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108篇 |
免费 | 15405篇 |
国内免费 | 97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82篇 |
儿科学 | 2415篇 |
妇产科学 | 1072篇 |
基础医学 | 11058篇 |
口腔科学 | 2853篇 |
临床医学 | 17926篇 |
内科学 | 15554篇 |
皮肤病学 | 1443篇 |
神经病学 | 4928篇 |
特种医学 | 609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13543篇 |
综合类 | 36634篇 |
现状与发展 | 31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15380篇 |
眼科学 | 2715篇 |
药学 | 17308篇 |
163篇 | |
中国医学 | 14478篇 |
肿瘤学 | 83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9篇 |
2023年 | 2123篇 |
2022年 | 5220篇 |
2021年 | 6650篇 |
2020年 | 5658篇 |
2019年 | 3778篇 |
2018年 | 3908篇 |
2017年 | 4691篇 |
2016年 | 3989篇 |
2015年 | 6395篇 |
2014年 | 8115篇 |
2013年 | 9444篇 |
2012年 | 13392篇 |
2011年 | 13817篇 |
2010年 | 11817篇 |
2009年 | 10132篇 |
2008年 | 10756篇 |
2007年 | 10170篇 |
2006年 | 9448篇 |
2005年 | 7639篇 |
2004年 | 5615篇 |
2003年 | 5039篇 |
2002年 | 3957篇 |
2001年 | 3330篇 |
2000年 | 2522篇 |
1999年 | 1360篇 |
1998年 | 590篇 |
1997年 | 622篇 |
1996年 | 467篇 |
1995年 | 390篇 |
1994年 | 359篇 |
1993年 | 224篇 |
1992年 | 167篇 |
1991年 | 168篇 |
1990年 | 141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90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71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71.
目的 分析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病因及治疗结果,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的1000例患者中确诊29例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年龄为7~23岁,平均11.1岁.埋伏牙总数32枚,骨内埋伏有22枚,骨外埋伏10枚.对临床发病率、病因、埋伏阻生的位置和方向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男∶女为1.0∶ 1.2,骨内埋伏阻生与骨外之比为11∶5.有65%的患者存在上颌中切牙萌出间隙不足,但是属于中重度拥挤的仅占15%.埋伏牙自身形态和位置异常的发病率高达7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正畸牵引导萌术、自体牙移植以及拔除阻生牙.结论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主要发病原因是牙齿形态和位置异常所致.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后,大部分埋伏阻生的恒上颌中切牙治疗结果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探索依据整形外科原则应用局部皮瓣急诊修复面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32例面部皮肤软组织即时性创伤性缺损,于严格清创后,根据创面缺损情况,按整形外科原则分别设计皮下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蒂皮瓣、V-Y推进皮瓣、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鼻唇沟皮瓣等修复创面,精细缝合关闭伤口.结果 32例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无需Ⅱ期修复,美容效果良好.结论 遵照整形外科基本原则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探索一种重睑成形术的良好估计去皮量的方法,即根据重睑线和皱褶缘线设计去皮量在重睑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轻轻闭眼的情况下,将上睑皮肤向眉部轻拉,展平上睑皮肤至睫毛微微上翘,距上睑缘约6~7mm画与上睑缘基本平行的重睑线.然后睁眼上视,在形成的上睑皱褶缘的内、中、外多处描记数点,微闭眼后连接描记点形成皱褶缘线,重睑线和皱褶缘线之间的皮肤为术中需要去除的皮肤量,若两条线重叠,则无需去除皮肤.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89例中满意67例,基本满意22例,无不满意者.结论 根据重睑线和皱褶缘线设计去皮量的方法,设计简便,误差小,能够恰到好处地判断去皮量,使重睑成形术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探讨携带重组人胰岛素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细(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与丝素蛋白支架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tissue engineering adipose)的可行性.方法 以最适感染复数(MOI)为10重组慢病毒pLenti6.3-insulin-IRES-EGFP转染hUCMSCs组为实验组(A组),EGFP基因转染组为对照组(B组);将两组细胞接种于丝素蛋白支架,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况;尔后行细胞-支架复合物成脂诱导.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重组慢病毒转染对hUC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及基因转染后的hUCMSCs在丝素蛋白支架上的活性.结果 细胞-支架复合物成脂诱导5~7 d后,见A组支架内脂肪样细胞数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P<0.01);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显示,A组hUCMSCs表达的成脂特异性基因PPARγ-2明显高于B组.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重组慢病毒的hUCMSCs与未转染组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P>0.05).细胞组与细胞支架组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P>0.05).结论 转染胰岛素基因的hUCMSCs成脂分化能力明显提高,且能有效地与丝素蛋白支架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 相似文献
975.
