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26篇
  免费   8138篇
  国内免费   3660篇
耳鼻咽喉   572篇
儿科学   1354篇
妇产科学   745篇
基础医学   7416篇
口腔科学   1279篇
临床医学   10361篇
内科学   9996篇
皮肤病学   847篇
神经病学   3525篇
特种医学   27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6916篇
综合类   15586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6487篇
眼科学   1789篇
药学   9210篇
  78篇
中国医学   5833篇
肿瘤学   5513篇
  2025年   128篇
  2024年   1375篇
  2023年   1451篇
  2022年   2990篇
  2021年   3719篇
  2020年   3174篇
  2019年   2773篇
  2018年   2401篇
  2017年   2452篇
  2016年   2330篇
  2015年   3539篇
  2014年   4365篇
  2013年   4249篇
  2012年   6250篇
  2011年   6845篇
  2010年   5001篇
  2009年   4147篇
  2008年   4667篇
  2007年   4475篇
  2006年   4027篇
  2005年   3548篇
  2004年   2645篇
  2003年   2514篇
  2002年   2112篇
  2001年   1633篇
  2000年   1380篇
  1999年   1247篇
  1998年   731篇
  1997年   728篇
  1996年   535篇
  1995年   437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槐角中槐角苷和芦丁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槐角中槐角苷和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采用HPLC法对采集到的10批槐角药材中的槐角苷与芦丁的含量进行测定,Agilent ZORBAX-C18柱(4.6mm×25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07mol·L-1磷酸溶液(体积比122068),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7nm。结槐角苷在2.40~48.00mg·L-1、芦丁在1.15~23.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槐角苷和芦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5%和0.87%;供试品在室温放置24h后槐角苷和芦丁含量的RSD分别为1.78%和1.34%;槐角苷和芦丁供试品溶液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71%和3.52%,RSD分别为1.45%和1.37%;槐角苷和芦丁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100.4%,RSD分别为1.63%和1.45%。结论本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槐角中槐角苷和芦丁的含量。  相似文献   
82.
二元醇质体是一种新型经皮给药载体,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二元醇质体中添加了较高浓度的醇(乙醇、丙二醇),形成渗透性、皮肤滞药量及包封率更好的脂质囊泡,其凝胶制剂更优,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皮肤耐受性,因此,二元醇质体成为近几年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其透皮机理、性质、特点、应用及研究前景方面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血塞通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实验组41例;②对照组4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血塞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凝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09%,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bg、TT、PT、INR、APTT指标水平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高切ηb、低切ηb、FIB、ηp、HCT指标水平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4.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vascular dementia(VD),and to compare the Western medicine piracetam.Methods:Total 134 VD patients screened in reference to the standard for VD diagnosis in DSM-IV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hinese medicine plus rehabilitation group(32 cases),a Chinese medicine plus acupuncture group(33 cases),a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group(37 cases) and a Western medicine piracetam...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胃癌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提出胃癌本虚标实辨证分型。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基础。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主要是 LCT、CD_3、CD_4下降,CD_8升高,CD_4/CD_8比值降低;体液免疫升高趋势,主要是 IgA、补体 C_3、C_4和 B 因子,而 IgM下降。内分泌激素皮质醇升高为主,T_3都下降,脾肾阳虚同时伴 T_4下降。胃肠吸收功能都下降。癌标记物都升高。在此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胃癌中医健脾益气,补肾温阳,理气活血,祛痰清热的治法。  相似文献   
86.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护士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移植病区护士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人际交往困难;护理对象特殊;工作强度大,技术要求高;职业暴露的机会多。认为通过提高护士自身的修养和加强学习,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灵活排班等措施可以减轻或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以保障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7.
重症患者因基础疾患多、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联合长期应用、侵袭性操作多及肠内营养等因素,易导致腹泻,既加重了患者原有的病情,延长了病程,又增加了经济负担。目前重症患者腹泻的预防和处理已成为护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耐药的影响因素,探讨血清EBV-IgM对KD患儿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耐药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KD患儿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分别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血清EBV-IgM阳性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建...  相似文献   
89.
东莞市各级医院263名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芳  邓美娟  辛文 《护理学报》2007,14(7):14-16
目的 了解东莞市各级医院护理人员自我沟通理念和技能水平,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东莞市三级甲等医院160名护理人员和二级或以下医院110名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理念和沟通技能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63份,对263名护理人员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263名护理人员中,在与亲密朋友共享信息和分享情感方面的沟通方面能力较强,在处理不明确或不确定的问题时沟通能力较差.护理人员的各项沟通能力中,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克制力》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摩擦能力.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明显高于二级或以下医院的护理人员(P<0.05);高职称、高学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明显高于低职称、低学历的护理人员(P<0.01);3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低年龄组护理人员(P<0.01);护龄10年以上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低护龄组护理人员(P<0.01).结论 东莞市各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培训和提高,尤其要做好低年资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9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most influential data features and to develop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that best predict hospital readmiss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e surveyed patient statistics and performed feature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most influential data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readmissions. Classification of all-cause, 30-day readmission outcomes were model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Easy Ensemble. F1 statistic, sensitiv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odel performance. Results: We identified 14 most influential data features(4 numeric features and 10 categorical features) and evaluated 3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with numerous sampling methods(oversampling, undersampling, and hybrid techniques). The deep learning model offered no improvement over traditional models(logistic regression and Easy Ensemble) for predicting readmission, whereas the other two algorithms led to much small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ining and testing datasets.Conclusions: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to record electronic health data offer a promis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readmission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But more work is needed to construct datasets with more clinical variables beyond the standard risk factors and to fine-tune and optimiz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