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54篇
  免费   4271篇
  国内免费   2404篇
耳鼻咽喉   401篇
儿科学   807篇
妇产科学   333篇
基础医学   2350篇
口腔科学   851篇
临床医学   4862篇
内科学   3247篇
皮肤病学   472篇
神经病学   1021篇
特种医学   1660篇
外科学   3440篇
综合类   11993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4828篇
眼科学   375篇
药学   5106篇
  64篇
中国医学   4854篇
肿瘤学   1860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45篇
  2022年   1370篇
  2021年   1780篇
  2020年   1539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848篇
  2017年   1190篇
  2016年   910篇
  2015年   1684篇
  2014年   2218篇
  2013年   2700篇
  2012年   3947篇
  2011年   4133篇
  2010年   3766篇
  2009年   3369篇
  2008年   3376篇
  2007年   3235篇
  2006年   2856篇
  2005年   2319篇
  2004年   1558篇
  2003年   1218篇
  2002年   888篇
  2001年   857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5篇
  1935年   3篇
  193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36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1指,其中男183例,女53例;年龄2~62岁,平均34.5岁,其中6岁以下6例,6岁以上230例。拇指51指,示指87指,中指78指,环指63指,小指32指。将再植术后坏死的40例40指作为观察组,其他再植存活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指别、吸烟史、受伤类型、断指缺血时间、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再植术后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指完全离断再植236例共311指,术后坏死40指。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情况(P<0.05).而与年龄、性别、指别、断指缺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及动静脉修复情况是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断指再植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基本情况、伤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7~10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1.15±7.12分(37~49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为3组:单纯椎间盘压迫,14例(A组);单纯骨性压迫,22例(B组);混合压迫(椎间盘+骨性压迫),20例(C组)。A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适当扩大椎间孔,取出突出髓核;B、C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后,将钩突基底部内侧磨平,充分显露钩突后部、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钩椎关节间隙,刮除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部分增生的钩突。减压后均行椎间植骨内固定。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的双侧椎间孔面积,将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同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术前健侧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A组明显狭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各自的对侧椎间孔面积明显狭窄(P0.05);而A组患侧椎间孔面积较对侧无明显狭窄(P0.05)。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C组与A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2±8.9个月(12~52个月),3组术前VAS评分和N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生长棒撑开术中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进行的65例141次生长棒撑开手术,在生长棒撑开术中,运用MEP和SEP进行神经功能监测。MEP监测采用经颅刺激C3、C4,记录外周肌源性MEP,SEP监测采用刺激双侧胫后神经,记录电极采用Cz-CPz。阳性诊断标准:与基线相比,MEP波幅下降75%,SEP波幅下降50%或潜伏期延长10%。结果:141例次撑开手术中成功获得具有监护价值且重复性较好MEP 139例次,检出率98.6%,全程失败2例次(占1.4%);SEP成功监测140例次,检出率99.3%,失败1例(占0.7%)。所有患者均能成功记录到一种以上的诱发电位。本组141例次手术中未出现MEP及SEP监测阳性。所有患儿术后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神经功能监测结果均为真阴性。结论:生长棒撑开术是简单安全的手术操作,但是,运用MEP和SEP进行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以为生长棒撑开术提供客观的安全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在鞘内注射利多卡因诱发糖尿病(DM)神经病变(DNP)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C组),余40只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DM,之后继续喂养28d,得35只DNP大鼠。将C组大鼠和DNP大鼠均进行鞘内置管。将置管成功的25只DNP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NS组8只,鞘内注射重比重利多卡因10μl 3d+0.9%NaCl 10μl 5d;DM组8只,鞘内注射重比重利多卡因10μl 3d+2%二甲亚砜(DMSO)10μl 5d;SB组9只,鞘内注射重比重利多卡因10μl 3d+SB203580(SB203580需溶解在DMSO溶剂中)10μg/10μl 5d。于腹腔注射STZ前(C组鞘内置管前28d,T1)、STZ后28d(C组鞘内置管前,T2)、STZ后34d(T3)、STZ后39d(T4)时测定大鼠后爪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测完MWT立即处死大鼠,取L4~5的脊髓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学结果,采用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p-p38MAPK水平。结果 T2、T3时NS、DM和SB组MWT均明显低于C组(P0.05)。T4时NS和DM组MWT明显低于C和SB组(P0.05)。NS和DM组脊髓神经元凋亡指数,脊髓p-p38MAPK水平明显高于C和SB组(P0.05)。HE染色光镜下见NS组及DM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模糊,出现轻度的水肿,同时神经元的细胞核间隙轻微增宽;C组脊髓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SB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损伤较轻,几乎正常。结论鞘内注射重比重利多卡因诱发DNP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与进一步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且应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新的分泌蛋白Sjsp16的编码基因。  方法 根据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Sjsp16基因的cDNA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ET2 8中表达 ,然后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蛋白结构功能进行预测。 结果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分泌蛋白基因Sjsp16,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N端带有一个信号肽序列 ,是一个分泌蛋白 ,含有一个ML功能结构域 ,具有 4种潜在的功能作用位点 ,即 1个N 糖基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 3个肉豆蔻酰化位点。 结论 Sjsp16基因编码蛋白为具有脂质识别和结合功能的分泌蛋白 ,可能为潜在的血吸虫病药物靶点或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996.
