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55篇
  免费   7396篇
  国内免费   5735篇
耳鼻咽喉   560篇
儿科学   866篇
妇产科学   588篇
基础医学   7738篇
口腔科学   1254篇
临床医学   9580篇
内科学   10213篇
皮肤病学   615篇
神经病学   3709篇
特种医学   32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8169篇
综合类   15671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6090篇
眼科学   1570篇
药学   8491篇
  82篇
中国医学   5028篇
肿瘤学   5927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1089篇
  2022年   2811篇
  2021年   3482篇
  2020年   2858篇
  2019年   2229篇
  2018年   2413篇
  2017年   2349篇
  2016年   2127篇
  2015年   3524篇
  2014年   4377篇
  2013年   4379篇
  2012年   6412篇
  2011年   7138篇
  2010年   5036篇
  2009年   4256篇
  2008年   4687篇
  2007年   4677篇
  2006年   4374篇
  2005年   3974篇
  2004年   2782篇
  2003年   2461篇
  2002年   2116篇
  2001年   1637篇
  2000年   1464篇
  1999年   1157篇
  1998年   829篇
  1997年   812篇
  1996年   648篇
  1995年   575篇
  1994年   427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163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是经典的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与人类肝纤维化发生相类似。普遍观点认为,DMN化学刺激导致肝细胞的损伤,是诱导肝纤维化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糖脂代谢异常是脂肪性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糖脂代谢紊乱是否也在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方式,研究糖脂代谢异常与DMN诱导肝纤维化之间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每周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10mg?kg-1DMN,持续4周,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2周末,正常组和模型组各5只大鼠做动态观察;造模4周末,剩余大鼠被全部处死,收集肝脏标本。进行肝组织全基因芯片分析,将结果导入生物信息分析软件IPA进行分析。结果:2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4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共有55个共同差异基因(logRatio>2)。共同差异基因构成的分子网络,主要参与了9条信号通路,它们与炎症、免疫、肝纤维化、脂代谢和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在造模2周(肝纤维化形成期)时,以脂肪酸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在造模4周(肝硬化形成期)时,以细胞增殖为主要表现。结论:脂肪酸代谢紊乱可能是DMN诱导肝纤维大鼠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L-OH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复发性或难治性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mg/m2,d1,d8,静脉滴注;L-OHP 80mg/m2,d1,d8,静脉滴注;L-ASP 1000 u/d,d1-d8静脉滴注。3-4周为一个化疗周期。20例复发性或难治性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疗程不少于3个周期。结果:20例患者中,14例获得缓解,占77.8%。其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6例具有B类症状的患者中,4例症状消失,1例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化疗不良作用主要为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结论:吉西他滨联合L-OHP、L-ASP对复发性或难治性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大部分患者可以承受其不良反应,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mRNA的表达,同时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20例非肿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1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 RT-PCR检测阳性27例(53%),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阳性12例(24%),对照组20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检测阳性1例(5.0%),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阳性0例(0%)。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较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更敏感,临床上作为膀胱癌的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 )治疗术后复发性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HIFU对恶性软组织肿瘤高温原位灭活 ,治疗 18例术后复发的恶性软组织肿瘤 ,通过主要脏器功能测定、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和肿瘤转归 ,评价 HIFU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心、肝和肾功能正常 ,DSA示邻近主要血管无损伤 ;CT表现“完全灭活”的肿瘤逐渐缩小 ,直至强化消失。 18例平均随访 2 2 .3个月 ,生存 16例 ,无瘤生存 14例 ,2例因转移死亡 ;3例局部复发 ,其中 2例再次 HIFU治疗 ,局部控制良好 ;3例神经损伤 ,随访 12~ 30个月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结论  HIFU治疗复发性恶性软组织肿瘤安全、有效 ,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对2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M_3)患者进行了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形态测量、细胞遗传学研究及临床特征分析,其中粗颗粒型(M_3a)10例、细颗粒型(M_3b)12例。结果显示,M_3b型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早幼粒细胞的比例较高,骨髓增生度高,白血病细胞核畸形明显。其胞浆颗粒不仅体积小、数量少,且大部分颗粒充盈不全,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亦高于M_3a亚型。