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93篇
  免费   15824篇
  国内免费   9001篇
耳鼻咽喉   1372篇
儿科学   2635篇
妇产科学   1324篇
基础医学   10813篇
口腔科学   2583篇
临床医学   19730篇
内科学   15224篇
皮肤病学   1613篇
神经病学   4493篇
特种医学   55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089篇
综合类   38151篇
现状与发展   36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5701篇
眼科学   2809篇
药学   18153篇
  252篇
中国医学   14550篇
肿瘤学   8126篇
  2024年   650篇
  2023年   2073篇
  2022年   5453篇
  2021年   6751篇
  2020年   5764篇
  2019年   3704篇
  2018年   3853篇
  2017年   4750篇
  2016年   3879篇
  2015年   6337篇
  2014年   8076篇
  2013年   9411篇
  2012年   13746篇
  2011年   14415篇
  2010年   12222篇
  2009年   10511篇
  2008年   11080篇
  2007年   10769篇
  2006年   9694篇
  2005年   7809篇
  2004年   5364篇
  2003年   4673篇
  2002年   3607篇
  2001年   3080篇
  2000年   2385篇
  1999年   1208篇
  1998年   479篇
  1997年   474篇
  1996年   387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6篇
  196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e report on the antileukemia effect of interleukin 2 (IL2) on different immune cells from 22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Bone marrow cells from these patients were first cultured in modified long-term bone marrow culture medium for several days, then separately cultured with 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 and dendritic cell cocultured CIK (DC-CIK) for another 1-2 days. They were then detected for presence of the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h) by cytogenetic analysis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he percentage of Ph-chromosome-positive cells in the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after culturing with CIK and DC-CIK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fter culturing with IL2 or LAK.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ytogenetics and FISH are useful techniqu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anti-CML effect of immune cells and that CIK or DC-CIK can be appropriate candidates for adoptive immune cell therapy in vivo or for leukemia cell purging ex vivo.  相似文献   
992.
人胃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胃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TIDC)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人胃癌TIDC的分布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TIDC主要分布癌周区 ,病变早期TIDC比病变晚期数量 (P <0 0 1)。电镜下 ,TIDC体积较大 ,形态不规则 ,表面有许多树突状突起 ,细胞核不规则 ,可见核仁 ,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TIDC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和肿瘤接触方式和形式上呈多样性 ,一对一 ,一对多 ,或形成簇的接触方式 ,有紧密膜接触、指状膜接触和球状膜接触形式。结论 本实验提示TIDC数量多少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TIDC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m albinism,OCA)患者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和P基因的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manee liquia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对3例患者的眼皮肤白化病Ⅰ、Ⅱ型相关基因(TYR和P基因)的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对DHPLC检出的突变样本进行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以验证该突变.针对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筛查100名表型正常的无关个体,排除多态的可能.结果 在3例患者中检测出两种P基因突变,未检测到TYR基因突变.其中,患者1的P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杂合突变T450M;患者2的P基因发生两个杂合突变,分别是第13外显子T450M和第23外显子G775R;患者3的P基因第23外显子发生杂合突变G775R.P基因第13外显子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显示,患者1、2均出现杂合突变T450M导致的Oli I酶切位点部分消失,100名表型正常的无关个体未检出该突变;经检索,T450M为一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联合应用PCR、DHPLC、DNA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可有效的对白化病进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994.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NO/ET-1、t-PA/PAI-1合成、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分另0加入不同浓度ox-LDL(50、100、150、200mg/L)孵育24h后,观察培养液中NO、ET-1、t-PA、PAI-1水平及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 ox-LDL可显著抑制NO、t-PA的合成。ox-LDL还可明显增加ET-1、PAI-1的分泌及诱导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结论 ox-LDL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它对NO/ET-1、t-PA/PAI-.1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5.
汶川地震亲历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等测量工具,对灾后一月内四川省什邡地区及转入本院的受灾群众共342人进行评估。结果:灾后一月内PTSD症状的发生率为45.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两个群体PTSD症状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但什邡地区症状程度较重,消极应对、脱离灾后环境等因素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地震后受灾人群,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其中女性群体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6.
