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66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5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对山东省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全面了解其基因组特征.方法 设计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引物,RT-PCR扩增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获得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estal X(1.8)、DNAStar、GENEDOC(3.2)、Mega(4.0)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新分离乙脑病毒SD08-10株基因组全长10 965个核苷酸,从97位到10 392位,共10 296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432个氨基酸.与GenBank登录的所有59株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其核苷酸总体差异率为0.7%~18.9%,氨基酸总体差异率为0.1%~5.2%.与目前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相比较,全基因组共存在1253个核苷酸差异,82个氨基酸差异.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D08-10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乙脑病毒SD08-10株属于基因Ⅰ型,与2007年中国分离株SH17M-07进化关系最接近.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副黏病毒融合蛋白(F)融合活性位点中的病毒特异性氨基酸在细胞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以新城疫病毒(NDV)和人副流感病毒(hPIV)为例,在已确定的F蛋白融合活性位点中对病毒特异性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然后将突变体F基因与同源或异源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共转染BHK21细胞后,在真核细胞中表达.Giemsa染色和指示基因法检测细胞融合功能,荧光强度分析(FACS)检测F蛋白的表达效率.结果 在NDV F的突变体中,N150D-L152D的融合功能达到野毒株的46.31%;而N257D-N258D-Q259E、G271D-N272D和Q279E-Q281E的融合活性却几乎消失,分别只有野毒株的1.25%、3.14%和2.23%;N296D-N297D的融合功能是野毒株的97.68%.在hPIV F的突变体中,D143A-E145A的融合功能达到野毒株的32.63%;E223Q-K224A几乎不能形成合胞体,其融合活性只有野毒株的1.91%;K263A-R265A、D268A-D270A和R475A-R476A的融合功能分别是野毒株的14.63%、19.52%和28.95%.FACS结果表明,NDV F的N257D-N258D-Q259E、G271D-N272D和Q279E-Q281E突变体及hPIVF的E223Q-K224A突变体F蛋白在细胞表面几乎没有表达;其余所有突变体F蛋白的表达效率与野毒株相比,基本不变.结论 对于NDV F来说,N257、N258、Q259、G271、N272、Q279、Q281对NDV F的特异性细胞融合功能起重要作用;N150和L152也起一定的作用,但是N296和N297却没有作用.对于hPIV F来说,E223和K224对hPIV F的特异性细胞融合功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D143、E145、K263、R265、D268、D270、R475、R476的作用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43.
评估平均值一极差值质控图(X-Bar and R Charts)在临床检验室内质控中的应用价值.利用SPSS质控程序中的平均值一极差值质控图分析甘油三酯的模拟质控数据,生成X-Bar(平均值)和R(极差值)质控图,并产生多种能力指数和性能指数.平均值一极差值质控图正确显示了违反质控规则的质控点,并对此做出了详细的报告:能力指数和性能指数正确反映了质控过程维持在规格限内的能力.平均值一极差值质控图适合于分析临床检验定量项目的 质控数据.  相似文献   
44.
背景:文献报道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提取方法各不一致,得到的细胞数量各不相同。目的:探索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的最适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胎儿的羊膜剪成碎片,分别通过4个实验7种方法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①实验一:分别采用3种方法:0.05 g/L胰蛋白酶消化10 min后,再加0.75 g/L胶原酶Ⅰ消化60 min;0.75 g/L胶原酶Ⅰ直接消化120 min;0.05 g/L胰蛋白酶与0.75 g/L胶原酶Ⅰ同时消化60 min。②实验二:采用0.05 g/L的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后,再加0.75 g/L胶原酶Ⅰ消化30 min。③实验三:分别采用2种方法:0.05 g/L的胰蛋白酶连续2次消化30 min后,再加入0.75 g/L的Ⅰ型胶原酶消化60 min;0.05 g/L的胰蛋白酶连续2次消化40 min后,再加0.75 g/L胶原酶Ⅰ消化60 min。④实验四:采用0.05 g/L的胰蛋白酶连续2次消化30 min后,再加1 g/L的Ⅰ型胶原酶消化60 min。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研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的最适方法。结果与结论:用0.05 g/L的胰蛋白酶连续消化2次每次消化30 min,然后用1 g/L的胶原酶消化60 min是最合适的体外分离培养条件。细胞成细长梭形或星形,胞质丰富,细胞核呈圆形,1-3个核仁。说明实验四采用的胰酶和胶原酶消化的时间合适,而且胶原酶的浓度合适,得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对癫痫患者进行手机短信教育的效果.方法 在门诊选择6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短信教育组与对照组各30例.短信教育组(以下称短信组)首诊时给予常规教育和离院后短信教育;对照组只在首诊时给予常规教育.结果 短信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癫痫患者进行短信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呼唤式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GCS≤8分的脑卒中昏迷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及NFI评分情况.结果 30d后,实验组患者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唤式护理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储存磷光质屏放射自显影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兔血中12 5I 重组人尿激酶原 (12 5I rhpro UK)浓度的方法。方法 将含12 5I rhpro UK样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贴于储存磷光质屏上曝光 ,根据储存磷光质屏上检出的吸收度值计算12 5I rhpro UK浓度。结果与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线性及线性范围、灵敏度、重现性、回收率均可达到蛋白多肽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并测定了 0 .8mg·kg-1静脉给药时 (12 5I rhpro UK/rhpro UK =1∶9混合 ) ,兔血浆12 5I rhpro UK浓度 -时间曲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伴胆管癌栓的原发性肝癌(HCC)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12例HCC伴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所有12例患者中,术中死亡1例。发生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而愈2例。平均存活时间为7个月,其中肿瘤切除组存活10~30个月,肿瘤未切除引流组术后存活4~10个月。结论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行外科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塞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该种病例53例以及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结果:出院时,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OS)评分:良好34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提早预防、及时诊断、恰当有效的治疗,可降低伤残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0.
花色苷是蓝莓中主要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视力保护、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是蓝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但花色苷成分复杂,且体内生物利用度极低,限制了蓝莓花色苷药理功效的发挥.准确检测与定量蓝莓花色苷,分析其在胃肠道消化和体内代谢转化情况,有助于解析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有效摄入与功效机制.该文对近年来蓝莓花色苷的定量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