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65篇 |
免费 | 2646篇 |
国内免费 | 18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6篇 |
儿科学 | 514篇 |
妇产科学 | 140篇 |
基础医学 | 1420篇 |
口腔科学 | 642篇 |
临床医学 | 3623篇 |
内科学 | 2442篇 |
皮肤病学 | 467篇 |
神经病学 | 456篇 |
特种医学 | 1314篇 |
外科学 | 2951篇 |
综合类 | 7928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3255篇 |
眼科学 | 300篇 |
药学 | 3263篇 |
30篇 | |
中国医学 | 2596篇 |
肿瘤学 | 1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7篇 |
2023年 | 279篇 |
2022年 | 818篇 |
2021年 | 1022篇 |
2020年 | 942篇 |
2019年 | 460篇 |
2018年 | 528篇 |
2017年 | 783篇 |
2016年 | 549篇 |
2015年 | 1008篇 |
2014年 | 1390篇 |
2013年 | 1856篇 |
2012年 | 2497篇 |
2011年 | 2752篇 |
2010年 | 2497篇 |
2009年 | 2289篇 |
2008年 | 2349篇 |
2007年 | 2214篇 |
2006年 | 1993篇 |
2005年 | 1544篇 |
2004年 | 1170篇 |
2003年 | 953篇 |
2002年 | 854篇 |
2001年 | 758篇 |
2000年 | 648篇 |
1999年 | 211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单纯伤口愈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 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VEGF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 照后14 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中VEGF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较单纯伤口组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蛋白激酶C(PKC)亚型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β1-转化生长因子(TGF-1β)可将AF诱导为MF,用免疫组化法可以鉴定转化是否成功。根据文献报道,蛋白激酶C的许多亚型在AF与MF中的表达量往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选取PKC-ε、PKC-δ、PKC-ζ作为研究对象用定量PCR的方法,比较它们在AF和MF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PKC-ε、PKC-ζ的表达在MF中明显高于AF,而PKC-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PKC家族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分次切除在皮肤病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0年来对498例皮肤病损患者接受分次切除治疗的观察和分析,评估了皮肤病损分次切除的疾病适应证、部位适应证、切口的合理安排和优缺点等。结果所有病例中切除次数为2次的病例457例,治疗时间5~13月,平均(8.06±3.45)月;3次及以上41例,平均(3.12±0.32)次,治疗时间12~21月,平均(13.76±1.34)月。术后随访6~13月,复发5例,其中色素痣3例,疤痕疙瘩2例。色素痣再次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疤痕疙瘩采取切除加放疗后无复发。结论分次切除在较大面积及特殊部位的皮肤病灶切除术中有其特有的优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一定浓度雌、孕激素作用于MCF-7细胞一定时间后,细胞中VEGF、Hsp70、Hsp90和NF-κBp50 mRNA水平上的变化,进而揭示雌、孕激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分4组给予不同处理因素,分别为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和雌孕激素混合组.给药72 h后MTT法测细胞570 nm分光光度值.RT-PCR法观察各组Hsp70、Hsp90、VEGF和NF-κBp50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9mol/L雌激素促进细胞生长作用最明显,10-7mol/L孕激素本身对MCF^-7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在雌、孕激素混合组孕激素部分抑制雌激素促细胞增殖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上调细胞中Hsp70、Hsp90、VEGF和NF-κBp50 mRNA水平;孕激素组Hsp70、Hsp90、VEGF和NF-κBp50 mRN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激素可以部分抑制雌激素对MCF-7细胞Hsp70、Hsp90、VEGF和NF-κBp50 mRNA的上调作用.结论:雌激素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可能是雌激素与癌细胞受体结合后通过某种途径刺激Hsp70、Hsp90、NF-κBp50及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孕激素通过抑制雌激素对Hsp70、Hsp90、NF-κBp50和 VEGF mRNA的上调作用,进而抑制其促进细胞增殖作用.雌、孕激素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与其对Hsp70、Hsp90、NF-κBp50及VEGF基因的调控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足细胞线粒体分裂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当归补血汤对DKD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5只,喂养高糖高脂饲料;正常组10只,喂养普通饲料;6周后,造模组大鼠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将制备成功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0.014 g·kg-1)、当归补血汤低、中、高剂量组(0.36、0.72、1.44 g·kg-1)。连续灌胃16周。治疗第1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24 h UTP);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透射电镜(TEM)观察足细胞线粒体;二氢乙锭(DHE)法检测大鼠肾组织活性氧簇(ROS)表达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肾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足细胞标志蛋白突触足蛋白(Synaptopodin)、膜蛋白(Podocin)及切割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激酶锚定蛋白1(AKAP1)、磷酸化动力相关蛋白1(p-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24 h UTP表达升高;可见肾小球内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电镜下足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紊乱;ROS表达增加,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Synaptopodin、Podocin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AKAP1、p-Drp1表达增加,Mfn2、Bcl-2/Bax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能降低FBG、24 h UTP水平,肾组织病理损伤及足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改善,ROS表达减少,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Synaptopodin、Podocin表达升高,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AKAP1、p-Drp1表达降低,Mfn2、Bcl-2/Bax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通过调控AKAP1/Drp1通路抑制足细胞线粒体分裂及凋亡,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DKD进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丹酚酸B 通过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 /苏氨酸蛋白激酶B (AKT) /雷帕霉素靶
