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286篇
内科学   19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276篇
综合类   66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99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08篇
  1篇
中国医学   321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新型可注射式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半水硫酸钙(CSH)人工骨体外细胞毒性和家兔体内埋植后组织反应以及降解性能,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物降解机制.方法:对纯CSH、纯n-HA、10%n-HA CSH、20%n-HA CSH和40%n-HA CSH复合材料共5种材料进行体外MTT细胞毒性试验.将20%n-HA CSH人工骨植入家兔肌肉和右侧股骨钻孔缺损内,分别在术后5 d及2、3、4、5、6、8、12周观察埋植后家兔的一般情况、复合材料的改变情况、肌肉组织病理和透射电镜表现以及骨组织病理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培养细胞在5种材料浸提液中各自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在77%以上,细胞毒性均为0~1级.20%n-HA CSH复合材料在动物体内埋植后无全身反应,体质量均稳步增加.埋植区肌肉组织大体观察发现,术后5 d至8周复合材料从表面-主体-核心以分层方式降解,术后8周时复合材料基本降解,肌肉未出现纤维化、钙化或异位骨化.H-E染色可见降解过程初期散乱的人工骨材料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绕,逐渐被分解为碎片,成纤维细胞逐渐转化为纤维细胞并包绕吞噬前期分解的材料碎片.电镜显示该降解由组织细胞吞噬反应介导,而且吞噬细胞并未出现胞膜损害和细胞器异常.右侧股骨骨组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6周见缺损处松质骨内明显新生骨形成,8~12周人工骨完全降解,缺损处已具有正常骨小梁形态.结论:20%n-HA CSH复合材料人工骨无明显体外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动物体内降解可能是由组织细胞吞噬反应介导以分层方式降解,骨内8~12周完全降解,速度符合骨再生需要,具备很好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02.
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肾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影响及术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6例肾移植受体的术前CMV感染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情况,根据术前有无CMV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CMV感染组肾移植受体根据有无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同时检测35例正常健康者CMV结果.采用检测CMV-PP65抗原诊断CMV感染.结果术前CMV感染率肾移植受体为63.8%(74/116)高于正常健康者14.3%(5/35).术后发生CMV感染或CMV病非治疗组为5例(15.6%)高于治疗组1例(2.4%).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术前CMV感染组为14例(18.9%)高于非感染组2例(4.8%).术后发生AR治疗组为4例(9.5%)低于非治疗组10例(31.3%).结论肾移植受体术前CMV感染发生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发生率.术前CMV感染的肾移植受体术后AR发生率高于非感染者.对术前CMV感染患者采取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术后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回顾性研究三种不同微创术式治疗内侧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膝关节力线的影响。方法:按采用的术式将纳入的176例内侧型KOA患者分为腓骨近端截骨术组(A组)59例、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清理术组(B组)49例和关节镜清理术组(C组)68例,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膝活动度(ROM)、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生活质量评分(SF-3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89年(2.0~5.9年)。术后3个月B,C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和B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组和B组ROM,VAS,HSS,SF-36评分较术前改善,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内翻角、内外间隙比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7例出现局部肿胀,经对症处理后在1个月内消退;A组和B组各出现4例和3例足背麻木感和感觉减退,给予对症治疗3~6个月后恢复。结论:关节镜清理术和关节镜清理术+膝关节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型KOA早期疗效显著;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腓骨近端截骨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较单纯关节镜清理在早期、中期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腓骨截骨术还能部分调整膝关节力线,减轻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中期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情不同阶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04.