RNA编辑酶ADAR1对淋巴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索ADAR1活性升高对淋巴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构建反转录病毒载体;PCR从小鼠cDNA中放大ADAR1全长基因,连入反转录病毒MIEV载体,感染包装细胞后分泌病毒颗粒;(2)病毒颗粒感染T淋巴细胞CTLL2和B淋巴细胞A20,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3)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结果 ADAR1/MIEV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后,使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 ADAR1在淋巴细胞发挥功能方面起有重要的作用,但哪些物质需要编辑以及具体机制如何,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In this study, a human adult testis cDNA microarray was constructed and hybridized with (33)P-labeled human adult testis, embryo testis and sperm cDNA probes, respectively. A novel alternative splice variant of BRDT gene, named BRDT-NY, presumably involved in testicular function was cloned. It was expressed 3.96-fold more in human adult than embryo testis and also expressed in human spermatozoa. Similarly, RT-PCR revealed a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attern of this gene in human adult testes and fetal testes. The full length of BRDT-NY was 3438 bp and contained a 2883 bp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a 960-amino-acid protein.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it has two bromodomains in N-terminal of the protein. Multiple tissue 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BRDT-NY was exclusively expressed in testis. mRNA expression of BRDT-NY gene was deleted in some azoospermic patients' testes. These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BRDT-NY gene ma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permatogenesis and may be correlated with male infertility.  相似文献   
998.
结直肠癌中TGF-β1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2 1%和 6 3 5 %。结直肠癌中TGF β1、VEGF蛋白的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VEGF在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 (P <0 0 5 ) ,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MVD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P <0 0 5 )。结论 TGF β1可能通过间接或直接刺激肿瘤血管形成而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999.
抗Ig融合蛋白Fc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Ig融合蛋白Fc段的单克隆抗体(mAb),建立用于检测Ig融合蛋白的夹心ELISA法和纯化Fc融合蛋白的亲和层析法。方法:以hBCMA—Ig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制备抗Fc段mAb,用ELISA等方法鉴定mAb的Ig亚类、表位以及种属特异性,建立用于检测Ig融合蛋白的夹心ELISA法;Western blot检测mAb对变性Ig融合蛋白的反应性。将mAb与Sepharose4B交联,制备亲和层析柱,对LAIR1-Ig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获得7株稳定分泌抗Fc段mAb的杂交瘤(FMUFcl-FMUFc7)。利用FMUFc4作为包被mAb,FMUFc5作为酶标记mAb,成功地建立了检测Ig融合蛋白的ELISA法,敏感度达到2μg/L;在7株mAb中,FMUFc6可用于Ig融合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用FMUFc 6mAb制备的亲和层析柱,可有效地纯化LAIRl—Ig融合蛋白。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Ig融合蛋白Fc段的mAb,建立了可用于Ig融合蛋白检测和纯化的方法,为Ig融合蛋白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登革病毒2型NS1蛋白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登革病毒 2型 (denguevirus2 ,DV2 )非结构蛋白 (non structrulprotein 1,NS1)为靶基因 ,构建DV2 NS1的候选DNA疫苗 ;并探讨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方法 将登革病毒 2型NS1 NS2a基因片段克隆至含AG强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XN2上 ,构建成重组体pCXN2 NS1 NS2a。在体外将重组质粒转染Cos 7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大量提取空质粒和重组质粒 ,进行动物免疫实验。结果 重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有效地表达NS1蛋白。免疫接种小鼠后可诱发机体产生针对NS1蛋白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末次免疫前已有抗体产生 ,4周后达高峰。抗体依赖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comple ment mediatedcytolysis,ADCC)试验结果显示产生的抗体在体外具有特异的杀细胞作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DNA免疫鼠CD4 + 、CD8+ 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 ,与注射空载体pCXN2的阴性鼠相比 ,CD4 + 、CD8+ 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 (P <0 .0 1)。动物保护性实验结果显示 ,当用致死剂量登革病毒攻击免疫鼠时 ,有 6 6 .6 %的免疫鼠受到保护。结论 NS1 NS2a基因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以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