瘦素、脂肪酸对大鼠胰岛细胞解偶联蛋白2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瘦素、脂肪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以甘油三酯含量,解偶联蛋白2 mRNA表达水平为指标,显示瘦素通过外周途径调节产热,脂肪酸可损害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9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nutrition on dental fluorosis degrees of school children in endemic fluorosis area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eight children aged 8 to 12 years were chosen using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a village of municipal suburban and a town of autonomous region, both with a history of serious endemic fluorosis. Morning urinary fluoride was measured by fluoride ion electrode. The Tooth Surface Index of Dean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severity of dental fluorosis. Food and nutrient intak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3-day diet records and duplicate meals. Results The urinary fluoride concentration of the children in the town [(6.80±3.90)mg/L]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village [(5.20±2.75)mg/L, t= 3.21, P < 0.01]. Dental fluorosis index of the children in the town was 1.9,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village of 1.8 (H=10.266, P < 0.01). The town had more children with fluoride tooth degree higher than Ⅱ [63.3%(57/90)]than the village did[48.3% (57/118), χ2=4.633, P < 0.05]. A 3-days diet records showed that children in the village ate more protein, calcium, vitamin C and so on but less dietary fiber, vitamin E, magnesium than those in the town did(all P < 0.01). Duplicate meals revealed that children in the town had more daily intake of magnesium, lithium, lead and less cadmium than those of the village did(P < 0.01 or < 0.05). Children in the village had higher intake of fluoride[(2.24±1.18)mg/d]than those of the town [(1.78±0.06)mg/d, t = 4.21, P < 0.01]. Conclusions Healthy die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ntal fluorosis or mitigate the degree of the impairmen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ture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of endemic fluorosis.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和重组链激酶(r—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38例,UK组37例,r—SK组39例。分别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50mg、尿激酶150万U、链激酶150万U静脉输入。结果rt—PA组、UK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21%、51.35%、69.23%,三者之间疗效比较P〈0.05。3组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UK和r—SK,而r—SK的疗效优于UK。溶栓后不良反应、5周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Prader-Willi综合征(PWS)体温不稳定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WS患儿住院期间反复发热的临床特点。结果 5个月男婴,有中枢性肌张力低下、吸吮无力、喂养困难、隐睾、皮肤白皙等表现,经染色体微阵列检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确诊为PWS。患儿病程中反复发热,但病原菌培养及病毒抗体检测均阴性,且退热、抗感染与免疫支持治疗无效。结论患儿发热原因不明,考虑中枢性发热可能。体温不稳定是否为PWS患儿的临床特征还需大量的临床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酒石酸罗格列酮和马来酸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及罗格列酮对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22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和酒石酸罗格列酮组,剂量4~8mg/d,疗程12周。治疗前后测血糖、Ins和HbA1c以及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者血压的变化。结果(1)两种罗格列酮均能显著降低血糖、HbA1c[(0·67±0·98)%]及胰岛素水平,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高血压组的血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治疗12周,高血压组收缩压平均降低了10·6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了6·4mmHg;而血压正常组基本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压的降低与胰岛素水平的改善呈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具有一定程度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