标(mTOR) 信号通路对衰老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骨髓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3%
过氧化氢溶液建立巨噬细胞衰老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衰老组和丹酚酸B组,对照组为未衰老的巨噬细胞,
衰老组为衰老的巨噬细胞,丹酚酸B 组为经丹酚酸B 处理衰老的巨噬细胞,干预浓度分别为10 μmol/L、
50 μmol/L、100 μmol/L。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 法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
应(qRT-PCR) 法检测炎症因子表达,免疫双荧光法检测衰老巨噬细胞向M1和M2型极化情况,蛋白质印迹
法(WB) 检测PI3K、AKT、mTOR表达。结果:从0 h至72 h,各组检测到的吸光度(OD) 值逐渐增加。在
72 h时,衰老组巨噬细胞增殖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与衰老组比较,1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
丹酚酸B组巨噬细胞增殖活力均更高(P<0.05)。100 μmol/L、50 μmol/L丹酚酸B组巨噬细胞增殖活力均高于
10 μmol/L丹酚酸B组(P<0.05)。100 μmol/L丹酚酸B组巨噬细胞增殖活力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衰老组和100 μmol/L丹酚酸B组白细胞介素(IL) -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
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对表达量均上升(P<0.05),IL-4、IL-10、精细氨酸1(Arg1) 相
对表达量均下降(P<0.05)。与衰老组比较,100 μmol/L丹酚酸B组IL-1β、iNOS、TNF-α 相对表达量均下
降(P<0.05),IL-4、IL-10、Arg1 相对表达量均上升(P<0.05)。与衰老组比较,100 μmol/L丹酚酸B组
CD206 表达上调,CD86 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衰老组p-PI3K、p-AKT、p-mTOR 表达量均上升(P<
0.05)。与衰老组比较,100 μmol/L丹酚酸B组p-PI3K、p-AKT、p-mTOR表达量均下降(P<0.05)。100 μmol/L
丹酚酸B组中p-PI3K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p-AKT、p-mTOR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衰老巨噬细胞增殖活力并促进其向
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07.
本实验重点关注湖泊水源地突发性苯酚污染事故中底泥表层的污染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模拟实验,对污染发生后36 h底泥中苯酚浓度的连续监测,研究了污染时间、底泥深度、温度和pH对扩散的影响,验证了与上述四个因素相关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由于底泥对苯酚存在吸附—脱吸作用,需要对扩散系数进行修正,并且对于不同的底泥组成其修正...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日光温室作业对蔬菜种植人员肺小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西北地区某蔬菜种植基地作业者988人,其中以从事大田种植作业的263人作为对照组,日光温室作业的725人作为温室组,按照累积暴露水平分为低、中、高水平暴露组。测定研究对象最大呼气50%流量(MEF50)、最大呼气25%流量(MEF2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等肺功能指标,测定指标实测值/预计值%<65%判定为异常;3项指标中≥2项异常判定为小气道功能障碍。应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日光温室作业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结果 温室组MEF50%、MEF25%和MMEF%测定平均值分别为(71.1±25.8)%、(56.4±28.5)% 和(68.6±26.0)%,均低于对照组(78.0±24.1)%、(69.0±36.4)%、(76.1±25.5)%(P<0.05)。高水平暴露组3项指标异常率分别为45.2%、73.0%和4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9%、54.0%、34.6%)(P<0.05),3项指标异常率随累积暴露水平的增高而升高(P趋势<0.05)。中、高水平暴露组小气道功能障碍检出率分别为46.8%和48.6%,显著高于对照组(35.4%)(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检出率随累积暴露水平的增高而升高(P趋势<0.05)。校正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水平暴露组小气道功能障碍OR值分别为1.555和1.651,并随累积暴露水平的增高而升高(P趋势<0.05)。结论 日光温室可能引起作业者肺小气道功能损伤,小气道功能障碍与日光温室累积暴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终末期肾病之间的关系,及血红蛋白浓度与其它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根据血红蛋白浓度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Hb<100g/L,B组100g/L≤Hb<120g/L,C组Hb≥120g/L。结果三组血肌酐的值分别为(432.74±37.60)μmol/L、(220.32±23.88)μmol/L、(111.67±10.73)μmol/L,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血肌酐值越高,到达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比例越高。各组收缩压、尿素氮、尿酸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血红蛋白浓度是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浓度对其它一些临床指标的数值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经皮辅助关节囊微创(supercapsa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 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临床疗效、学习曲线。方法:选择102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SuperPATH-THA治疗,记录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术后第7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通过分析前后手术病例的相关指标,评价该术式的学习曲线。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完成36例SuperPATH-THA后明显下降,趋于稳定。以36例为界,分为学习期(36髋)和稳定期(66髋)。SuperPATH-THA稳定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学习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uperPATH-THA学习期与稳定期在手术切口长度、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术后24 h VAS评分及术后第7天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