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82篇 |
免费 | 1320篇 |
国内免费 | 8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8篇 |
儿科学 | 167篇 |
妇产科学 | 86篇 |
基础医学 | 787篇 |
口腔科学 | 218篇 |
临床医学 | 1630篇 |
内科学 | 1153篇 |
皮肤病学 | 141篇 |
神经病学 | 361篇 |
特种医学 | 555篇 |
外科学 | 1260篇 |
综合类 | 3988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1584篇 |
眼科学 | 220篇 |
药学 | 1687篇 |
34篇 | |
中国医学 | 1408篇 |
肿瘤学 | 6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68篇 |
2022年 | 451篇 |
2021年 | 569篇 |
2020年 | 492篇 |
2019年 | 264篇 |
2018年 | 273篇 |
2017年 | 364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534篇 |
2014年 | 701篇 |
2013年 | 910篇 |
2012年 | 1228篇 |
2011年 | 1310篇 |
2010年 | 1272篇 |
2009年 | 1104篇 |
2008年 | 1157篇 |
2007年 | 1068篇 |
2006年 | 946篇 |
2005年 | 743篇 |
2004年 | 527篇 |
2003年 | 479篇 |
2002年 | 340篇 |
2001年 | 353篇 |
2000年 | 254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确定瓷修复体颜色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7年5月~2007年10月由6名医师完成的300例瓷全冠修复的临床资料,评价其颜色修复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修复材料、牙位、医师和比色法等因素与颜色选择效果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中颜色修复满意者195例,不满意105例。性别、年龄、修复材料、医师和比色法因素与修复效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牙位因素影响选色效果(P〈0.05;OR=0.34;95%CI=0.237-0.477)。结论:牙位因素影响瓷修复体颜色的选择,牙位越靠后选色成功率越小。 相似文献
82.
早期乳酸清除率评估外科严重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早期乳酸清除率与外科手术后严重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并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因术后严重脓毒症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6例病人的APACHEⅡ评分、入ICU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病人预后的相关资料。将病人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8.8±11.7)%对(15.2±11.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6.7%对51.1%,P<0.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外科术后严重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缬沙坦及2者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霉酚酸酯治疗组(M)、缬沙坦治疗组(V)、缬沙坦和霉酚酸酯联合治疗组(V+M)。治疗组分别给予霉酚酸酯15mg·kg^-1·d^-1,缬沙坦40mg·kg^-1·d^-1;联合治疗组为上述两组之和。检测各组8周末的左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尿蛋白量(24h)、血糖(Glu)、Scr。光镜及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结蛋白(desmin)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蛋白表达。实时PCR测定肾组织中nephrin及MCP-1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尿蛋白量及左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均显著上升(P〈0.01);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肾间质损害加重(P〈0.01);肾组织内MCP-1、desm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DM组比较,M组、V组及V+M组上述指标除Glu、Scr外,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NC组(100%)相比,DM组nephrinmRNA表达下调(78%,P〈0.05);各治疗组nephrinmRNA表达增加,以M组增加最明显(134%,P〈0.01)。与NC组(100%)相比,DM组MCP-1mRNA表达明显上调(251%,P〈0.05);各治疗组明显降低,以M组最显著(126%,P〈0.01)。nephrinmRNA与MCP-1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6。P〈0.01)。尿蛋白量(24h)与MCP-1mRNA呈正相关fr=0.82,P〈0.01);与nephrinmRNA呈负相关(r=-0.78,P〈0.01)。结论霉酚酸酯及缬沙坦均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desmin及MC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上调nephrin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尿蛋白量,预防肾损伤。联合治疗不优于单一治疗。霉酚酸酯可能通过抗炎性反应减轻足细胞损伤,减少蛋白尿,对早期DN大鼠具有明显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角蛋白19(keratin19,K19)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这一载体系统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K19启动子驱动的HSV-TK载体pK19-TK,分别转染鼠转化角质细胞系、人肺癌细胞系和两种宫颈癌细胞系,MYr和流式细胞法检测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出pK19-TK质粒;两种细胞系在转染后产生了对GCV的敏感性,以鼠转化角质细胞系(PAM212细胞系)为例,加入2ixmol/LGCV后有19.4%的细胞死亡,加入10ixmol/LGCV和100txmol/LGCV分别有44.4%、58.7%的细胞被杀死。结论利用肿瘤细胞的角蛋白19表达特性来诱导细胞死亡在上皮细胞来源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RASSFlA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稳定表达RASSFlA基因的肝癌细胞株QGY-7703,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细胞周期的测定和裸鼠致瘤性试验对各稳定表达株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结果以未转染的QGY-7703为对照,RASSFlA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使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克隆数目(P〈0.01)和大小,显著减慢裸鼠皮下瘤的生长速度和重量(P〈0.01)。空载体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影响不明显。结论RASSFlA的重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RASSFlA基因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特点。[结果]由于病理上骨组织成分的不同,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X线片和CT上可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丝瓜络样、磨玻璃样密度的改变。[结论]大多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可显示病变的整体观,但CT可从横断面来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比邻组织的关系,同时可测量CT值,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7.
