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15篇
  免费   8049篇
  国内免费   4963篇
耳鼻咽喉   741篇
儿科学   1198篇
妇产科学   408篇
基础医学   4608篇
口腔科学   1418篇
临床医学   9232篇
内科学   6544篇
皮肤病学   697篇
神经病学   1606篇
特种医学   31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539篇
综合类   21824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预防医学   8896篇
眼科学   748篇
药学   9510篇
  117篇
中国医学   9153篇
肿瘤学   3507篇
  2024年   295篇
  2023年   1030篇
  2022年   2539篇
  2021年   3129篇
  2020年   2829篇
  2019年   1454篇
  2018年   1608篇
  2017年   2277篇
  2016年   1777篇
  2015年   3231篇
  2014年   4096篇
  2013年   5100篇
  2012年   7370篇
  2011年   7543篇
  2010年   6971篇
  2009年   6014篇
  2008年   6177篇
  2007年   5784篇
  2006年   5259篇
  2005年   4130篇
  2004年   2778篇
  2003年   2462篇
  2002年   1930篇
  2001年   1712篇
  2000年   1317篇
  1999年   464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与目的GSTs可能参与机体致癌物的解毒反应,如保护个体免受吸烟的损害,因此GSTs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个体是否患癌的易感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STT1基因多念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PCR—RFLP方法检测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患者150例和健康对照者152例的GSTT1基因缺失型的频率,并评价其与吸烟和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GSTT1(-)基因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7%(82/150)和38.2%(58/152).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1.681,95%CI=1,009~2.803,P=0.046);②GSTT1(-)基因型患肺鳞癌(OR=2.969.95%CI=1.511~5.834。P=0.002)及肺腺癌(OR=2.095.95%CI=1.060~4.140,P=0.033)的风险性明显增加;③吸烟者中GSTT1(-)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是GSTT1( )者的4.051倍;①GSTT1(-)基因型者中,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53.885倍;⑤吸烟≥20包年者中,GSTT1(-)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是GSTT1( )者的4.296倍。结论①(GSTT1(-)基因型增加四川汉族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性.特别是增加患肺鳞癌的风险;②GSTT1(-)基因型和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吸烟量越大且为GSTT1(-)基因型者则患肺癌的风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构建杜氏盐藻基因组文库,旨在进一步分离和研究杜氏盐藻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采用改进的SDS裂解法提取杜氏盐藻基因组DNA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Sau3AI进行部分酶切,用T4DNA连接酶将目的片段与噬菌体EMBL3载体臂进行连接后转染大肠杆菌LE3 92。结果 体外包装构建了杜氏盐藻基因组文库,得到重组子数为2 .2×10 4,经测定文库滴度为2 .2×10 5pfu/mL。结论 构建了杜氏盐藻基因组文库,为进一步筛选盐藻重要基因及其序列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低剂量吉西他滨6小时延时GP方案和常规GP方案的疗效、毒性和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延时GP方案和常规GP方案两组,其中30例患者化疗前后行肺功能检测,观察两方案疗效、毒性和对肺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延时组和常规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2%和28%(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问分别为7.4个月和7.5个月(P〉0.05);1年生存率为32%和28%(P〉0.05)。延时组Ⅲ-Ⅳ度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毒性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20%VS48%,12%VS,40%,P均〈0.05);对肺功能的影响,延时组的FEV,/VC的升高率和TLCO的下降率亦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剂量吉西他滨延时GP方案和常规GP方案,近期及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有更低的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毒性;吉西他滨延时GP方案对肺功能的影响小于常规GP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热休克对人胶质瘤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热休克人胶质瘤细胞的方法,观察热诱导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在人胶质瘤细胞的表达。方法:经43℃热处理2h的人胶质瘤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SP70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热休克蛋白人胶质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39.40±14.40)%,对照组为(8.50±4.60)%及HSP70mRNA表达光密度值为0.23±0.05,对照组为0.13±0.03与内参照βactin比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结论:热休克的方法可以明显诱导人胶质瘤细胞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分析内窥镜误诊十二指肠癌的原因,探讨如何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近5年内窥镜误诊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内窥镜检查直视未发现病灶4例;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1例;行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1例。结论内窥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手段,但误诊、漏诊率较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和心肌组织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以药物灌胃,不给药物的SHR为对照组,Wistar组给蒸馏水4周,给药前后测尾动脉血压.提取主动脉、心肌组织.RT—PCR半定量法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SHR主动脉组织TGF-β1 mRNA表达显著增加.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显著降低了SHR主动脉TGF-β1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SHR与普通大鼠心肌组织TGF-β1 mRNA表达无差异。结论:早期SHR主动脉TGF-β1 mRNA表达增加,ACEI和AT1拮抗剂可减少主动脉TGF-β1 mRNA的表达.改善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基因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为rhlL-2的生产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自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PCR(RT-PCR)扩增突变型人IL-2基因cDNA,通过对下游引物的设计将编码125位半胱氨酸(c125)的密码子TGT更改为编码丝氨酸的密码子TCT。构建表达型重组质粒pBV-IL-2,温度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行SDS一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DNA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pBV-IL-2含有突变型人IL-2编码序列及正确的开放读码框架。SDS-PAGE显示,诱导表达碎菌后的沉淀中有分子质量大小约为16.5ku的外源蛋白产生。经Western印迹(WesternBlot)证明为rhlL-2。结论:成功构建了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碎菌后的沉淀中。  相似文献   
998.
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新生儿的关系。方法 用培养法对病例组50例先兆早产或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及对照组68例足月入院分娩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行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 病例组UU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胎膜早破发生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生殖道UU感染与早产、新生儿病率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9.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药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应用常规药物,曲美他嗪组(n=6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用药期12周,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92.3%)明显优于对照组(66.0%)(P〈0.01);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以Lipid A为靶点拮抗内毒素中药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从抗炎中药中筛选出具有拮抗内毒素的中药,为进一步对中药拮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革兰阴性细菌的脂质A(Lipid A)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非衍生板建立靶点,跟踪测定赤芍、大黄、黄芩等78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与Lipid A的结合活性,再将筛选出的中药去鞣质后与定量的内毒素(LPS,20、50ng·ml-1)37℃孵育30min后,测定孵育后的样品与Lipid A的结合情况,以评价样品内的活性物质含量。结果在所筛选的78种中药中有12种中药的水提物与Lipid A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在这12种中药中有6种中药的醇提物与Lipid A也具有较高的亲和活性;通过对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的水提物去除鞣质后与LPS的消耗实验,发现所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除鞣质以外的与lipid A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并且12种中药中能与Lipid 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活性物质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筛选平台,筛选出的12种中药均含有非鞣质类能与lipid A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物质,为进一步对12种中药抗内毒素有效部位或单体的分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