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85篇 |
免费 | 2007篇 |
国内免费 | 11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8篇 |
儿科学 | 336篇 |
妇产科学 | 97篇 |
基础医学 | 1294篇 |
口腔科学 | 366篇 |
临床医学 | 2448篇 |
内科学 | 1916篇 |
皮肤病学 | 176篇 |
神经病学 | 344篇 |
特种医学 | 923篇 |
外科学 | 1782篇 |
综合类 | 5717篇 |
现状与发展 | 11篇 |
预防医学 | 2481篇 |
眼科学 | 178篇 |
药学 | 2386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2138篇 |
肿瘤学 | 8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249篇 |
2022年 | 621篇 |
2021年 | 747篇 |
2020年 | 687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427篇 |
2017年 | 612篇 |
2016年 | 462篇 |
2015年 | 768篇 |
2014年 | 980篇 |
2013年 | 1267篇 |
2012年 | 1990篇 |
2011年 | 2103篇 |
2010年 | 1930篇 |
2009年 | 1675篇 |
2008年 | 1701篇 |
2007年 | 1541篇 |
2006年 | 1446篇 |
2005年 | 1145篇 |
2004年 | 799篇 |
2003年 | 659篇 |
2002年 | 471篇 |
2001年 | 429篇 |
2000年 | 321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微结构损伤和腹膜纤维溶解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问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和医生决策分为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组(23例)。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术后腹膜微结构损伤程度:采用ELISA法比较手术前后腹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的改变。结果术后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开腹组肠管浆膜完整性受损、系膜脂肪细胞与间皮细胞覆盖脱失、炎性细胞聚集程度较腹腔镜组严重,两组损伤评分比较的总平均秩次分别为38.22和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网膜组织t-PA、肠管浆膜组织t-PA及PAI-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腹腔镜组网膜组织中PAI-1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膜损伤程度较轻,对腹膜纤溶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防止肠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2.
背景 硬膜外阻滞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技术,是麻醉与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硬膜外穿刺置管仍普遍采用盲探性操作方法,麻醉效果及并发症仅靠注药后显示及主观经验评判,限制了硬膜外穿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目的 寻求建立可视微创、安全有效、先进可控的硬膜外阻滞新方法.内容 综述硬膜外间隙辅助定位方法.趋向 近年来,虽然辅助硬膜外隙穿刺置管定位的设备与技术不断更新,但大多因设备复杂或费用昂贵等原因临床实用性不强,简单、易行、客观的硬膜外腔监测技术是麻醉同道共同寻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力苏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1.25g· kg-1·d-1),喜得镇组(剂量为0.6mg·kg-1·d-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V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法检测VD大鼠学习、记忆改善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力苏高、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海马HIF-1α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力苏胶囊治疗VD的作用与其能降低海马HIF-1α表达,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1993年3月至2008年11月的17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术前确诊,均在术中及术后病理确诊,其中黏液腺癌6例,类癌9例,恶性淋巴瘤2例。3例术中快速病理回报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患者术后3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6 例接受超声引导微创多通道PCNL 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鹿角型肾结石8 例,多发性肾结石38 例.部分残留结石行二期或三期手术取石.结果 双通道取石40 例,三通道6 例;一期取净率76.1%,总结石取尽率为95.6%;一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 h.手术平均出血量240 ml.结论 超声引导多通道PCNL 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加强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认识,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彩超、泌尿系CT成像(CTurography,CTU)和输尿管镜检等诊断符合率情况,讨论术前检查方法的差异。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评估治疗后情况,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病检结果均为输尿管癌。比较术前彩超、CTU和输尿管镜检等检查结果表明,CTU和输尿管镜检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和输尿管镜检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期输尿管癌患者尽早手术,术后获得较好的预后。结论对于输尿管肿瘤患者,应联合进行CTU和输尿管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采取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条件许可时,可采用组合腔镜技术。术后规律随访并膀胱灌注腔内化疗,有利于预防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癌复发,改善输尿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8.
病例1患者男,39岁,患2型糖尿病3年。头皮感染并溃疡形成半年余,见右颞顶部约8cm×8cm大小类圆形红肿,中央部见-2cm×2cm皮肤缺损溃疡,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未愈,形成头皮缺损,常规换药未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治疗20余天后,皮缘肉芽生长,缺损缩小,皮肤红肿减轻。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比较经第11肋骨和第12肋骨两种手术入路对L1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角度,探讨两种手术入路对置钉和术后侧方成角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108例L1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21~64岁,平均38.22岁。根据手术入路平面分为经第11肋骨入路组(A组,51例)和经第12肋骨入路组(B组,5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区疼痛持续时间及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SF-368个维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术后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7个月,平均23个月。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区疼痛持续时间均较B组少(P<0.05);两组患者的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VAS疼痛评分、SF-368个维度、神经功能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冠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种手术入路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夹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结论:经第11肋骨手术入路对椎体螺钉置钉的影响小,手术创伤较小,术后脊柱侧方成角较轻,是前路手术治疗L1椎体爆裂性骨折相对较好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