张春才 禹宝庆 许硕贵 苏佳灿 王家林 牛云飞 康庆林 付青格 任可 张鹏 高堂成 张雪松 严望军 王冠军 汪光晔 万岷 李波 孙建伟 王仁 丛永健 杨郁野 郑医红 李格当 刘欣伟 管华鹏 《中国骨伤》2007,20(6):361-363
治疗骨折与术后合并的骨不连,至今仍是骨创伤领域的难题之一。研究分析当前的学术思想,探索更接近骨愈合规律的理念与技术,是必然的学术趋势。1当前骨创伤理论与技术1.1AO从20世纪50年代起,AO组织提出解剖复位与骨块间坚强固定与加压的概念。50年间,由于伴随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内固定形式的进步,业已成为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并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1)偏心类的固定模式,如加压钢板,其疗效超越一般非加压性钢板。但同时也发现:①内固定期间,骨质萎缩,骨痂纹理凌乱或难觅骨痂;②钢板… 相似文献
88.
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骨盆受到冲击载荷作用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临床分析及判断骨盆骨折类型、力学分布、冲击载荷影响提供力学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将所构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计算单侧髂前上棘和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的力学行为表现,冲击载荷为0~8000N,峰值8000N,时间自0~40ms,分析主应力值、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主应力方向上骨盆单元的位移。结果:冲击载荷作用于单侧髂前上棘时,0~10ms主要的应力沿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分布,在冲击后期10ms以后,骶髂关节、髋臼和耻骨支都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分布;作用于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时,0~20ms主要的应力沿髂骨纵行传导,应力分布并没有在冲击峰值10ms时达到最大,而是从20ms之后,应力开始向骶髂关节、双侧耻骨支、坐骨支以及髋臼等部位传导并可见到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各部位应力分布以及骨盆各个单元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有助于临床上进行骨盆损伤内固定力点的选择以及进一步明确骨盆内在应力值分布。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胰肾联合移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间15例患者进行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并发症以及1、3年人/胰腺/肾脏存活率进行统计。结果 15例患者中,采用胰肾联合移植(SPK)12例,肾移植后再行胰腺移植(PAK)3例;9例胰腺移植于腹膜外,6例移植于腹腔内;12例移植胰腺的外分泌液经膀胱引流,3例经肠道引流。患者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2例患者(SPK11例,PAK1例)移植后早期的空腹血糖为4.4~7.8mmol/L,无需应用胰岛素;3例应用胰岛素30-40d后,移植胰、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停用胰岛素。12例经膀胱引流的患者其尿淀粉酶为760-117000U/L,血清淀粉酶为91~480U/L。移植胰、肾共发生急性排斥反应5例次,总发生率为33.3%(5/15)。1年人/胰腺/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0.0/53.3/60.0;3年为33.3/20.0/26.7;1例随访满5年,胰腺和肾脏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可以有效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术前应对患者作全面检查,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以提高人/胰腺/肾脏的近、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寻护理研究成果应用中的阻碍因素,以促进护理成果的转化.方法 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48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阻碍护理研究成果应用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没有权力更新护理常规或技术操作规程、护理研究可信度不高、对护理研究缺乏认识、没有知识丰富的同事共同讨论新观点、没有时间去阅读护理文献及试用成果分别占92.6%、83.5%、70.0%、60.7%、51.0%及53.5%,是重要的阻碍因素.结论 管理部门应重视护理成果的转化,及时更新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组建成果应用合作团队等,以加速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