除M_3b亚型患者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高外,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相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瘤相关易栓症炎症因子表达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共72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炎症因子(IL-1β、IL-18和TNF-α)和凝血指标(PT、APTT、TF和CP)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肺癌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F和CP)和炎症因子(IL-1β、IL-18和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肺癌治疗后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和IL-1β、IL-18、TNF-α,CP和TNF-α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CP和IL-1β、IL-18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瘤相关易栓症中炎症因子(IL-1β、CP和IL-18)及凝血指标(PT、APTT、TF和CP)均呈高表达性,炎症因子促进TF和CP表达,造成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间 39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资料,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等淋巴结转移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高危淋巴引流区。χ2检验组间差别。结果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9.2%、转移度为31.31%,以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6.4%、转移度为8.3%,以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SiewertⅠ型较Ⅱ、Ⅲ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3),腹腔淋巴结转移度低(P=0.002)。T3+T4期及肿瘤最大径≥6 cm者淋巴结转移度在腹腔多个区域均高于对照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度在肿瘤最大径组间差别不明显。胃大弯、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膈下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在不同组间均低于<10%。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放疗腹腔高危淋巴区域应包括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旁、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纵隔高危淋巴引流区包括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并依据不同Siewert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个体化靶区设计。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Folfox方案化疗前后血清miR-21和miR-34a水平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以在我院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的45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化疗前后miR-21和miR-34a水平,分析miR-21和miR-34a水平与化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miR-21和miR-34a对化疗疗效的评估。结果 化疗后,部分缓解6例(13.33%)、疾病稳定10例(22.22%)、疾病进展29例(64.44%),客观缓解率为13.33%,疾病控制率为35.56%,中位生存期为8.1个月。化疗后miR-21水平下调,而miR-34a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组miR-21水平低于无效组,而miR-34a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miR-34a与之呈正相关(rs=-0.431,0.504,P<0.05)。miR-21低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期7.6个月,而高水平患者为6.0个月;miR-34a低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期5.5个月,而高水平患者为8.3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miR-21低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期大于高水平患者(P<0.05),miR-34a高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期大于低水平患者(P<0.05)。miR-21和miR-34a联合评估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89.8%。结论 血清miR-21和miR-34a与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和患者中位生存期相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 (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NM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17、MMP-9的表达,并对其与pTNM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L-17、MMP-9 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3%(75/102)和60.78%(62/102),癌旁组织中分别为71.57%(73/102)、7.84%(8/ 102);二者在不同pTNM分期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IL-17与MMP-9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在癌旁组织中二者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17和MMP-9在NSCLC中表达上调,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NSCLC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的半乳凝素-9对结肠癌LoVo细胞侵袭转移相关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该调节作用对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体外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半乳凝素-9基因不同亚型的表达载体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24 h后,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整合素β1、钙黏着素E、选择素E、细胞间黏附分子-1、CD4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变化.LoVo细胞分别在转染半乳凝素-9、转染半乳凝素-9+半乳凝素-9抗体、转染半乳凝素-9+选择素E抗体和转染半乳凝素-9+β-乳糖条件下进行体外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实验.结果 半乳凝素-9L能下调选择素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半乳凝素-9M和半乳凝素-9S能上调选择素E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黏附实验中,转染空载体、转染半乳凝素-9L、转染半乳凝素-9M和转染半乳凝素-9S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0.90±0.20、0.94±0.24、1.60±0.11和1.45±0.13.半乳凝素-9M和半乳凝素-9S可促进kVo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P<0.05),而半乳凝素-9抗体、选择素E抗体和β-乳糖均可抑制此作用.结论 3种不同亚型的半乳凝素-9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LoVo细胞选择素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影响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的体外黏附;3种不同亚型的半乳凝素-9在介导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