上的病例,采用关节置换。本组39例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3年(0.5~11年)。MSTS 93评分:(91.70±9.64)%。局部复发率12.82%(5/39),均未发现局部畸形加重。本组病例随访结果满意,选取的治疗方法较为合理。[结论]制订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外科治疗方案时,应先考虑病变部位特点,从而选用合理的内固定方式,达到较好的外科治疗效果;本文提出的分区方法可以作为术前制订外科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骨骼CT图像的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骨骼三维图像重建研究其方法和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的髋膝关节和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各1例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分4步进行,设定层厚,层距行CT扫描并将图像输入工作站中;锐化各CT图像层面的骨组织边界并建立文件;建立网格立体图,经修正后获得光滑三维骨骼图像;在三维图像上行测量和模拟匹配。结果:不同角度观察骨骼形态及其比邻关系和髓腔内三维形态,测量骨骼的长度,角度,弧度,面积和容积等,模拟假体在三维图像上行匹配,从中选择最佳假体,结论:骨骼的三维重建克服了X线片和CT图像的不足;可进行常规方法难以完成的解剖测量;可形象准确选取最佳型号的髋臼假体;可模拟再现手术过程;是将来计算机辅助手术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运用Meta分析比较长节段内固定融合与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长节段与短节段内... 相似文献
994.
单纯型和复杂型巨乳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单纯型和复杂型巨乳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民治21例巨乳症(37个乳房),包括单纯型巨乳症16例29个乳房,复杂型巨乳症(巨乳症合并纤维腺瘤病等广范围病变者)5例8个乳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3岁,21例均行手术治疗,16例单纯巨乳症者施以常规缩乳术,5例复杂型巨乳症中,2例为双乳腺纤维腺瘤病合并巨大型巨乳症,采用皮下腺体切除一期乳房成形术,2例几乎占据全乳的单乳巨纤维腺瘤并巨乳症,1例行皮下肿瘤切除,1例行肿瘤切除乳房成形术;1例双乳腺腺有块样物形成者行选择性腺体大部分切除乳房成形术。经随访至今患者乳房外形满意无肿瘤复发,结论:巨乳症好发于青春发育少女和青年妇女,诊断时应注意区别单纯型巨乳症和复杂型巨也症,术前B超,术中仔细探查及快速病检是必要的,单纯巨乳症常规缩乳术即可,复杂型巨乳症则应区别对待,彻底切除病变,一期乳房成形获得满意疗效,乳腺纤维腺瘤病合并巨乳症者,可采用皮下乳腺切除,真皮及皮下组织蒂一期乳房成形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67例复发性腹股沟疝中,使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复发者有13例(19.4%),均再次手术治疗,采用Kugel补片1例、PHS补片修补3例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9例。结果术后发生伤口积液1例,阴囊水肿1例,无切口感染,术后随防3~6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亦难免复发,再手术时宜根据术中所见选用不同的疝修补方式,但网塞疝环充填法仍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脊柱侧凸翻修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脊柱侧凸手术后患者进行翻修手术,探讨翻修的原因、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6年6月~2002年8月,36例脊柱侧凸手术后患者接受翻修手术治疗。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16.8岁。既往手术史平均1.57(1~3)次。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价,畸形程度为侧凸52°~108°,平均76.2°;其中11例合并后凸36°~79°,平均53°。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拆除21例、前路松解5例,原融合松解或截骨18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和融合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3.8 h(2.8~5.1)h,出血量平均817 ml(630~1800)ml,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侧凸矫正平均48°(矫正率56%);后凸矫正平均47°(矫正率7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12~76个月),均获得坚强融合,未发现术后假关节形成以及侧凸加重等现象。最终随访时91.7%的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术具有难度大和危险大的特点,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价,针对患者的畸形特点周密设计手术方案,是获得满意矫正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显微结扎术后生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后生精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手术的价值.方法:选择Ⅲ度精索静脉曲张并男性不育患者118例,观察其显微结扎术前后睾丸体积、精子密度、活率、形态、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抑制素B浓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左侧睾丸体积(P〈0.05)、精子密度(P〈0.01)及活率(P〈0.05)均明显提高,血清FSH水平明显降低(P〈0.05),T(P〈0.01)及抑制素B(P〈0.05)水平明显提高.而睾丸体积及精子形态无显著变化.结论:显微结扎术能改善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精功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伞状支撑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伞状支撑骨移植术(A组)治疗山羊股骨头坏死模型,并通过生物力学检测与单纯股方肌骨柱移植术组(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松质骨移植术组(C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均14只).结果 术后3个月A组手术侧股骨头软骨下骨、松质骨的最大压强和弹性模量为:(77.43±2.65)、(120.60±4.18)MPa;(46.63±1.32)、(81.74±3.96)MPa.高于B组、C组(P<0.05),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伞状支撑骨移植术能有效恢复股骨头的生物力学强度,防止塌陷.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α-硫辛酸(α-L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α-LA干预组(LA IR组),同时IR组及LA IR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又分为再灌注0,1,2,4,8 h(IR0,IR1,IR2,IR4,IR8)组和α-LA干预再灌注0,1,2,4,8 h(LA IR0,LA IR1,LA IR2,LA IR4,LA IR8)组,每组动物6只,进行特定条件的缺血再灌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和组织中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肌酸激酶(CK)活性变化.结果:IR组与LA IR组心肌组织匀浆及血清的CK活性均呈升高趋势,组织匀浆内各LA IR组的CK活性均明显低于相同再灌注时间的IR组,即IRx组(P<0.05);LA IR0组血清CK活性与R0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其余各LA IR组血清CK活性较IRx组有所降低(P<0.05).各IR组心肌组织匀浆MDA含量在再灌注1 h之前升高不明显(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从IR2组开始MDA含量逐渐升高,各LA IR组MD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LA IR1,LA IR2,LA IR4,LA IR8组的MDA含量低于IRx组(P<0.05),血清中MDA含量变化显示了相似的趋势.IR组与LA IR组的心肌组织匀浆和血清中GSH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是个别再灌注时间点LA IR组的GSH含量比IR组有所升高(P<0.05),血清GSH含量表现了与心肌组织相同的趋势.IR组及LA IR组的心肌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均逐渐升高,但LA IR4,LA IR8组较IRx组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血清S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α-LA可以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降低自由基清除剂的消耗,从而减少过氧化终产物形成,最终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乳腺癌非哨兵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非哨兵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N)转移预测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该科近2年来230例乳腺癌患者行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有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N)转移的94例,分析其中非哨兵淋巴结(NSN)转移的患者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SN有转移的94例患者,67例(72.27%)有NSN转移;原发肿瘤的大小(P〈0.01),SN转移的个数(P〈0.05),组织学病理分级(P〈0.05)是预测NSN转移的指标。将3个因素联合起来预测NSN转移可达到94.12%(16/17)(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生长位置、病理类型、ER、PR、C-erbB-2(Her-2/neu)、P53、nm23表达与否对NSN转移预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大小,SN转移的个数,组织学病理分级或3个因素联合分析对预测NSN的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