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设计的弹性义龈修复前后牙周菌群变化的观测探讨弹性义龈对严重牙龈退缩患者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30例严重牙龈退缩患者经系统性牙周治疗后按弹性义龈修复方式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提取修复治疗前后各观察时段的龈沟液做细菌学检查。结果:A型设计组弹性义龈修复后不同时期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变化均大于B型设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型设计的弹性义龈由于与邻牙接解面积小,对牙周生态系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患者牙周健康的保持更为有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严重牙龈退缩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76.
目的构建Tia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后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iam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将外源性重组真核表达载体Tiam1基因(N1/Tiam1)转染到人胃癌细胞株MKN45内,经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表达Tiam1基因的胃癌MKN45细胞株,为:N1/Tiam1组,转染空质粒细胞(N1)组和未处理细胞(MKN45)组的两个对照组分别为:N1组和MKN45组;通过细胞增殖、划痕和侵袭实验分别观察上调Tiam1基因表达后的胃癌细胞功能。结果与N1组相比,N1/Tiam1组中Tiam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0.36±0.05)vs.(2.67±0.14),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N1/Tiam1实验组较N1对照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0);与转染N1空载体的MKN45细胞对照组相比,转染了N1/Tiam1高表达质粒的MKN45细胞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 Tiam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筛选成功,为继续深入的研究Tiam1基因在胃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7.
白冬雨|张海萍|钟山|张海芳|付莉|丁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222-122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直接基因测序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状态.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2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RT-qPCR检测出突变63例,突变检出率31.5%;经直接基因测序,测序成功的样品169例,检出突变50例,突变检出率29.6%.其中第12密码子GGT→GAT最常见,占34.9%( 22/63);其次是第13密码子GGC→GAC,占28.6%(18/63);第12密码子GGT→CGT最少,全组未见(0/63).两种方法突变检测一致率为98%.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RT-qPCR能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位点,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8.
刘彦轩|郭盛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7):845-84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94例接受LAM治疗且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0例非耐药的患者的血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多聚酶区序列耐药变异。结果:94例诊断为耐药的患者中,80例患者检测到LAM相关的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其中单位点rtM204I突变占30.0%(24/80),rtLl80M+rtM204V为25.0%(20/80),rtLl80M+rtM204I为22.5%(18/80),rtVl73L+rtV180M+rtM204V为8.8%(7/80),而50例非耐药的患者中只有2例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结论:LAM耐药相关的HBV聚合酶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需要对多个相关位点进行检测,以便尽早发现耐药毒株,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讨以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整体组织病理切片(前列腺大切片)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RE、前列腺穿刺活检、MRI、DWI在前列腺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3月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9例患者临床资料,除外未行MRI/DWI检查、前列腺手术史、已行内分泌治疗等患者9例,符合条件患者10例,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收集患者的DRE、前列腺穿刺活检、MRI、DWI资料,术后将前列腺标本制成前列腺大切片。应用"六分区法"对前列腺进行分区,DRE检查记录前列腺结节所在区域,前列腺穿刺活检12针依位置编号将阳性者归入相应区域,与术后整体组织病理进行比对。两位阅片者"盲法"进行阅MRI和MRI/DWI片,每个分区分为5档进行评价:1.正常;2.可能正常;3.不确定;4.可能是癌;5.肯定是癌,当两位阅片者所得结果的平均值≥4时,认定该区域是MRI或MRI+DWI评估为前列腺癌的区域。结果:在10例前列腺癌患者共60个分区中前列腺大切片证实的前列腺癌区域为27个(45%),基底部、中部、尖部的前列腺癌区域分别为8个(40%)、11个(55%)和8个(40%),前列腺癌呈明显的多灶性分布。DRE定位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9.6%、72.7%,低于其他检查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定位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5.6%、81.8%,与MRI的诊断价值类似(51.9%和84.9%),引入DWI参与前列腺癌的定位诊断,可维持特异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MRI的敏感性至77.8%。对于前列腺尖部、中部MRI诊断的敏感性较差(37.5%和45.5%),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100%和100%),引入DWI可将前列腺尖部、中部MRI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75%和81.8%。结论:MRI在前列腺癌定位中的价值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相似,但明显优于DRE;引入DWI可以明显提高MRI定位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别是对于前列腺尖部和中部的肿瘤。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总结26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5年8月~2011年5月对2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原位膀胱重建术,包括13例T型原位回肠膀胱、11例Studer原位回肠膀胱与2例乙状结肠原位回肠膀胱,对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术后原位膀胱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24(4~8)h,平均出血量为397(100~800)ml,平均输血量为109(0~8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1例淋巴结阳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26),其中1例术后血肌酐上升至214.9μmol/L,6天后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经引流治愈;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漏行手术修补。随访19.9(1~67)个月,生存率为92.3%(24/26);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1例于术后55个月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原位膀胱重建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88%(22/25);夜间完全控尿率60%(15/25),小于1块尿垫24%(8/25)。上尿路检查提示19.2%(5/26)术后45天内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2例有暂时性血肌酐升高,但均在3个月之内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尿流改道术取得了满意的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