苟丽  张婕  苟向华  王冬雨 《新中医》2020,52(16):148-15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CVA 风盛挛急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2 组均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并予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起居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中药穴位贴敷。2 组疗程均为4 周。咳嗽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于治疗前、治疗1 周、2 周、3 周和4 周各评价1 次,记录咳嗽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评定风盛挛急证评分,利用莱塞斯特咳嗽问卷(LCQ) 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周,2 组的咳嗽VAS 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的VAS 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经4 周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咳嗽消失率分别为80.00%、95.5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2 组风盛挛急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风盛挛急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2 组LCQ 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CVA 患儿的咳嗽程度,提高咳嗽消失率,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建立兔糖尿病动物模型,并通过手术方法建立皮肤溃疡创面.将AAV-TGFβ1和AAV-VEGF联合转染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创面处.通过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大体形态学观测、TGFβ1和VEGF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微循环血管密度显微镜观察计数、主胶原(Ⅰ、Ⅲ型胶原)提取及免疫印迹检测、胶原微量定量检测等方法,研究AAV-TGFβ1和AAV-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在促进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愈合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AAV-TGFβ1和 AAV-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组与对照组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检测比较发现: (1) 联合转基因治疗组TGFβ1和VEGF基因转录表达增多;(2) 联合转基因治疗组创缘毛细血管叉密度(19.18±3.56)个/mm2高于对照组(6.43±1.52)个/mm2,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3) 联合转基因治疗组愈合组织中胶原含量均增多(P<0.05),而且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I型胶原的比例增加.结论 AAV-TGFβ1和 AAV-VEGF可联合高效转染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创面并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ICVD)预后的基因组学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 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SCI-EXPANDED)中检索2017年1月1日—2022年10月1日ICVD预后的基因组学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文献中发文国家、机构、作者间的合作网络;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第一作者、期刊的共被引网络;参考文献的聚类结果;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及其聚类结果,并使用可视化图谱呈现结果。结果 共纳入353篇文献。中国发文144篇,居全球首位,但仅与5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首都医科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共20篇。国际卒中遗传学联盟成员在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中占据6位,是发文的主力军并形成了主要的合作团簇。研究方法多使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孟德尔随机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是探究卒中预后与其他复杂疾病的共同遗传通路、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遗传变异,以及炎症机制在预后中的影响。结论 ICVD预后的基因组学研究热度逐年上升,已形成多个研究热点,主要探索相关潜在机制来推动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构建携带反义2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重组腺病毒并探讨它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细胞基底膜的抑制作用。方法从新鲜肝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合成MMP2cDNA序列中5'端转录起始位点附近长约500bp的基因片段,将此片段反义克隆到腺病毒载体系统的多克隆位点,经转染293细胞包装生成携带反义M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MP2AS;利用侵袭小室模型,检测Ad-MMP2AS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并生成携带反义MMP2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Ad-MMP2AS,病毒滴度达1×108;体外细胞实验中Ad-MMP2AS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穿透人工重组基底膜的能力。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反义MMP2基因可望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为肝细胞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d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抽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对贴壁的细胞进行分析。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为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Ⅰ和Dil(一种亲脂性碳化青荧光染料)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计数法比较二组EPCs数目,并对病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EPCs数进行相关分析。另取10例冠心病患者血培养EPCs,加入辛伐他汀、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后观察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组病人治疗后2周、4周外周血中EPCs明显上升(P<0.01),其变化与LDL-C变化无相关性(P>0.05),体外实验辛伐他汀 Wortmannin组的血EPC数目较辛伐他汀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刺激EPCs的增殖,这种作用能被Wortmannin阻断。故辛伐他汀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闭式胸腔穿刺胸膜活检同时胸膜刷检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同时行闭式胸膜活检术与胸膜刷检术。结果 87例患者,胸膜活检113次,成功率92.9%(105/113),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0.1%(61/87)。胸膜刷检112次,成功率73.2%(82/112),病因诊断阳性率为60.0%(52/87)。胸膜活检病因诊断阳性率虽高于胸膜刷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1例患者胸膜活检病因诊断阴性,胸膜刷检阳性;有20例患者胸膜刷检病因诊断阴性,但胸膜活检阳性。胸膜活检同时胸膜刷检,病因诊断阳性率提高至82.8%(72/87),高于单独胸膜活检及单独胸膜刷检(均P0.05)。87例患者胸膜检查时发生胸膜反应3例(2.7%),气胸4例(3.5%)。结论经皮胸膜活检与胸膜刷检均是渗出性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相对安全。胸膜活检同时胸膜刷检有更高的病因诊断阳性率,在渗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明确乙型肝炎X基因(HBx)对c-met基因启动子区的调控及其在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机制.方法 将HBx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比较转染前后HBx对原癌蛋白质c-met(c-met)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将c-met基因启动子区分成5个(包括全部序列)不同长度的片段,然后与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将上述质粒与HBx表达质粒共转染于HepG2细胞中,通过荧光素酶测定、启动子区突变分析及侵袭试验比较转染前后HBx对c-met表达调控的影响.荧光素酶活性值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侵袭细胞数统计采用t检验.结果 HBx能够增强c-met的表达;通过对c-met基因启动子区缺失分析,确定了c-met基因启动子区(-183 bp~-100 bp)是HBx作用的调控区域,进一步对该区域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1、SP1-2、AP-2)进行突变分析,发现这3个结合位点均参与了HBx对c-met基因启动子区的调控.测定全部缺失构建体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184上游部分序列缺失后对HBx的反应有轻微的降低,当-183 bp/-122 bp、-121 bp/-100 bp两个片段缺失后,启动子对HBx的反应均有明显降低,F=40.37,P<0.01;c-met启动子突变分析显示,HBx诱导的荧光素酶活性在SP-1-1、SP-1-2,AP-2突变体组中明显下降,F=235.3,P<0.01.Matrigel侵袭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CEP4-X-FLAG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侵袭性增加,穿膜细胞数为(74.33±6.24)个,而未转染组穿膜细胞数为(28.24±3.05)个,t=9.68,P<0.01.结论 HBx引起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可能是通过对c-met基因启动子区(-183 bp~-100 bp)转录因子SP-1、AP-2结合位点的调控来实现的,但是该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